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kham07712 wrote:這應該是全01首po吧? 不囉嗦,上圖!!外觀就是縮小的7系列,真的90%一樣內裝比想像中的有質感倒是真的!好銷魂~~~~忘了說,人在美國,這台車辦到好 57000 USD 出門~ 看車頭霧燈框無鍍鉻跟黑色尾管,樓主應該是選了sport line的風格...!!
好奇想請教一下不是 2016 / 2017 開始 Mercedes 美規的黃色反光條,已經可以做在頭燈裏面 一體成形;怎麼 Bimmer 還沒有 整合在大燈裏呀?好奇ingooic wrote:幸好車主是在美國開箱,要是在台灣開箱看到那反光條...事情就大條了
YOUNGYOUNGYOUNG wrote: 同理覺得我寫這種事實很刺目你可以選擇跳過啊,又沒人拿槍逼你要看完~只會抱怨還會什麼?有時間抱怨還不如想辦法改變自己在這邊抱怨就買得起總代理的新車嗎?買得起的人是不會抱怨的 Young大此言差矣。我的車六月交車,我也想抱怨一下。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的,怎麼不會想抱怨。不過我想抱怨的是這個制度。跟汎德買車也有幾次經驗了,錢出去,多少利潤給業務,汎德要拿多少,政府抽多少,BMW werk Dingolfing 花多少成本造車⋯心裡有數。願意掏錢,也就是接受這種制度。想抱怨的是, 關稅貨物稅保護到的是少數國產車廠,但這幾十年保護,效益顯然有限,對一個國家的資源分配來說,實在應該檢討。要嘛因為市場、資源有限,放棄自製汽車,要嘛對國產車廠訂定目標,公權力介入。要嘛調降關稅貨物稅,轉而開徵車牌規費都還比較有道理。現下只能抱幾張國產車廠的股票,分股利聊堪慰問,要不買花這麼多錢買進口車還真是要吐吐苦水。Don't hate the players, hate the game.
感謝大家熱情回覆,儀表板有+500鎂換全螢幕的喔!標配外圈速度、轉速部分不是螢幕,只有內圈指針是螢幕(螢幕比較小)各位大大也不用太羨慕,在美國雖然買車便宜,但養車成本是台灣的3倍,尤其是1A2B以上等級的車,大概4、5年後開始出現問題,又沒有保固的情況下,修車是一筆大花費!朋友328,隨便換個引擎的油封,就花了2000多鎂...另外每個月的保險也是一筆開銷~像現在,我這台車一個月的保險就200鎂了..而且在美國,原廠技術比外廠好很多,愛車的話,只能乖乖回去給原廠宰QQ總之各有利弊啦~開個幾天之後,再來補上駕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