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軍的玩具就是不一樣

F-1用的當然不可能只有每秒10次,若是每秒能高達30次,就算是F-1也夠用了吧??

其實一輛車裝3顆D-Box,只要掃描的時間點讓它錯開,應該就能得到3倍的資料密度~~這也不過花70張小朋友啊~~

D-Box這種只有每秒10次的便宜低檔貨色對於時速能破200的房車就能輕鬆精準對應,請問時速就算能高達400的車需要每秒幾次才能精準對應??

問題可以對應F-1等級的玩意不可能讓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任何資料,因為那就是車隊的機密....連你都能找到那麼那車隊還用混嗎????

一般能夠在網路上找到的任何資料都是已經過時不足使用需求才會外流,若是用"網路上找不到資料=做不到"的邏輯來思考,那我也懶得爭論了,那就是如你所說的"做不到",你贏了~~

我之前說過:自動駕駛是用在"封閉賽道+獨跑"最有效(例如計時賽),而很多車在跑時(例如決賽),自動駕駛主要是限制過彎速度(Auto Brake)保護車手犯錯時不要偏離跑道太遠,並不是說靠電腦就能自動閃車超車,請看清楚再發言喔~~

那我很好奇,就你的認知下,你的結論是:"以目前網路上査得到資料的所有科技,F-1絕不可能有自動駕駛能力"對嗎??可否請你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另外,你不是說PO那些連結若違反版規你來負責嗎??那....可以轉貼出來給大家看了嗎??

其實自動控制700公斤均速250的F-1看起來好像很困難,其實自動控制700噸均速500的子彈列車更困難,因為慣性是高達1000倍,從動能跟速度平方成正比可知子彈列車的動能是F-1的4000倍~~

而十幾年前車長是F-1的50倍的自動控制子彈列車出站進站誤差就可以做到誤差一分鐘內與一公尺內,這是老掉牙的技術啦~~
Roger陳
子彈列車有軌道阿,只要控制速度就可以
f1如果沒有精確的模擬軌道以及定位器,隨便一個側風就整個偏掉了
而且橡膠輪胎跟路面平整度的不安定因素,使得f1要自動駕駛精確的話,絕對是比子彈列車要考慮的因素多太多了
而且同場競技的車子,超車時可能兩車相距不到幾十公分,幾毫秒的時間,很多的外在因素就可以使它們擦撞了
國外有些比賽自動導航行駛幾百公的那種,車不貴不怕撞,所以沒有更多的保護控制機制
當然f1要全自動比賽也可以,只要控制的程式夠強夠快,當然可以
雖然開發成本....可能還好(以f1來講)...但就如之前有大大所說之意
那這樣目的是什麼.....有必要嗎....
恩 個人粗略分析一下而已..
Roger17Chen wrote:
其實現在的F-1根本...(恕刪)

笑話! 請問你的根據在哪
如果是這樣那付大錢給車手的車廠
都是傻子?
一般人要開f1是非常困難的
即便是直線
top gear有體驗過
別亂蓋
Roger17Chen wrote:
GPS的精度,就算是市售品,精準度400公尺內誤差小於10公分的產品在台灣也買得到...(恕刪)


可以pm給我嗎???請問是雙頻的嗎???可以擴充頻道嗎???
我對自動控制是沒興趣啦~~但對gps有興趣???
是有支F1車隊有跟我們公司詢問GPS的規格~
但目前據我了解世界沒有一家GPS模組的""訊號更新速度""跟的上那支車隊所要求的~
就算連我們公司裝在巡弋飛彈上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他要的規格~
小弟學淺但為了生意~麻煩Roger大PM了~~
影片看到後面出現V~~~就知道那是廣告了,廣告大家還那麼信以為真
遙控汽車沒什麼了不起沒錯,但是裝在F1上有什麼意義嗎??說穿了只是廣告噱頭吧
因為GPS是由天上眾多衛星以座標來定位的,精準度受運動軌跡是直是彎的影響很小~~

所以跑直線和跑曲線所得到的資料密度是差不多的,資料密度幾乎只和運動速度有關,對吧??

