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與後輪驅動車比下坡賽的問題


Dallara IR12 wrote:
最近重新復習頭文字D...(恕刪)

車重差太多...GT-R(R32/33/34都差不多)整車重都將近1.6噸
AE86淨重不到一噸,光剎車對輪胎的負擔就完全不同,過彎的時候也是如此
加上4WD前輪也要負擔一部分動力,磨耗就更快了(雖然ATTESA比較偏RWD)
山路上長直線不多,加上又是下坡,加速上的優勢很容易就被煞車距離抵銷了(車重)
當然,如果以動畫來看,那種唬爛的螃蟹跑法跑的贏就真的有鬼了
1st stage不知道是當時動畫技術的問題,還是監督的問題,車身動態比較像玩具車
3rd stage以後好一點,只是一堆"神技"...關大燈啦,跨水溝啦....
GT-R在高速彎的確是頗有優勢,R32同期的日本車沒有一台能在Nordschleife跑進8:30的
不過低速多彎的山道跟一堆150km/h以上高速彎的北環是兩回事
其實看看BM的那個山道節目就知道了,GT-R沒幾次贏的
贏家大多都是輕量化,動力不超過350hp的RX7,MR-S,S2000...
GTR大多在小彎入彎剎車被放掉,不然就是最後高速段被裝了大尾翼的S2000放掉(下壓力不足)
哪怕是MCR/Mine's R34/R35這類500hp以上的怪物也完全發揮不出優勢
又,WRC如果要看甩得很歡樂的,請洽Group B
現在的WRCar太"聰明"了,前中後差都是電腦在控制,可以根據不同的車速/打滑程度/扭力值
等等的參數來設定鎖定比率或扭力分配,當年B組沒這種東西,所以為了避免轉向不足
以及保持動力,減少turbo lag(B組後期都是500hp以上的怪物,動力一路延伸到9000rpm以上,跟現在不到6000rpm就換檔是兩回事)
常常可以看到滑著進彎,滑著出彎...到了直線車輪還在空轉的畫面
但是單就時間來看,現代的WRC還是比Group B快
車重確實是問題,
大馬力在多彎狹窄的山道上無法使展,
這點我看了幾次BM後也大致有個概念了....
不過,我無法理解的是狂甩尾,馬力又差了許多的86(我記得第一部時才180匹)
怎麼跟BM那些重改的後驅小車相提並論XD
何況,我看頭D中那些山道的實際影片,路況跟路寬並沒有比BM那個山道要差
讓86一直贏實在沒啥道理!!

另外大大說的B組賽車,
之前我看一部日本的賽車電影叫"SS"
主角開得好像就是B組賽車規格的Starion 4wd,
原來WRC也有過這麼兇悍的年代XD
最囧的是在換上廠車引擎前,拓海的86是近原廠設定的140hp
這動力就算想彈離合器表演power slide都有問題
Group B想看甩很大的影片搜尋Audi Quattro就對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AQmgeMoM0A
2:00,8:30有在tarmac上甩尾的畫面
8:30那個彎我看過205T16也是甩很大,還差點掃到觀眾
Quattro因為軸距長,動力大(2.1L直五,後期的E2官方是說480hp左右,實際上1986年的比賽車應該在600匹上下),加上Stig Blomquist的開法,有不少經典甩尾鏡頭留下來
205T16也是怪物一台,1.8L的引擎在1986賽季high boost設定下據說可以拉到550hp....
Lancia Delta S4則是雙增壓,機械增壓+渦輪增壓,比起VAG的TSI早了2~30年...
各廠都有各自的特色,不像現在
如果要找記錄片的話,youtube上有一部Too Fast to Race可以看看
Group B的年代跑起來比現在的WRC有張力多了,不論視覺上也好,聽覺上也是如此...
如同唯一一位女性rally冠軍車手Michèle Mouton說的:
" If I have some emotion, of course it's the noise of the Quattro. I mean, nobody can forget the noise. Even today, I think we miss this kind of noise."
剛剛看到這段影片滿不錯的...跑的山路似乎是頭D場景之一?有點眼熟
http://youtu.be/OZlrn_ds6xI
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甩尾對出彎加速其實是不利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AQmgeMoM0A
2:06~2:07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慣性甩尾嗎(啟介腔XD!!!!!!!!!!!!!!!!!!!)
聲音也很震撼...
但最大的感想是:觀眾比車手更不怕死......非要等車子快到了才從賽道上退去

