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9915 wrote:很多車跟SWIFT車一樣後輪是拖曳臂懸吊定位的方法可以用墊片來微調角度...(恕刪) swift後輪懸吊是多連桿而且拖曳臂懸吊沒有很多車在用,現在還在賣的客車,我想的到的只有altis和金龜車
畢竟只是一台小車他的優點就是好開好停車、省油、省稅金、保養維修也便宜但如果你開習慣房車或是休旅車你會發現1.高速不穩、易飄2.因車身較輕,風壓會很明顯,尤其是在高速時旁邊有大卡飆過去3.置物及後座乘坐空間小,頭頂距離車頂很近
au04 wrote:swift後輪懸吊是...(恕刪) 麻煩先查一下再發言,免得被笑SWIFT後面什麼時候變成多連桿了??明明是超標準的拖曳臂+扭力桿如果是多連桿為何一堆車主說不能調??多連桿不能調那不是很好笑拖曳臂有多車再用,請先了解各種車的底盤再來說吧如果超過2種車再用.....那發言樓主是不是要再用功一點SX4.TOYOTA.現代.大發.馬自達都有用拖曳臂怎麼會只有樓主說的2種??或是很少車再用??
k69915 wrote:麻煩先查一下再發言,...(恕刪) http://www.auto21.com.tw/images/new-car/swift/spc.htm我都搞混了...之前一值在查自己車後懸吊到底是哪種規格這是官方規格上描述三連桿半固定式可是也有寫避震器圈簧分離+扭力樑然後也有人說是拖曳臂.......到底是哪個呀...|||b
blueseraph wrote:http://www...(恕刪) 三連桿連在一起就是拖曳臂拉中間在加一隻扭力桿避震器是減震桶和彈簧分離的blueseraph wrote:http://www...(恕刪)
我有跟同事交換開過幾次改裝過的SWIFT(輕增壓、全段排氣管、電腦、避震器、16"CSC2),基本上整台車都很符合日本車的基調,起步輕快,方向盤較輕,路感傳達較模糊,但配備和車體剛性我都覺得還不錯~尤其是關門的感覺
Swift這個bsegment級距幾乎都是後拖曳臂,也就是非獨立懸吊,納智捷則是全車系都是後拖曳臂好處是節省成本跟空間,理論上後面是獨立懸吊對於過彎極限會有幫助,但對多數人的技術來說也開不太到那種極限後拖曳臂但整體操控調得很好的也是有,後獨立懸吊調成船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