既然只和運動速度有關,不看運動軌跡是直是彎的,那F-1算移動很快的車嗎??

就算F-1從0到100加速只要2秒鐘,尾速可達350,這種成績在直線加速賽裡真的只算是慢得可以,隨便抓一台"Funny Car"等級的都比F-1快多了~~

更不用說那種用退役的F-104攔截機引擎驅動的"Rocket Car"等級直線加速車了,10萬馬力從0到100加速只要1秒鐘,400公尺才跑4秒多,過終點時尾速可達450~~(註:F-104攔截機由中華民國空軍創下2.2馬赫的世界極速紀錄,約時速2,617公里)

F-1難開是在於過彎時側向G力很大,但G力對衛星偵測的資料密度與準度是沒有影響的~~

而且F-1側向G力再大也不過才4~5G,直線加速車加速時可高達7G(等於每隻手臂變成70公斤重,所以加速會視神經充血造成Red Sight,看出去一片血紅),減速傘一開的負加速度可達11G(急減速讓視神經缺血造成Black Sight,看出去一片黑暗)~~

我再說一次(這應該已經是講第三次了,回應前請先看前面文章):自動駕駛是用來"在[封閉賽道][獨跑](例如計時排位賽)時來輔助車手操控",或是"在[多車競走]時(例如決賽)來自動減速防止車手因失誤造成車輛偏離預設路線太遠"~~

要是再有人問說:"靠自動駕駛哪能閃車超車??" "靠靠自動駕駛哪來得及防止操控失誤??".....之類的問題,恕小弟不再回答,請見諒~~

對於車隊而言,GPS當然是越快越好,光是前面講的那些功能大家都已做得到,結果實力差距還是無法拉近....

那想要有更強的實力要怎麼辦??當然是設法找更快的GPS更快的感側儀更快的電腦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因此做GPS的廠商一定會接到遠超越目前技術規格的要求,換成你是車隊你難道不會這樣做嗎??

隨便一支F-1車隊隨便也有幾百人幾千人要吃飯,還有許多贊助商投入了天文數字的資金,要把這麼多人的生計全押在車手的表現上是很冒險的....

為了降低變數風險,靠科技盡量不靠車手是最穩當的做法~~

Top Gear 給主持人開的那輛當然不會開啟自動駕駛系統啊(或是有開,但介入值調得非常低),要是媒體爆出來他們的F-1有自動駕駛系統,那FIA馬上就査上門了....他們力捧的車手也立刻贊助身價暴跌....沒有車隊會那麼笨竟還讓大家知道有自動駕駛系統的....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而且F-1側向G力再大也不過才4~5G,直線加速車加速時可高達7G(等於每隻手臂變成70公斤重,所以加速會視神經充血造成Red Sight,看出去一片血紅),減速傘一開的負加速度可達11G(急減速讓視神經缺血造成Black Sight,看出去一片黑暗)~~...(恕刪)

大大您會不會扯的太遠了, 兩個取向不同的機器怎麼比,
不過4~5G?一場比賽要維持幾個小時才結束, 側向G力的承受時間會比直線加速少嗎?
心機小惡魔 wrote:
可以pm給我嗎???...(恕刪)


不用再問了..他丟給我的就是dbox的資料.

reference

說實在.除了挖洞給人跳以外.對討論沒有什麼幫助.
更別說他自己都已經把關鍵字打出來了.可能覺得網友會上google的人不多吧..

R兄可以不要在東扯西扯了嗎???
又不是要選總統.模糊焦點沒有用低.

