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要自律,但閱聽大眾就不需要自我鞭策嗎
何必老要噓記者,責怪這些都是「操弄」
我想,各行各業都有所謂「眉眉角角」的地方,以及需要「喬」的東西
這些是沒辦法「標準化」的,也就是所謂的「操作」
我看待這件事情,覺得,就算有痕跡,也是「操作」吧
媒體本來就有操作議題的空間,這也是它們的天職
想要當事後諸葛的我也不反對,但最好Wii台灣公司貨是真的會近期推出,讓玩家們皆大歡喜
開版所言,暑假可能都看不到、博優沒必要替水貨商宣傳,都是的論
如果什麼都要懷疑是陰謀,我不禁想請問,各位還嫌台灣不夠亂嗎
1.媒體可以爛,但讀者不能爛
2.打混的記者有,很欠罵沒錯,但並非每個記者都一個樣
3.為什麼成天罵蘋果日報,自己患「消費者大頭症」或是想「看別人好戲」時,何以又搬出蘋果日報、壹週刊的投訴管道?是不是媒體的價值,只建立於民眾「用完就丟」的陋習上
電子媒體追新聞的缺點,開版說的很明白了,我也深惡痛絕,看到真的很煩,覺得懶惰媒體不長進
但這「完全跟操作沒關係」,只能說,台灣媒體這麼多,新聞怎麼報
我們可以轉台,使之降低收視率,讓電視台知道,這樣搞沒意義,並認清是不是該考慮退場
「業配」、「廣編稿」為什麼會存在?
別忘了你我可能都是平面媒體面臨生存困境的殺手!畢竟網際網路發達的年代,還剩多少年輕人只看印刷報紙
當大環境如此,廣告業務潰縮,這是少數能讓報社繼續生存的及時雨
且不光聯合、中時、自由,連蘋果都有;而且不少週刊雜誌也紛紛吃這套。然而,這仍是操作,不是操弄
想想,我們為什麼會被「弄」?問題出在媒體身上,還是自己身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