前言 :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會買『大鼻孔 4 系 雙門跑車』
如果有看過我 2021 年 9 月的開箱文 (【開箱】BMW 218i Gran Coupe Edition Sport 黑色),就知道我發文後兩天又派到國外上班了。這段期間心裡的精神目標,是希望四年後 (2025 年) 返鄉,可以入手 730i。惟考慮了許久,鑒於折舊及高維護成本等因素,最終還是得面對現實,這種車是給 “不在乎錢的大老闆” 乘坐的玩具,我們這種受薪階級的老百姓,就別澎風了。於是,就把目光轉回到 2023 年底大改款前之 G30 5 系列身上,希望泛德也能複製 2016 年的經驗,將末代 F10 的跳水價、移植到 2023 年底的末代 G30 ,讓消費者也能撿個便宜。
無奈,計畫趕不上變化,原定外派的四年,因公司內部職務調整、縮短了我的任期,於是我在 2022 年 10 月,又調返台灣。好吧,返台後跟業代保持了密切的聯繫,準備在 2023 年中,肖想用跳水價購入末代 G30 520i。
到了2022 年 12 月初,業代跟我聯絡兼喇賽。她說 【哥,我有兩個年紀不小的客戶,都不約而同買了 4 系跑車,你要不考慮一下】。MD
讓我瞬間惱火飆罵,真沒禮貌,我是年紀不小的人嗎,我只能算是個步入中年的有為社會人士而已,真是討罵。不過她的提議,倒是讓我思索了一下。
父母已離我遠去、小孩已成年,無須後座開門、方便置放安全座椅的需要、另家裡已有一台四門轎車、我又多是一個人開。我們這個年紀,都是以家庭成員為生活重心,至於載同事朋友出遊更是極為罕見,好像沒有非得購買四門房車的必要。恩,看來我本次購車,似乎還真的可以任性一點。好吧,就答應業代試乘 430i Grand Coupe。不試乘還好,一看實車就淪陷了,外觀真的深得我心,試乘的品質和感受當然是滿意到不行。然後,就在 2022 年底簽了德訂購車約,入手 BMW G22 420i Coupe M Sport、雙門式的轎跑車。

本文開始:
因業代說,2022 年底當時全台灣都缺 4 系的現車 (無論是 G22、G23、G26,通通無現車 )、故本次訂購,無懸念只能被迫德訂。既然是德訂,又是自己喜歡的車款,就得好好來選配。我本身就喜歡黑色,所以基本上以全車黑色為基調,連煞車卡鉗我都沒選藍色或紅色,避免失焦。所以我總共選配了以下幾樣 :
-
代號 610 車況抬頭顯示器 TWD73,000 (此項後來變成標準配備)
-
代號 688 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 16 支揚聲器 TWD33,000
-
代號 760 黑色高光澤窗框 免費
-
代號 7M9 黑色高光澤外觀套件 TWD14,000 (含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黑色高光澤排氣尾管)
-
代號 1PP M 雙幅式 791M 型黑色輪圈 TWD43,000 (前225/40/R19、後255/35/R19)
-
選配代號 KHKC Sensatac 透氣皮質 (Cognac / Black) 免費;選這款就是不想多花錢、也不想再搭黑色座椅,單純有選配的感受而已。
-
車色 : Black Sapphire Metallic (475) 免費
下訂後,天天盼著星星盼月亮,也接收到 2023 年 4 系大改款的訊息、及 G30 末代 520i 鉑金版牌價漲到 299 萬的新聞,心理暗爽了一下,看來當初買 G22 應該算是正確的抉擇。車子確定在 3 月初排進生產線、3 月底出廠,大約 4 月初業代給我了 VIM 碼,當時車子已航行在中東的公海上。天天查船舶航行軌跡的日子真是難熬,最終船在 4 月28 日駛進基隆港。
當你認為,等待的日子終於接近尾聲的時候,命運總是再次考驗我們。因泛德要詳細的計算到港匯率及車價、外加上 4 系內裝大改款,驗車的時間要拉長,所以多等了一個半月,遲至 6 月第 3 週,才有幸第一次看到我的愛車。




這段等待的期間,也收到配備及售價調整的訊息,例如 G22 420i 官方售價,由我訂車當時的 TWD242 萬、調漲至 TWD255 萬
;改為懸浮式曲面螢幕 (搭配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及 14.9 吋中控觸控銀幕、升級為 ID8 使用介面 );車況抬頭顯示器改為標配;由小雞腿排檔,改為撥桿式排檔;手機無線充電改為標配;Senastec 皮質儀表檯包覆改為標配;雙前座電動腰靠改為標配、手機數位鑰匙改為標配、深色鋁質格紋飾板改為標配等。交車當天距離我訂車日,不多不少,剛好整整六個月
。
2023 年 6 月 28 日、交車日隨手拍
隔壁同時有一台水泥灰 G26 也等著交車,業代說,我們這兩台,是該經銷商最早交車的新年式 4 系車。

經美女業代同意,業代以完整面貌呈現








Senastec 皮質儀表檯包覆

深色鋁質格紋飾板

下面幾張是剛牽車一周左右拍攝,新的懸浮式曲面螢幕色彩蠻鮮豔的,ID8 使用介面使用還不熟悉,需要多嘗試。

儀表的左右尺標稜角太過明顯,個人不喜歡,感覺有點粗造。

新的懸浮式曲面螢幕色彩蠻鮮豔的,也是稜角太過明顯,我個人非常不喜歡。冷氣控制鈕在螢幕底部中間位置,與實體按鍵相較雖不夠直覺,但也只能接受,不過至少位置固定,隨手可觸控調整還不是太麻煩。


