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任天堂公司總裁說:PS Move就是一個Wii二代

只回應成本部份... (大家大走題就是了...)

其實精益求精上, 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對吧?
但畫面精進的趨勢卻令到這方面成本不能配合公司發展/業界需要而上升...

以前做JRPG可能就是找好劇本 + 好企劃 + 好人設 (例: CHRONO TRIGGER)...
現在是好劇本 + 好企劃 + 好人設 + 一大票3D美工...

其實基本成本沒變, 後邊那一大票3D美工倒是到3D遊戲不可能缺的人群, 當然, 可以是公司資源, 可以幾個企劃/幾個小組共用... 但現在風氣來說, 這是必要的... 所以如果供養不起的話就不用想出遊戲了...

其實申延到其他遊戲種類也一樣...

這是必然的發展, 進步也就是這麼回事...
跟不上來的, 汰掉的, 被吃掉的... 也只能認了, 弱肉強食嘛!

現在在瘋XENOBLADE(很久沒有投入RPG了!), 真的很想這個紙娃娃系統在PS3上重現... 女角有不少清涼服裝及有趣頭飾... 有點像80年代的比堅尼女戰士裝的設定(部份啦! 重裝甲也有)... 先不提monolith今天是老任的二廠, 但如果這些去到精細畫面的PS3上, 會不會多少要刪掉一些呢? 精細畫面的設定, 處理服裝及裝備也要花更多時間... 希望有一天可以在HD機上看到吧! (其實BOYENATTA也有不少服裝可以實時換的了, 但搭配性沒有XENOBLADE多...) 可能其實已經出來了, 但我對PS3孤陋寡聞所以不知, 知道的板友提一下好了~

我是覺得啦...
下一代的Wii對應HD是必然的了... 因為GPU的造價下來了...
期待將來有革新的3D 使用繪圖技術可以省工省時吧... (有朋友是做3D動畫, 所以知道其實畫材質真的很花時間... 如果為了離體裝飾做合適的效果, 又會更花時間咯) 不然... 成本還真的無止境上升啊~~
inoue555 wrote:
有幾款核心遊戲超過百萬?光看日本銷量也沒意義吧?
而且,有賣到讓遊戲廠商賺到利潤不就夠了嗎?其他的和玩家無關吧?
要是只以玩的人口數評定遊戲好壞,那以後會不會只有App store上的才配稱遊戲?
我可不想看到那種世界來臨......


http://gyokai-search.com/4-game-rieki.htm

以上是本年度3月決算後日本主要遊戲廠商的收益表,
日本一, 特庫摩, SEGA跟SONY都紅字,
尤其是SEGA跟SONY,
這樣下去你覺得這些遊戲廠商還會有多少錢燒出新核心遊戲給你玩?
看了這些財報你就會知道利潤真的不夠,
而且不是黑字就行了,
賺得不夠多的話下年度開發費從哪裡來呢?
增資嗎? 這樣的銷售成績怎麼說服股東增資呢?
之前的討論就說過本世代HD機開發費膨脹六倍,
遊戲價格卻不能賣六倍,
所以為了滿足本世代核心玩家的結果就是這樣,
Apple Store遊戲才是遊戲的年代可能真的會來臨。

不過有人提供了不必這麼花錢開發,硬體能力有增強又可以直接使用過去開發資產的平台,
但是非HD不可核心玩家跟以提供核心遊戲為使命的廠商都嫌爛。

kamemonster wrote:
只回應成本部份......(恕刪)


其實並不會因為是小廠就做不了遊戲,
小廠還是可以從掌機或下載遊戲做起,累積實力再晉升為大廠啊,
一般來說,一直做不出好遊戲的才會一直是小廠吧?我猜。

PS3的下載遊戲也不乏很多畫面精美又有趣的小品,
這種東西對小廠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甚至我覺得若有好構想,向大廠提案協同合作也是可行的路。

要說換裝,PS3是有啦,只不過不是清涼的,
就是小小大星球嘛



路邊的浣熊 wrote:
http://gyo...(恕刪)


導結論不是這樣導的吧,老兄...

