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0120 wrote:
延續本文主題
這次的經驗 我個人的看法是
1. 經驗-賽道的熟悉度很重要 類似條件車種碰在一起時 熟悉的人比較容易勝出 一開始兩台370Z 迅速被535d趕過 我覺得車子上d並沒有強過z 是賽道熟悉度 同等第三圈d被S5超過時 也可以感覺到S5對路線熟悉的程度 及路線選擇
2. 技術及對車輛的掌握-掌握較高者 技術較佳者 比較有機會超車 以及將車輛掌握在較高速度
3. 膽識 及對超前渴望的程度-有了上述1,2兩者 敢不敢去做又是一回事 應為事前你不會了解對方會有何反應插進去 若對方也押進進去 就慘了 技術判斷之後 就要做個決定上了 也必須不斷貫徹這個決定 而且當你沒這種渴望之後 車子瞬間就會慢下來
4. 車輛本身 重量馬力比 很重要 但重量似乎更重要 半途被 S5超車後 我的第一個感覺是 幹 我怎麼會開這麼重的一台車來?! 重量大 進灣難停出灣慢 至於大扭力 我覺得沒有絕對優勢 因為現在的變速箱都很快 瞬間馬力就拉得上來 我也不覺得有特別容易超車
說到底 還是非車輛因素居多
個人淺見(恕刪)
Joseph大
您自己開樓拋磚引玉,
結果拖到八樓才自己答自導倒回正題

從一樓到八樓的間距,反應的是01車版的風氣

不過沒關係,老朋友來陪您聊聊解悶

車子好比好劍,神兵利器拿來砍拿來砸,只有揮出去就可殺敵。
車手好比劍客,有神兵沒神兵,靠的都是自己。
而所謂劍法?
放在車子上比喻,玄妙之處不在賺多少錢就有多強神兵的現實

(雖然這事是非常重要的
)而是,拿刀拿劍,或長或短,好的劍客得知道如何使讓它強上更強!
什麼利器、在什麼場所、於什麼時機,發揮恰恰好、甚至跨階勝出?
就是開車的劍法吧!

C組這些車,照理說動力好似在同一級距。
但若什麼人去開結果都差不多?
那大家玩車還玩個屁啊!

所以先附和一下Joseph大上述的幾個重點
1. 場地熟悉度。況且是特別設計過的賽道。
前面Bimmer大舉出那段大直線衝到192km/h,那是很猛了!
沒記錯的話好像已經比原賽道此段的安全設定值多出一些了

太傻沒經驗以為車過200km/h是小菜一碟,因此衝過頭?

或沒經驗還不敢放膽試極限,都影響甚多。
當然,若有人安然在大鵬灣逼出200km/h以上,那po出讓大家衷心景仰恭賀一番

2.技術與對車輛的掌握。
我覺得很多人喜歡單看車子的最高數據。
但我常覺得,專業車手開得出來、未必適合一般車主"輕鬆"達得到。
對我這種很業餘的車主來說,
容易讓我駕馭的就是好車。或說,設計的貼心的好車。
因為車是買來自己開的,不是成天看著原廠或車手數據膜拜爽的。

所以買到數據好的猛車,跟有能力把它開得很專業很猛?
這段間距,就是追逐駕駛技術的樂趣。
所以這就是這篇討論的重點吧!
3. 膽識與企圖心。
這是當然。也是根本原因。
幾位車主若對樓主使用"處理"兩字不舒服?
當然也可上來澄清那天是熟悉賽道當兜風而已。
Joseph大沒指明是誰,用意應在借這機會討論幾台車的特性差異與如何發揮更好

4. 車重。
這在以彎道為主的大鵬灣上太重要了!

就好比,同駕駛技術條件下,135i在這場地應可輕鬆料理X6M等。
535d是太重了,相對進彎出彎的路線選擇得更細膩專注才行!
我覺得Joseph大這點弱勢,未必是純靠扭力彌補,而是對場地多些熟悉之故。

最後,我想到精英駕訓營當時,德國老教頭在這的開法與原則。
一路上盡量少踩煞車,減少車子過度減速再加速的動能消耗與輪胎磨損。
而是在最佳的路線上,求一個最理想的均速後,再逐步往上提速。
是整體速度曲線的平均上移,而非小路段的爆衝加速追逐。
用這個角度來思考,做為一個業餘車主(像我啦
)如何讓樓主列舉的這幾台車,依其特性,用什麼開法與路線達成?
這問題的討論與答案,絕對比誰輸誰贏那車較猛有營養多了!

最後,Joseph大啊

緩一些,別那麼急著被神兵利器毒到不行

我想按部就班把劍法再練好些,到時候才能更加發揮神兵之利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