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X1 eDrive20 xLine 試駕|200 萬入手豪華純電休旅的誘惑!

Model Y的車身大了不少, 車長比iX1多將近30公分, 車寬多28公分(肥肥的), 車重接近兩噸(RWD). 對於停車位空間有限, 或是常常在擁擠市區開車的人, iX1的尺寸是剛好的, 車內質感也好很多.

至於黑科技, Tesla的FSD的確很厲害, 但要多花22萬元選購, 加上去之後就超過兩百萬了. 如果不另外加購, 就是配置標準的Autopilot, 那其實跟BMW的主動安全駕駛輔助標準配備5AU差不多.

結論:
停車空間夠大, 內部空間需求大, 續航力要比較高, 且希望有全自動駕駛功能黑科技的, 買Model Y.
停車空間較小, 需要常在市區巷弄開車, 質感想要較好, 要有駕駛樂趣, 但主動安全也齊全的, 買iX1.
感謝分享&介紹,BMW iX1 eDrive20 xLine 感覺不賴
路上看到的 BMW電動車 真的很多

相對其他 同級對手 BMW電動車 真的比較有誠意
挺好的啊!
這車的外型很讚
路上BMW電動車能見度越來越高了
身為iX1 eDrive30 車主

1. 那個高聳鏤空中央鞍座真的是最難用的設計之一
底部空間大? 你實際去放看看,根本放不了什麼東西
然後手要伸到下面去根本很卡,有夠難拿

2. 無線充電板那個也是垃圾設計,有夠難放
不如設計個開放式的充電板還比較好
根本浪費了那邊的空間

車開起來是輕快
車身尺碼也是真的滿適合市區各種穿梭、停車
但有兩個小孩且還需要汽座的,可以的話還是去買Model Y 比較好
這台跟特斯拉的model y肯定是同一個價格帶打架,
以空間來說肯定是y勝出,但以內裝質感來說ix1肯定勝出,
但大家說的自動駕駛的部分,我倒不認同特斯拉比較強,有實際去開過就知道,model y如果沒有選esp,只有純ap,那功能比ix1還要少,ix1不用加錢就有自動換車道、自動停車的功能,model y要加11萬的esp才會有這兩項功能,加上11萬兩者的價差就更小了,再加上tesla是不二價,ix1基本上都有折價的空間,所以一來一往ix1的價差優勢就出來了。
當然tesla還是有它的優勢例如充電站多、續航力高、二手價比較好但現在的第三方充電站越蓋越多,我覺得前兩者的優勢倒還好,二手價沒有賣也就沒有這問題了
我最後是選擇ix1 eDrive20,不否認logo有佔一些比例,但兩者試駕過後,內裝真的騙不了人,每天在摸的東西如果太糟心情真的不太舒服,加上ix1靈巧的操控,所以選擇ix1,這也是我第一台電車,所以實在很期待阿
2ICEDTEA
我ix1跟Telsa都有,就是因為每天都要摸的東西,才更喜歡Tesla,那個操作介面實在是屌打其他車廠,iX1要設定個東西要按半天,層層進入再層層跳出,有夠麻煩
largeeagle
感謝各位的建議~不過已經訂車了哈哈哈,下一台再考慮tesla
Monte920 wrote:
至於黑科技, Tesla的FSD的確很厲害, 但要多花22萬元選購, 加上去之後就超過兩百萬了. 如果不另外加購, 就是配置標準的Autopilot, 那其實跟BMW的主動安全駕駛輔助標準配備5AU差不多.

其實彎道的處理特斯拉還是比較強
更不要提最近有風聲要升級ap到端到端
升級完基本上就跟FSD使用同樣的software stack
而且啊
5AU應該還是用mobileye 的solution
最近賓士跟Volvo都出問題
然後OTA沒辦法更新自駕軟體
一定要回廠更新
BMW如果要更新5AU
情況大概也差不多
事實證明消費者沒有很在乎 Frunk、油電共用平台、電池和馬達等等,只要價格對了、配備到位,銷量就起來了
翔仲科技
永磁馬達,最大問題是熱衰竭(磁力減退,轉換率降低),勵磁式無此問題。
chiwelin
翔仲科技 每次你的留言,都很有上網wiki隨便看一看的感覺,你真覺得沒人會針對這些問題解決嗎?
瓊斯 wrote:
在BMW原廠及汎德對...(恕刪)

.
車格配備內裝已列入我家購買的標的 .
賓士 EQA . VOLVO EX40. EC40 . + BMW ix1 edrive20 xLine 研選 做最後決定 ?
視機 勘車再勘車試駕換購下訂 ?
也考慮 LEXUS UX300h F . 但標配 缺我家所需 內裝也普通 .
.
大多是 市區開 送接 2個小小朋友 . 現駕車太太老舊了. 雖好開好保修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