任天堂除了遊戲大賣,賣硬體也很早就有利潤,再加上開發平台的權利金,
將其他對手遠拋在後頭一點也不難理解。

SEGA是因為除了人中之龍系列之外,其他表現都很差,積弱不振很久了...

SONY則是背負了PS3硬體的赤字,以SONY為例不是很恰當。

而且,排名在前的廠商就沒做核心取向遊戲嗎?做的可多了吧?
虧損的公司之所以虧損,多半是自身經營不善或沒做出令人激賞的作品,
否則何以解釋其他製作核心取向遊戲的公司之所以可以名列前茅?

如果做這種遊戲注定賺不到錢,廠商也不是傻子,哪還會做下去呢?
能不能得到資金奧援?市面上核心遊戲還是不停推出,這不就已經說出了答案?

雖然說這種獲利方式有點走鋼索的感覺,但有能力的廠商還是賺得到錢,
有廠商願意以這種方式做這種畫面與內容兼具的遊戲給我玩,我何樂而不為?

廠商要怎麼獲利是廠商要思考的事,消費者儘管提出要求就是了,
廠商做得到、願意做,自然就會端出來。
inoue555 wrote:
而且,排名在前的廠商就沒做核心取向遊戲嗎?做的可多了吧?
虧損的公司之所以虧損,多半是自身經營不善或沒做出令人激賞的作品,
否則何以解釋其他製作核心取向遊戲的公司之所以可以名列前茅?
如果做這種遊戲注定賺不到錢,廠商也不是傻子,哪還會做下去呢?
能不能得到資金奧援?市面上核心遊戲還是不停推出,這不就已經說出了答案?


做一款PS3/Xbox360遊戲的平均費用是10億日圓,
就算是第二名的笨呆拿姆科也只有賺118億,
這個預算年度全部拿來做遊戲也只有11.8款,
還沒算超大作帶來的排擠效應,
第三名科拿米只能做10.8款,
第四名卡普空只能做8款,
你以為名列前茅就是好嗎?
是你只看到排名而沒有從數據去真正了解業界面臨的困境,
2006年科拿米的純利益是230億日圓,
而SEX社是170億,
你覺得你還有多少遊戲可玩?
卡普空在2006年度出的PS2遊戲title是46款,
本年度的PS3遊戲是15款,
笨呆拿姆科2006年的PS2遊戲是67款,
本年度的PS3遊戲是7款,
你覺得你還有多少核心遊戲可玩?
路邊的浣熊 wrote:
做一款PS3/Xbo...(恕刪)


我是不覺得廠商能做的遊戲數量減少,對消費者來說是什麼困擾啦,
因為根本買不完嘛做太多我才覺得困擾咧......

一間卡普空一年在PS2就出了46款,你有能力買幾款?
一年在PS3出了15款,你有能力買幾款?更不要說還有別的廠商了。

還有多少核心遊戲可以玩?
請問,哪裡需要擔心遊戲不夠玩?根本只愁時間和錢不夠玩遊戲啊......

再說,廠商要選擇用怎樣的模式賺錢,和消費者有關係嗎?
真的做不下去的話,廠商自然會調整策略,哪需要你替它擔心?

消費者要做的事,是告訴廠商自己想要什麼,
然後當廠商端出來的時候,掏錢買單,就這麼單純而已。
廠商的難題,市場自然會找出可行的商業模式,輪不到你操心。

總之,不管你喜不喜歡,時代就是往高畫質和高性能走,
就算故意走慢,最後一樣還是得面對,加了3D的3DS就是一例,
而Wii的下一代主機也不太可能不對應HD,都還是會走上這條路的。

抱著排斥心態拒絕提升畫質並解決不了這個錯縱複雜的問題。
科技的前進沒有回頭路,廠商的課題不是逃避畫質造成的高成本,
而是要想辦法開發出可行的商業模式,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inoue555 wrote:
一間卡普空一年在PS2就出了46款,你有能力買幾款?
一年在PS3出了15款,你有能力買幾款?更不要說還有別的廠商了。

還有多少核心遊戲可以玩?
請問,哪裡需要擔心遊戲不夠玩?根本只愁時間和錢不夠玩遊戲啊......


