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人 wrote:
BD的片子不是很貴嗎

還好啦
我買命運好好玩
好像是買700多元
這片定價798元..
比起DVD剛發行時的定價980元(幾個月後漲到1080元)
算是便宜的啦
X機像陀屎
pug888kimo wrote:
1.大多是電影的BD都會有膠卷顆粒感嗎?所以要買那種用HD攝影機拍的風景片來當示範片比較好?

其實大家有沒有注意過
電影、一般卡通、3D卡通在Full HD底下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一般來說,電影多數都會有顆粒感
這跟數位攝影機或是膠捲攝影機(猜)應該沒有太大的絕對原因
主要來說都是電影本身要塑造出的畫面質感!

像是一些動畫電影的,很多也都有做出擬真的畫面質感
所以都會刻意在畫面上加入雜質,為的就是要接近真實!

另外在卡通的部份,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細膩與否了~
畢竟那種東西就跟display靜態高畫質影像是一樣的意思嚕。
攝影用的是心,而不是器材。 -- [http://p.pro.club.tw/]
VCD 好像是 352 x 240 ,有 HDMI 的 Player 的畫質也不見得會比較好,用 PS3 當作 BD Player 電視與 HDMI Cable 的等級不同差異就很大。
大家似乎把PS3當做成是BD標準播放器
所以才會有這種感覺
基本上PS3只是BD的入門播放器而已
它只是支援播放 並未在上面做特別的處理
要有好的線材 好的播放器 好的片 好的顯示器
才有可能達到1080P的
在電影院看的話 不管是數位還是類比的播放 顆粒其實也都很大
我想這應該是影片本身就是如此 刻意創造所謂"電影"的風格吧
要比的話 應該是比一些細節跟線條
DVD跟BD影片比起來 在FULL-HD電視上面看的話
很多鬍渣還是頭髮皺紋等等的細節都有很大差異!
scu316 wrote:
大家似乎把PS3當做...(恕刪)


PS3並不屬於BD的入門級唷!
光是它支援HDMI 1.3
很多播放機都還沒支援呢!
基本上它的功能十分完整
連LPCM 5.1都支援了

1080P不過是解析度而已
一片1000多元的顯示卡跟8000元的
一樣都能支援1920 x 1080
線材在數位化的設備中 其實能影響的範圍比類比還小

目前討論的影片顆粒問題 跟播放設備沒有多大關係
電影畫質不好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當初的片源就已經不好的問題!!有些電影在拍的時候,當初就根本還沒有HD的設備,當然拍出來怎麼處理就是那樣!有的還經過補格(膠捲原本只每秒只有24格),看起來還會頓噸的

手上比較有好表現的有一片BBC的紀錄片PLANT EARTH (行星地球)號稱一開始就是用HD的機器拍的
還可以(要挑還是感覺得出來顆粒)只是有些人對紀錄片就不太感興趣 (一套四片都是1080p的)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昨晚,終於把大智若魚Big Fish,看完了,基本上此片的特色
1.導演大量使用柔膠鏡,所以容易誤會不清晰,不用柔焦時,就習慣用焦段很長的鏡頭,結果造成沒啥景深了, 焦點外也模糊了...
2.光影與色彩的表現,是DVD所作不到的,光影細節多,色彩濃郁也不失自然.此片大部分是暗處較多
3.Mpeg2的編碼,跟DVD一樣,平均流量20~25Mbps.在很暗處可以看見許多像雜訊的臊動....
4.聲音LPCM5.1比DD5.1好很多,電平也比較大些.不過不是動作片,沒啥環繞聲的運用...
5.故事感人,但好像可以更感人...很多人說看過會哭,我覺得不會噎,因為他爸爸真實的一面,大多要觀眾去猜....
也沒把小時候不喜歡父親的狀況,呈現出來...都用說的...他爸爸喜歡吹牛說故事來讓人生更多彩,其實是表現出現實生活是很無趣很悲哀的.
6.1.85:1的畫面,在16:9電視上要達到全滿,格式是1920x1080的影片,但在沒有Overscan的狀況下,可以發覺,影片有效面積應該
在1075左右,上下有一點點黑邊,這也難免,因為就算是1.85:1的也不保證比例完全剛好,有Overscan的電視就沒差了,就會超出去了.
其實我非常討厭Overscan,因為放大畫面,破壞畫質
7.感覺上流量應該要大一些,我看過韓片DTS版"駭人怪物"DVD流量平均都有10Mbps.一樣都是Mpeg2,流量至少要有3倍才好吧!
8.建議電視若支援24P,的就要開1080/24P,真的跟到電影院看,很像,室內燈關小,還不錯拉,....

