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Square (Square Enix 的前身)跟 Sony 還有 Nintendo 三者的恩怨情仇 可能比言情小說還戲劇化吧!
1. Nintendo 的歷史
任天堂是從 Game & Watch (Donkey Gong,Mario 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了電子遊戲機的歷史 後來認為家庭用遊戲機有其市場,所以開始考慮推出 FC,在 1983 年正式推出 FC 但是 Nintendo 剛開始有遇到一些小瓶頸,像是遊戲晶片有問題,或是爛遊戲充斥市面 所以在一開始 Nintendo 就開始遊戲品質把關的流程,讓 Nintendo 走上成功的第一步 再來隨著銷售越來越好,發現公司資源不夠,便開始了遊戲製作人分組 還很早期的老玩家,應該也有聽過 RD1 RD2 RD3 這三組 不過真正奠定Nintendo霸主的地位就是號稱日本國民RPG的 DQ勇者鬥惡龍系列 正式把一家關西大阪的花牌廠商推向了全日本
2. Sony & Nintendo 的「合錯」不是「合作」
一開始 Sony 早就加入了 Nintendo 陣營 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 Sony 嗅到了新的市場訊息 所以早在 FC 的下一代機種 SFC 就已經協助 Nintendo 開發 如果手上有初代 SFC 的人,拆開來看,可以發現裡面的晶片幾乎都是 Sony 的 當時 Sony 跟 Nintendo 提出的就是我開發硬體,你專心管軟體 Nintendo 也認為這樣是好事,畢竟 Sony 是硬體巨人,Nintendo 是軟體巨人 兩家的合作對兩間公司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畢竟總比 Sony 找 Sega 合作來的好 其實當時 Sony 是有想要把 Nintendo 買下來成為子公司 但是 Nintendo 有很典型的大阪商人的氣魄,不願意答應 埋下了第一條導火線
3. 導火線正式引爆
在 Nintendo 開發出來 SFC 了之後,Sony 認為肯定需要幫助他開發下一代機種 而且當時 Sega 已經推出光碟版本的機器,所以主動在 Nintendo 不曉得的情況底下 開發了 SFC 的外接光碟原型機,但是據說當時展示給 Nintendo 高層的時候 高層沒有很大的反應,原因是在更早期 FC 有推出過磁碟機(不是台灣盜版的 SFC 磁碟機) 但是銷售不如預期,因為貴而且市面充斥著便宜的盜版卡匣 這些盜版的製造商幾乎來自於~~~~「台灣」 是的,別驚訝,真的都來自於「台灣」,這也就是 Nintendo 非常不爽台灣的一個點 後來曾阿媽修補與 Nintendo 關係那段就跟我們沒有關係,點到為止
所以 Nintendo 一直對光碟機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恨的情感 一方面他便宜,授權金可以多拿一些,另一方面,容易盜版 「盜版」一直是 Nintendo 心中永遠的痛 不過 Nintendo 的確了解需要光碟這個新的儲存媒介 所以他捨棄 Sony 改就 Philip ,讓 Sony 覺得很吃味 隔年正式推出 SFC 的外接光碟版本,但是市場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