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uki sx4 6顆氣囊 日本進口 62.8萬今天上市

今天到板橋文化路二段的Suzuki去試乘了一圈,體驗了動態的感覺,整體感覺算是不錯的,從地面說起好了,我們行車路線是從文化路二段往大漢橋方向行進,接著上大漢橋,然後下橋後進入三重堤外便道,再接重新橋,再上中興橋,接著走台北環河快速道路進華江橋,然後就回到展示間,整條路線有高速、市區、顛坡路段、上下坡,可以說是大部份道路型式都有。
輪胎的部份採用較Swift寬的205胎,在行駛的時候一些小坑洞就不會有一些不必要的震動,轉彎時相對抓地力也相當不錯,避震器所反應的路感也很好,不必要的反應不會傳入給駕駛,遇到坑洞時候的處理感覺只有Q而已,不會像坐船一樣,過彎感覺也令駕駛相當有信心,這算是這個級距的車種難得的底盤反應呀。
動力上1600cc的動力我覺得稍稍不足,不過變速箱反應迅速倒可以彌補一些這個缺憾,再來就是隔音的部份也還算不錯,感覺上跟Cefiro差不多,剛好足夠讓駕駛判斷引擎運作狀況,卻不至感覺吵雜。
但還是有些不太滿意的地方,像是A柱的設計,如果我的駕駛座調整較高些的時候,就會阻擋到視線,而較低的位置雖然可以減少被阻的視線,但我覺得這種設計不如一般的A柱設計較好,而且這個設計造成車窗接近矩形,會讓人感覺有點像是在開貨車,呵呵呵...不過還好其他各方面都還算不錯,另外就是對於我這個大男生來說,方向盤有點過於輕手,但給老婆大人開的話,應該是滿適合的...
綜合以上,我覺得單就62.8萬這個價格來說,這輛車的C/P算是物有所值,也對太子汽車進口時,保留六顆氣球的做法表示相當支持,希望能帶動買車時安全性的注重,進而提高行車安全的觀念。
(PS.以上是我個人的感覺,如果你有任何疑慮還是去親身體驗會比較準確囉!)
Bentley wrote:
安全氣囊迷思,安全氣囊要配合安全帶才安全,不是氣囊多就安全了


您這句話問題很多。
1.氣囊就是氣囊,請別再說【安全氣囊】。
2.這系列發言中,從沒有人說有氣囊就可以不用安全帶,有這樣的迷思大概只有你一個吧?
3.當大家都繫上安全帶之後,多了氣囊,安全就多了一分,看看國外的測試就知道了。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a-fish wrote:
沒錯,國內某FOCUS論壇常出現車撞的亂七八糟,
但車主安然無事的PO文...(恕刪)


這是否也代表Focus的車子的操控,
或者Focus的車主駕駛行為危險性較高,
不然車子賣的沒有比較多,
為何出現這麼多的事故照片?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Soong wrote:
您這句話問題很多。
1.氣囊就是氣囊,請別再說【安全氣囊】。


這位高手,

小弟訂購"汽購"這雜誌已18年,也在此刊物中看到"安全氣囊"這名詞,不知此刊物您要不要順便"釘"一下!

網路本就是哈啦交換資訊的地方,只要不涉及版規,其他無傷大雅的言詞又何妨?小弟也是此科系出身,學歷不好意思說,因我不是MIT,Caltech畢業,從事教育方面事業,只是覺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碩博士沒有什麼了不起,每人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互相學習才是重點!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這位高手,小弟訂購"...(恕刪)

據我所知,"汽購"剛好就是這一年來大力鼓吹以"氣囊"取代"安全氣囊"的媒體
如果在近期的汽購中看見"安全氣囊"字樣,應該打去編輯部罵人
wen023197 wrote:
據我所知,"汽購"剛...(恕刪)


為什麼不能叫安全氣囊
本來就是被動安全裝置啊
難道氣囊不是為了安全不然是裝飾用嗎?
seat belt要叫什麼
座椅帶??
JamesTan wrote:
為什麼不能叫安全氣囊...(恕刪)

現在多稱之為『輔助氣囊』,
原因是先前因氣囊反而受傷的案例很多(燙傷、撞傷...etc),
甚至還有需不需要氣囊的反思出現,
所以漸漸不敢用「安全氣囊」這樣的名詞。
依據美國的調查,身高矮的車主或乘客,SRS對他們是威脅. 包含小孩子.

KaoSC wrote:
現在多稱之為『輔助氣...(恕刪)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KaoSC wrote:
現在多稱之為『輔助氣...(恕刪)


iunknown wrote:
依據美國的調查,身高...(恕刪)


這是使用方法的問題
跟本身用途無關啊
安全帶沒正確使用也會受傷
不然歐洲新型自動緊縮安全帶為什麼要加上束力限制
就是自動緊鎖束力太強常造成勒傷
那安全帶是不是也要來個正名
叫輔助座椅帶才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