下次要入手的還沒決定,愛呀,1.85:1的電影很少囉,再考慮看看,應該會買MP4 H264.的來比較吧.好像流量比Mpeg2大,畫質也比較好!

還有PS3是非常棒的BD撥放器,還有1080/24P窩.......
內行喔!!,


[重要重要info] 現在PS3 v1.8版以後的 firmware 畫質輸出真的有加強許多,尤其是大家記得把 [RGB Full Range(HDMI)] 設定為"全取",[Y Pb/Cb Pr/Cr Super-White(HDMI)]也開啟,整個影像的感覺就是顏色變鮮豔了, 細節清楚了一些,立體感也變的清晰許多 。PS3 透過firmware upgrade, 升級空間無限, 以非一般 BDP可比喔




pug888kimo wrote:
昨晚,終於把大智若魚Big Fish,看完了,基本上此片的特色
1.導演大量使用柔膠鏡,所以容易誤會不清晰,不用柔焦時,就習慣用焦段很長的鏡頭,結果造成沒啥景深了, 焦點外也模糊了...
2.光影與色彩的表現,是DVD所作不到的,光影細節多,色彩濃郁也不失自然.此片大部分是暗處較多
3.Mpeg2的編碼,跟DVD一樣,平均流量20~25Mbps.在很暗處可以看見許多像雜訊的臊動....
4.聲音LPCM5.1比DD5.1好很多,電平也比較大些.不過不是動作片,沒啥環繞聲的運用...
5.故事感人,但好像可以更感人...很多人說看過會哭,我覺得不會噎,因為他爸爸真實的一面,大多要觀眾去猜....
也沒把小時候不喜歡父親的狀況,呈現出來...都用說的...他爸爸喜歡吹牛說故事來讓人生更多彩,其實是表現出現實生活是很無趣很悲哀的.
6.1.85:1的畫面,在16:9電視上要達到全滿,格式是1920x1080的影片,但在沒有Overscan的狀況下,可以發覺,影片有效面積應該
在1075左右,上下有一點點黑邊,這也難免,因為就算是1.85:1的也不保證比例完全剛好,有Overscan的電視就沒差了,就會超出去了.
其實我非常討厭Overscan,因為放大畫面,破壞畫質
7.感覺上流量應該要大一些,我看過韓片DTS版"駭人怪物"DVD流量平均都有10Mbps.一樣都是Mpeg2,流量至少要有3倍才好吧!
8.建議電視若支援24P,的就要開1080/24P,真的跟到電影院看,很像,室內燈關小,還不錯拉,....

下次要入手的還沒決定,愛呀,1.85:1的電影很少囉,再考慮看看,應該會買MP4 H264.的來比較吧.好像流量比Mpeg2大,畫質也比較好!

還有PS3是非常棒的BD撥放器,還有1080/24P窩....... 恕刪)
沒錯, 兩三公尺的LCD/Plasma display 沒差,
若是像小弟我用 projector, HDMI cable 一用就是 15m, 不只有差, 一般線材要穩定 carry 1080p signal,
可能有點難喔,

最好選通過Silicon Image的ATC(Authorized Testing Center) HDMI 測試認證



smallricey wrote:
照理說 digital signal 不是幾百元 跟 幾千元的都沒差嘛?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