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手冊表示新車無需特別磨合,不過 1000 km 避免長時間全油門,避免拖曳車輛...
而業務表示 1000km 不需要換油,只要 1000km 回廠檢查, 10000km 換油即可.
不過,既然 1000km 還是要避免全油門操作,我認為其實還是有磨合期,
以往每部新機車,新汽車,我都是配合原廠手冊所提前 xxx km 避免油門超過xx, 或避免引擎轉速超過 XXXX rpm,
只要里程一到,我必定換油.
Mazda 3 底盤有刻意作平整化,護盤貼心的設計一個換油,換濾心的保養孔,不像我的2005 AUDI A3車需要拆下整片護板,


順便看一下 下A臂,看起來是兩片鐵銲接而成,下A臂的材質有:1. 鋁合金 2. 整根鑄鐵 3.兩片鐵銲接 4.單片鐵片


Mazda 3 為第3種,不久前看過一部中國大陸比較各廠牌 SUV 的影片有提到 Leuxs 大多也是兩片鐵銲接.
而我的 AUDI A3 則是整根鑄鐵,通常在高階一點的車就會用 鋁合金 的設計.
漏出的舊油放在陽光下觀察,仍然有閃亮亮的金屬顆粒,照片不好拍注意看鋼筷旁邊棕色的區域內就是金屬顆粒

注意看影片 11~15 秒處,可以觀察到金屬削,所以說,磨合期後最好還是把油換掉後,再逐漸開始大腳油門,這樣引擎的壽命會比較高,
不過,現今引擎的壽命大多有 50萬km以上,即使沒有磨合期後換油,可能會壽命略微縮減,但一般車主應該很難開這麼多,除非是營業用車.
因為開歐系渦輪車的習慣,我喜歡 Redline EURO 5W30 的酯類機油,原廠手冊建議有換機油濾心的話,機油需添加 4.2L, 但因我是頂起車頭傾斜漏油,會漏比較多,所以我加了 ~4.5 L才到上限.
另外,為使換油後第一次發動引擎時,機油可以更快充滿油道,安裝新的機油濾心時可以先把新機油倒入機油濾心到快滿,才裝回.
此次拆卸做的一些紀錄:(我有詢問原廠建議的鎖緊扭力,他們都是憑感覺鎖,我則是先用漆筆在螺絲上做記號,之後放鬆一點,再用扭力扳手鎖到記號對齊,這樣就可以得知日本原廠的鎖緊力道)
卸油螺絲: 8mm 內六角, 20~25 NM
護板: 8 mm 六角 + 塑膠釘
機油濾芯尺寸 14角, 14 個平面, 尺寸為角對角為 67.66mm, 平面到平面為66.7mm
機油芯原廠鎖緊扭力 10 N-M, 包裝盒建議接觸後多轉一圈,以此法測試扭力似乎 15 N-M 還不夠,下次再測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