一下子核心玩家會買很多片, 一下子核心玩家也有很多口味, 一下子核心遊戲一直出,
怎麼都是照你開心的解釋就好呢?
開發費膨脹加盈餘變少只會讓Title數越來越少,
最後就是單一廠商開發的合你的口味的核心遊戲一年只有兩三款,
你也忽略了遊戲廠商間的競爭關係,
這兩三款還要跟其他廠商開發的同口味遊戲競爭,
聲光輸內容輸的遊戲你也不會買吧,
廠商開發遊戲的餘裕變少,
就不敢開發實驗性作品,
於是越開發口味越固定, 也越不能離開所謂核心玩家的口味,
46款變15款也表示選擇變少,
少數口味跟這15款不合的核心玩家也只能離開市場找別的興趣,
46款我當然買不完,
不過我平均每個月2~3款遊戲, 一年有24~36款, 應該還算對得起遊戲界啦。

調整策略你倒說得輕鬆,
要是調整成都是Apple Store你買不買?
當然你可以不關心啦,
這世界很多元,
所以有不關心遊戲界的核心玩家也是很正常的。
inoue555 wrote:
總之,不管你喜不喜歡,時代就是往高畫質和高性能走,
就算故意走慢,最後一樣還是得面對,加了3D的3DS就是一例,
而Wii的下一代主機也不太可能不對應HD,都還是會走上這條路的。


實力不夠的時候要怎麼解決問題?
小孩總是想趕快成為大人,
而沒想過或不去想成為大人要面對的問題,
最後都要走上這條路會等於一開始就衝到終點嗎?
跑馬拉松一開始就當100公尺全力衝刺,
不會調整呼吸, 不會調整體力,
跑得完全程嗎?

任天堂之所以推出3DS,
是因為他們認為3D畫面可以幫助玩家在3D遊戲時掌握角色的3D位置,
或是利用3D提供新的遊戲樂趣,
就像DSi的立體繪本一樣,
而且也到了可以用合理價格提供給客戶的時候。
早就說過不是3D就是阿凡達,
你卻只認為做3DS是為了畫面提昇,
你玩遊戲的眼光就是只有這樣嗎?

但是我相信還是有把傳統類型遊戲原封不動變成3D就搬上3DS的廠商啦。
路邊的浣熊 wrote:
一下子核心玩家會買很...(恕刪)


照我開心的解釋?

核心玩家買的遊戲多,是相較於輕度玩家而言,哪裡有問題?

核心玩家也有口味問題,只要是人,誰沒有喜愛偏好?
有喜愛偏好和買的遊戲比輕度玩家多有衝突嗎?

核心遊戲一直出?看看遊戲發售表,這不就是現況嗎?

我忽略了廠商間的競爭關係?
你才忽略了遊戲平台不是只有家用主機這件事吧?

實驗性質的遊戲可以從開發成本較低的掌機下手,
測試市場反應成功再搬上家用主機即可。

更不用說家用主機也可以製作小型的遊戲,
PSN上的遊戲多的是小成本製作的有趣玩意,想實驗,方法多得是。

開發的遊戲不能離開核心玩家的口味,這不是廢話?
做了一個偏離市場喜好的東西出來,你要賣給誰?

有創意的廠商做的事情是在喜好的方向中開發新口味,
我並不覺得遊戲界做出來的東西有因為title變少而愈來愈單調,
反倒是覺得主機性能提升,讓廠商在設計遊戲時有更大的挑戰空間。

選擇變少?46款裡面值得買的東西有幾款?
不是丟給你一堆阿貓阿狗的東西就叫做選擇多,
每一款都有接近的水準或創意的時候,那才叫選擇多。

現在有PS3,PSP,Wii,DS,360,PC,手機,
這麼多平台都在製作遊戲,和PS2時代的狀況差得多了,
與其說廠商開發遊戲的數量變少,我更覺得像是被分散罷了。

都調整成App store?
那到時候不過就是主機商換成Apple,然後一樣走上這條路,
玩家一樣會開始要求性能,要求深度,要求操控性,
到時候的App store也不會是現在的App store了。

遊戲界?誰做出遊戲來賣誰就是遊戲界啊,
如果以後真變成App稱王,那也只是遊戲界的「轉移」罷了,
遊戲界會因此「消滅」嗎?