氣氛燈好像有六至七種顏色,雖然沒有像賓士般會自動變色,但我覺得 fu 夠了。副駕駛座不能鎖車門,個人覺得不夠貼心。

鞍部最大的變化,就是小雞腿沒了,改為撥桿式排檔,前方是無線充電區、兩個杯架、USB、12V 點菸器。

其實抬頭顯示器的顯影蠻清楚的,面積也很大,無奈我的拍攝技巧不夠好,讓讀者有投影很小的錯覺。



這個迎賓光毯感覺還蠻炫砲的

後行李廂的交車禮

業代贈送之後廂防水墊
於台北市網紅愛拍照之停車場屋頂隨手拍


雙幅式 791M 型黑色輪圈


LED頭燈

黑色高光澤窗框、霍式彎角



360 度環景相當清楚幾乎無死角


優惠價購入之原廠腳踏墊


harman/kardon 音響

以優惠價升級 BMW 原廠行車紀錄器 3.0 PRO 版本


後座可以坐兩位 170 CM 身高之成人,膝蓋距前座應該有兩個拳頭,但頭部空間就不是太寬,畢竟是 Copue 車嘛,我也很少載人,影響不大。




黑色高光澤外觀套件之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

黑色高光澤外觀套件之黑色高光澤排氣尾管

相當有儀式感的伸出式安全帶


扶手箱打開示意圖,約半個手掌深,放手機等小東西可以啦,還有個小照明燈和 Type C。


後座的第三區恆溫空調,拍照時才發現,後座無充電設備,感覺有點小氣。

手機無線充電板寬敞,手機擺放方便,比 218i 方便多了,但充電久易發燙。

入手心得
這半年用車頻率高,七個月已開了 11,000 公里,車子的隔音效果雖比不上 5 系列、但還是蠻理想的;底盤相當扎實但這也不意外,它就是一台 BMW。換檔過程相當綿密幾乎無感,加速性更是不在話下。雖然動力比不上老大哥 30i…、或是其他更高階之車型,但作為一台上下班代步的工具、夠了。
雖然採無窗框式設計,隔音效果還是相當好。在後座空間部分,我前面有說過,兩個成人乘坐膝部都很寬敞,頭部可能會稍微憋一些。
後廂我還沒放過行李箱,推測應該兩個 30 吋的沒有問題,這點可以請有經驗的網友分享一下。
這次購車我是瞞了太座到最後一天,她直到交車日才知道我買什麼車。她看到後只說了兩個字,好看。我想這樣應該值了。
我廢話還是太多了,除車價外,網友最關心的菜單,如其他免費或自費的配件清單,詳列如下 :
-
贈車牌型 eTag
-
贈 98 無鉛汽油加滿
-
網路選號自費 TWD2,000 元
-
以優惠價升級 BMW 原廠行車紀錄器 3.0 PRO 版本
-
贈全車(含前擋)隔熱紙 藍鑽 (前擋 B35e、 其他車窗 B20)
-
贈 BMW logo 抱枕 x 2
-
贈 BMW 小玩偶 x 2
-
贈 BMW logo 雨傘 (長一隻、短三隻)
-
贈BMW logo 50 週年紀念手提袋 x 1
-
贈BMW logo 旅行包 x 1
-
贈 BMW logo 保溫瓶 x2
-
贈 BMW logo 馬克杯 x2
-
以優惠價升級原廠腳踏墊
-
贈後行李箱墊
- 贈手電筒
業代整體服務很到位,算蠻夠意思了,且高爾夫帽子家裡有多頂、交車後又馬上去做鍍膜,所以高爾夫球帽及交車美容打蠟,我就沒跟業代討了。車價部分,新年式又是德訂,折扣不多,大家看著自己張開的雙手,大概就能意會了。最多就是這個範圍,看簽訂單時車友的談判功力了。
後記
交車後約莫半年,也就是在 2023 年 12 月 20 日的中午,我的主管找我獨自一人進他辦公室,當時心理已有一些預感,結果跟我想的一樣,獲告知我又即將外派,瞬間差點暈倒
,我回台灣才一年兩個月阿,才跟我的最愛相處不到半年,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呢 ! 後來主管也是安慰我,說了一些勉勵的話,才讓我略為釋懷。不過現實的問題四年後再度重演,車要如何處理呢?
四年前我的理性戰勝感性,當時為避免車子少開反容易故障、及每年 20-30 萬之折舊耗損,我毫不猶豫地將我的最愛脫手。
可是這次車才開不到半年呢 ! 賣車現賠 50 萬、新車前幾年的折舊也是夠高的;賣車的話,下次呢 ? 蠻多不確定性的因素都跑到腦海裡,真難抉擇阿。想了幾天,腦袋總算有點清醒,看來人生總是充滿了插曲和不確定性,既然已經入手,就愛自己所選擇的吧。
在此要特別感謝我的美女業代大經理,謝謝您無心插柳的將我推坑,讓我國中時的夢想得以實現。最終我決定,要賴皮加任性一次,此生不再向我的最愛說再見,就讓這台車陪我到退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