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賜海說:馬英九,還我牛! 我也要說:BMW,還我48匹馬!

汽車生產商提供馬力數據時,都是使用單純的發動機馬力數據HP,汽車生產商之外的馬力測定,都是使用驅動輪馬力測定WHP.以E92 M3為例:美規平均馬力366HP,歐規372HP,都是少了11.5%.那306HP的車款,不是只剩下271HP.
俺買的是整車不是發動機,BMW,還我48匹馬or退俺10%的摳摳.

吃完午餐回來看到三篇回文.....
註記:別太在意PO文,除了數據是真實的,要錢or還馬是玩笑話!單純告訴普羅大眾,發動機馬力和實際使用馬力的比例!
恩~您可能自己去開一間車廠,然後自己以身作則會比較快。

基本上車商沒有騙你,引擎輸出不管從曲軸量還是輪上量輸出都一樣,只是測量的的方式不同而已。

是您的想法讓你少掉了48匹馬,而不是車商從你那兒偷了48匹馬~
雖然我沒去求証Darkblue說的話, 但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就覺得很有說服力, 一定要給你一個
這讓我想到寫GRE的作文,不是對方給什麼就是什麼,要考慮的變數很多...
引擎的出力傳到輪子上總是會有些損失...後輪跟後輪驅動的損失比較少

四輪驅動的損失就很大了比如說sti好了, 輪上馬力也不過240左右 mustang dyno可能還更低=.=

樓主想太多啦...

內燃機輸出功率測試對於製造商以外的廠商來說是比較不合成本的(除非消費者花大錢大改引擎),而且執行測試甚至是會破壞新車完整性;所以,外圍廠商大都是進行輪上馬力測試或實際的加減速數據。
其實製造商除了公佈內燃機數據,有些也會公佈加速數據,加速數據相同的也是性能派消費者關心的數據,至於原車廠未何不測試輪上馬力,除了關係到同顆引擎但不同車種、不同底盤(簧下荷重)或不同傳動方式全都要測的成本考量,甚至開個玩笑:怕傳遞效率太差被笑,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單為了這數據而必須建構恆溫濕的測試環境成本,也可能是車界沒人願意開第一槍吧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應該說是量輪上馬力包含的變數比較多,這樣眾多車廠並沒有一個公平的比較基準,這樣對消費者來說不公平。所以扣除傳動的損失,只量引擎淨輸出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其實這樣是有好處的,如此一來,各車廠的引擎技術就可以一目了然,技術不如人的車廠也不能把罪推到傳動損失上。

美規車和歐規車馬力數字應該都是引擎馬力吧, 印象中是因為環保測試調降輸出
引擎馬力和輪上馬力的差應該和傳動損失有關, 這個會是一定比例嗎?
我怎麼覺得應該同款車同款變速箱是少一個固定的差距比較合理
不然335i少的不就比320i多一大截

yenchee wrote:
美規車和歐規車馬力數...(恕刪)

美規車觸媒轉化器損失動力較多.

mr.9000 wrote:
美規車觸媒轉化器損失...(恕刪)


所以還是引擎馬力啊, 不是輪上馬力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