Roger17Chen wrote:
一般能夠在網路上找到的任何資料都是已經過時不足使用需求才會外流,若是用"網路上找不到資料=做不到"的邏輯來思考,那我也懶得爭論了,...(恕刪)


網路上可以找到期刊資料.學界至少領先商用5年以上.
小弟剛好是電子通訊背景.對於這種用GPS資料來"遙控"F1只能說是匪夷所思啊.
現有硬體設備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說到網路.可不可以拜託不要再抄網路上無關的話題來轉移焦點??

Roger17Chen wrote:
那我很好奇,就你的認知下,你的結論是:"以目前網路上査得到資料的所有科技,F-1絕不可能有自動駕駛能力"對嗎??可否請你告訴大家你的想法??...(恕刪)


前面不就說過了嗎?要在封閉賽道上自動駕駛.不用F1.用march也做得到.
但要拿來比賽...看看卡通比較快...


已經從F1.drag car.再到火車.......請問下回還有什麼新鮮貨????
別忘了."有錢什麼都可以".已經用過了.
"只有三個人知道.可是我不說".也用過了.
不要重複啊...
Roger17Chen wrote:
因為GPS是由天上眾多衛星以座標來定位的,精準度受運動軌跡是直是彎的影響很小~~

所以跑直線和跑曲線所得到的資料密度是差不多的,資料密度幾乎只和運動速度有關,對吧??...(恕刪)


R大哥~你搞錯我意思了吧~我要的""GPS規格""耶~不需要什麼G力跟自動駕駛之類的
也不太懂"資料密度"跟"運動速度"有什麼關係???
GPS資料不過就 座標 時間 原始紀錄資料~還請你多指教一下不懂之處

而且我看了一下你說的DriftBox
感覺有點像詐騙集團~因為他說:

""GPS系統主要使用RTK系統,基本單位為0.25度,0.1km/h,0.01G.利用研發DriftBox Pro的經驗才製造出DriftBox""

他既然採用""RTK""那請問他""固定站""要設置在哪???除了本身的GPS , 要做"RTK"起碼要1個以上的固定站 , 一般建議至少要4台~精度才會高速度才會快

還有在400公尺內誤差10公分~這句話有問題~
如果不加那400m我還會覺得他精度蠻高的~但是加那400m就覺得他是騙人的~
因為GPS是沒有累積誤差的~你就算1公里還是10公里誤差範圍也在妳GPS規格範圍內
而且精度在10cm內的GPS應該具備L1跟L2~但那價格就不是幾十張小朋友可以解決的...

而且它DriftBox的測試項目實在很~

性能測試的功能:

1.速度單位是kmh或mph

2.距離單位是metres或feet

3.四個加速範圍-兩個可以調整

4.兩個減速範圍-兩個可以調整

5.顯示一英尺的時間

6.最大G

7.最佳速度

8.平均速度

這些功能一般的手持定位儀幾乎都可以做到~還更便宜...

還有DriftBox功能說測量甩尾角度是利用內藏的感應器(電子陀螺儀)來計算.~
真正可以測角的電子陀螺儀 , 他的身價可是比DriftBox還高的...

Roger17Chen wrote:
F-1用的當然不可能只有每秒10次,若是每秒能高達30次,就算是F-1也夠用了吧其實一輛車裝3顆D-Box,只要掃描的時間點讓它錯開,應該就能得到3倍的資料密度...(恕刪)


差點忘了~~法拉利車隊要的規格是每秒500次~那照你方法說裝個16.7顆就可以解決了
但是F60車身本身的配重怎麼辦???要裝在哪???
裝個KERS大概7~8公斤重就已經快要法拉利工程師他們命...就算是類似DriftBox的更高階產品一個至少也有500g以上吧~裝個16.7個...
你以前既然在國外做賽車設計應該會考慮這些東西配重吧!!!
Roger17Chen wrote:
以前在國外我本身是做賽車設計的,但我對F-1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太多不該用的科技介入...(恕刪)


我好像有點太認真了......
that is damn awesome... pretty cool man.

But how to do that?>
FE2 拍正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