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920 wrote:各位BMW的車主是怎麼處理的? 是不管它, 讓他六,七個小時慢慢散熱? 還是每次在停車場裡就打開引擎蓋幫助散熱? 引擎蓋常常開來關去在機械上不會出現鬆弛的問題吧? 你想當 車主 或 車奴 ?熄火後的溫度 VS 塞車怠速時的溫度 那個高?如果 怠速你都不擔心,那熄火後你擔什麼心呢? (車奴心理)假設 不開蓋 8年後損壞開蓋 10年後損壞 ,那開不開有沒什麼差別?又不是 開蓋 就20年都不壞~~
kuo1801 wrote:我開g32,回家停車會開引擎蓋散熱,然後再熄火 有一說法, 如果引擎蓋一打開, 輕油電的48V鋰電池會跟12V電瓶之間斷電, 所以與其是在運轉中打開引擎蓋, 是否先熄火再打開蓋會比較好, 免得電路出現問題?
擔心的問題,BMW百年車廠沒考慮過?台灣是溫帶國家,更多國家用車環境是從零下二三十度到夏天超過四十度,台灣算是用車環境非常好!BMW車中的引擎室,幾乎都是啟閉式通風口,停車時都是關閉狀態,車廠早已完整設計及使用對應的材料,不必擔心引擎室相關材料壽命問題,引擎本就是使用水冷恆溫散熱系統,更無須擔心材質無法承受及耐久性。常見的爆管或滲水現象,多數是因為冷卻液濃度不足,副水箱液位稍低,很多車主或保養廠,會直接添加水(或純水),這樣會導致冷卻液的沸點降低,致使水散熱通道壓力增加很多,長期下來就會引發爆管或滲漏...冷卻劑在正常狀況下,幾乎不會被蒸發或揮發,若液位一段時間就出現減少,就需仔細檢查...一次高溫,就可能引擎大修,不可不甚,添加BMW正廠的冷卻劑,盡可能不使用市售一般冷卻劑,價格相差很少。自己家中車齡25年的E46 318,下水管從沒更換過,上水管是因為與副水箱接頭輕微滲漏,技師雖說重鎖固定環,應該是沒問題,但自己還是覺得換新比較安全,二千多元支付後,得到安心,當然散熱系統中,換第二次副水箱在今年,塑膠連接器、散熱器...都更換過、BMW冷卻劑,直接在保養廠買,自己也比較安心。這台妥善率令我滿意,保養便宜,正廠零件也不貴,機油濾心座因滲油更換三次墊片...油耗也很省。
真的不用糾結了,歐系車的渦輪引擎就是高溫設計,我自己有一台Toyota的2.0T,跟我老婆的mini 3缸B38,我用OBD來看水溫,Toyota只要超95度左右,風扇就開始動了,B38感覺隨時都在100度以上,這個就是一開始的設計區別,高溫設計對熱效率的提升幫助很大,B48還是省油的一把好手,副作用就是塑膠件耐用程度下降,你即使每次都開引擎蓋幫助散熱,但車子開起來就是比較熱,塑膠件就是要承受更多溫度。所以雖然很多人對電動車很多偏見,但電池運行溫度真的比內燃機低太多了,鋰電池的溫度必須保持在10-40攝氏度,今天渦輪的排溫動輒500度以上,這2個溫度對於車輛其他零件的影響真的太大了,日系車光是低溫設計的引擎就讓塑膠件耐用度大幅提高,這還只是比歐系車低個10幾20度而已,一台電車經常性環境溫度就只有30度,你可以想像一下前艙的零件耐用度能夠提升多少了?也不用提電動車的空調會比內燃機效率要高多少了?
渦輪散熱很重要我都這樣做:車挺妥 引擎蓋打開 或 2分鐘後再熄火 讓風扇再工作一下到目的地之前 提前一分鐘關掉AC冷氣壓縮機 只開送風 車停妥 再關風扇。打N檔 拉手煞車 掛P檔。個人習慣 沒啥好壞 用壞就算 再買就好不用糾結 人可老 車不能壞
Eigen wrote:你想當 車主 或 車奴 ?熄火後的溫度 VS 塞車怠速時的溫度 那個高?如果 怠速你都不擔心,那熄火後你擔什麼心呢? (車奴心理)假設 不開蓋 8年後損壞開蓋 10年後損壞 ,那開不開有沒什麼差別?又不是 開蓋 就20年都不壞~~ 如果環境允許 , 還是會打開引擎蓋散熱我無法控制行駛中和怠速時的散熱至少在熄火後能稍微控制不只塑膠零件 , 周邊的一些電子控制器或訊號感知器也容易壽命變短能多撐個 2, 3 年不壞 , 剛好撐到換車時也是幫自己省下金錢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