大大貼的很多影片令我十分感興趣呢!
正好可以讓我見識見識WRC以前那個兇猛、純靠機械無電子輔助系統的時代

另外,剛好想起來以前subaru有用legacy RS參加過WRC,
規格好像也是B組賽車,不過成績不是挺好
(家裡還有藍色555塗裝的legacy rs的打火機小汽車說)

突然覺得1980~1990年代,
WRC跟F1似乎都處在一種崇尚大馬力、扭力,跑法凶悍的時期
(省油?綠能?那能吃嗎
不知道大家坐過或開過速利改A15引擎的甩尾車沒?

只能說漫畫美化了每個彎的劇情,不然只抓地的跑法是比較無趣

但是相信很多彎在熟到爆的情形下,小馬力的FR甩起來會比較快通過,而且能保持住轉速

玩過GT系列的game吧?

早期執照有考porsche的連續彎和複合賽道計時

開啟TCS跑起來很彆扭,但車身穩定

不過一關掉TCS,連續彎帶甩通過,成績一整個大躍進,間接證明甩還是有快的時候

重點是漫畫的車設定,改裝和配重或是總重,沒人知道!!
老實說,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小馬力的FR車用甩尾的比較快?
是跟誰比呢?
我記得有一集的BM請來2005年正WRC的EVO廠車跟改裝過的s2000(好像有400匹以上的馬力)比山道,
結果一路上漂來漂去的EVO被土屋駕駛的s2000打敗了,
而且土屋在影片中幾乎都用Grip跑法在攻彎說

還有,我不常玩賽車電玩,只喜歡看現實的車賽
電玩的模擬真實性,能夠拿來當成甩尾比較快的證明嗎??

我從玩game到自己玩車改車,比爬山賽,場地賽
再回到玩game
十多年來,我能說GT系列的遊戲跟真車反應很接近了
看車是一回事,坐車一回事,開車又是一回事,當然遊戲內車輛的反應又是另一層次

比賽有時候要贏
但不見得要用最快的方法或路線
擋車也是方法之一

跟在甩尾車後跑很妙,不知道要怎麼超,因為不是玩遊戲,碰一下就過了= =

或許有機會你會了解甩不甩或是滑胎有沒有差,我只能慶幸我知道答案,不過別人也許體驗到不一樣
BM那集根本是惡搞,WRC廠車用Dirt胎,懸吊設定也是offroad設定
其實很明顯不論是直線還是剎車,一直到入彎都是EVO占優,
直到彎中過高的重心還有沒有grip的輪胎讓車子整個往外拋為止
那台S2000差不多320hp而已,EVO也是300hp左右,只是扭力大概大了一倍多
如果是tarmac設定搭跑胎的話S2000大概沒幾個彎佔的到便宜,會從起步被海放到終點

BTW,Legacy入場(1990)的時候group B早就結束了(1986)
嗯嗯,甩尾能佔用後車行車路線這點,我倒是沒有考慮進去...
GT系列聽人說是不錯的賽車遊戲,但是PS專屬遊戲
大大是玩車的人吧?很羨慕說^^
我自己是對開車的技術還有車子很有興趣,
但是沒辦法花很多的錢跟時間在真實的車子上就是.....

BM那一集是這樣惡搞EVO的嗎
原本我以為EVO的車手試跑後,覺得原本的輪胎抓地力不夠強,
才換上新胎的說.....

另外,legacy確實非B組賽車,而是後來的A組,
WRC的車輛規格變遷果然蠻複雜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