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確認未來車款都只會採用 扭力樑 後懸吊系統

yashro0905 wrote:
那只能說您先入為主...(恕刪)


那為什麼現在的RAV4不用阿提斯的扭力樑?卻用雙A臂?

既然那麼優的話

asdtw wrote:
真的有多厲害的扭力...(恕刪)


https://youtu.be/g7AjJzFSBqI

或許這個影片可以提供您參考一下,人家是整個世代包括引擎的更新

沒有單獨只宣傳他的扭力樑

CcCManCcC wrote:
那為什麼現在的RAV4...(恕刪)


所以原罪應該是為什麼豐田的扭力樑沒辦法做的更好(這個前面提過了),而不是扭力樑的問題。
yashro0905 wrote:
所以原罪應該是為什...(恕刪)


那為什麼2018年1A2B最低階的1系列,A系列全部都是多連桿?而非扭力樑?

1A2B扭力樑技術差?


所有技術都有其極限

A發揮了100%效能但可能只是B的70%


我只覺得70萬左右的車你用扭力樑沒關係,這價位的消費者本身就沒得選
但過100萬的還用,那就真的拿石頭砸自己腳
你為了省成本用這些,100萬能選的車種太多了..消費者隨時能轉挑別款
CcCManCcC wrote:
那為什麼2018年1A2B...(恕刪)


這不是很好理解的事嗎?省成本啊?

您的問題分兩個

一、技術都有其極限存在,這個個人也認同,但這個討論串之前就有提過了,一般的消費者會需要用到這個極限?
為什麼大多數的消費者不在意後懸吊獨立與否?

二、再來,我能用更省成本的方式達到我想要的水準,那我為啥一定要侷限在用高成本的方式?

假設馬自達原本用多連桿到達到的分數是8分,那我現在進步了,用扭力樑也能做到8分,那選哪個?
而大多數人對8分以上是無感的

另一個想說的,您好像把馬自達的等級想高了,拿美國來說,馬三的中間車型是美金21140元,神車的中間車款是美金20545元。
說穿了,就是同個水平的平價車...............
對馬自達來說,怎麼提高銷量才是重點

yashro0905 wrote:
https://youtu...(恕刪)

看過好幾次了,主持人說的很清楚引擎有聲音金屬敲擊聲,扭力梁沒印象裡面有提到阿?

asdtw wrote:
看過好幾次了,主持...(恕刪)


因為主持人講的是整體操控的表現,這也是個人一直想說的,能達到一樣的水準的話,他用多連桿還是扭力樑有差嗎?
yashro0905 wrote:
一、技術都有其極限存在,這個個人也認同,但這個討論串之前就有提過了,一般的消費者會需要用到這個極限?
為什麼大多數的消費者不在意後懸吊獨立與否?
...(恕刪)


買物重要的不是用不用的到其極限,而是奇摩子...
你看路上改加大盤..大鮑魚B卡,輪胎又是頂級跑胎,那些人真的有用到其極限嗎?
其實都是fu...我錢砸下去要有fu

當我要買車配備表一攤開來,同樣價位別人配備就是比較優時,那就輸了


yashro0905 wrote:
二、再來,我能用更省成本的方式達到我想要的水準,那我為啥一定要侷限在用高成本的方式?
假設馬自達原本用多連桿到達到的分數是8分,那我現在進步了,用扭力樑也能做到8分,那選哪個?
而大多數人對8分以上是無感的
...(恕刪)

這點問題就在於
省下的成本是回饋給客戶
還是增加自己營收..
這點很重要,如果回饋客戶那沒話說,如果單純增加營收那消費者一定不爽



其實連1A2B的低價車款都拋棄扭力樑了,何必走回頭路...


=========================
不過當然以上都與我無關,我今年才交車,下次換車要等15年後...15年後局勢是什麼都不一定

CcCManCcC wrote:
買物重要的不是用不...(恕刪)


放心,要是您是老闆的話,也絕對不會幹這種事的。技術力提升導致成本下降,然後售價就得跟著下降?
研發成本都不用錢?
現在只要競爭對手沒能拿出更好、售價更低的產品出來,企業是絕對沒有理由做降價這件事的。

1A2B有他們的品牌光環在,一般消費者對他們的要求就是要更好,這無可厚非。把1A2B拿來對比馬自達有點太看的起馬自達了,就前一篇回您說的,馬自達跟豐田一樣就是一個平價車款,只要他的表現能勝過這些平價車款就行了。

而您也不用先入為主的認為用了扭力樑就會輸什麼TNGA,個人覺得馬自達敢用就表示他有這個信心,應該是沒有企業存心要毀掉自己的存在的。

建議可以等明年實物出來、有實際的測試結果,甚至自己去展間開過了再來討論可能會比較好,要是真的差那也就只是不買而已,沒什麼的。
yashro0905 wrote:
另一個想說的,您好像把馬自達的等級想高了,拿美國來說,馬三的中間車型是美金21140元,神車的中間車款是美金20545元。
說穿了,就是同個水平的平價車...............
對馬自達來說,怎麼提高銷量才是重點...(恕刪)


補充
那是你用馬三來看待全局,馬三用扭力樑OK阿!我覺得他的車格定位就是這樣....


但是
CX5,CX9,馬6..

這些都100萬左右的...

還用扭力樑?

尤其CX9還快200萬



你手頭有120萬~180萬的預算要買車,這範圍能選的車種那麼多,要怎殺出重圍?!

我是以我眼光來看,因為我是買CX5旗艦,弄好也120多萬,而且NX200也屬於能考慮的價位內

配備倒退走怎樣留住我們這種價格區間的客戶?!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