市場需求還在,遊戲界就會在,
要不要想辦法去改變市場的走向和營運問題是廠商的功課,
什麼叫關心?對玩家來說,掏錢就是最大的關心,也是實質上唯一能做的關心。

另外,我覺得你真的很愛貼標籤扣帽子,
想要聲光效果,就被你扭曲成不重視內容;
不照你的思維模式思考,就被你打成不關心遊戲界。

我倒是很好奇你是做什麼的,一個月有時間玩2~3款遊戲。
以我自己的習慣,遊戲買來一定是やりこみ到把它榨乾為止,
大部分的時間要工作,就算只大略玩過,一個月能玩完一款就很偷笑

把傳統遊戲直接搬上3D平台又如何?有什麼不可以?
Wii以體感作為最大賣點,所以做遊戲不加入這個要素就是偷懶嗎?
所有遊戲都要加進這種要素,我只會覺得有夠膩。

市面上還沒廣泛商業化的裸視3D可以用合理價格提供的時候到了?
我是有點存疑啦,但這部分我不熟,就等3DS上市的時候看要賣多少錢吧。

3DS能做的應用當然還有很多啦,但是為了對應3D,畫面勢必得比DS提升,
這麼一來就是「製作成本要上升」,這就是「都要走上一樣的路」的意思。

不找出解決辦法,問題就一直都會在,
走得慢一點又如何?下一代主機還不是一樣得對應畫質的高成本?
inoue555 wrote:
照我開心的解釋?

核心玩家買的遊戲多,是相較於輕度玩家而言,哪裡有問題?

核心玩家也有口味問題,只要是人,誰沒有喜愛偏好?
有喜愛偏好和買的遊戲比輕度玩家多有衝突嗎?


說到遊戲界主要客戶, 你就說核心玩家單人買片多, 所以是主要客戶,
證明了輕玩家向遊戲銷量事實上超越核心向遊戲很多, 你就說核心玩家口味分散,
證明PS3上銷售最多的口味是RPG, 但是賣的好的只有華麗的RPG, 你就說RPG也分口味,
證明核心向Game廠的獲利不佳, 你就說只要還有出核心向遊戲就好,
證明核心向Title事實上越來越少, 你就問我能買幾款,
不都是你高興就好嗎?

至於我做什麼的, 應該不關你的事,
一個月2~3個遊戲是因為現在的遊戲都太簡單,
除了RPG以外, 大多一個週末假期就能全破了,
而現在剛好又是RPG式微的時代。

既然你說沒錢廠商放到掌機上就好,
那好啊, PSP遊戲平均開發成本1億2千萬日幣,
PS2開發成本平均5~6000萬日幣,
你以為掌機就能多好?
出在DS上嗎? 核心向玩家是不能滿足於那種畫面的對吧?

轉移成Apple store遊戲界當然也還在,
只是變成這樣就證實你說的核心向遊戲一直出是你一廂情願的想像。

傳統遊戲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你玩了20年都不會膩,
怎麼4年不到的Wii你就膩了?

一直在那裡要走上一樣的路,
上面也說過了,
不是終點一樣過程就一樣,
別人曉得怎麼保留體力,
你要馬上衝上去送死我也沒意見,
只是這樣連終點都到不了。

任天堂回答股東的問題時, 對3DS的價格的期望是在25000日幣,
不知道這個價格你覺得平不平價,
順帶一提,
PSP剛發售時的價格是20790日幣。

我說了, 解決辦法有人提供,
但是有人嫌該平台硬體爛,
那有什麼辦法。
你來我往的好精采阿

順帶一提,今天公司日本人說在日本小賣店很少在賣PS3耶~(我也嚇一跳)
因為太貴了加上GAME真的太少了~
只有說除了上一次FF13購買潮以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