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德國車的冷氣本來就不比日系車的冷嗎?



米將牌的在2010年之後全採用日本單所壓縮機了
其他歐洲車有很多品牌也都採用了

新一代的歐係車冷氣強度都很強
老歐洲車係、真的都是黃昏牌

grason00 wrote:
不會阿,有坐過BMW...(恕刪)


日本原裝和台灣組裝 有差嗎?
反正都是日本車
只是產地不同而已
會不會講的天花亂墜般?
我的前一台車是fit,現在開b180
日系車冷氣真的比較冷,fit開25就覺得冷
可是b180開到22度才覺得剛好
這二台後座都沒出風口
小孩在後座的流汗程度是差不多的
像現在這種天氣~開LEXUS 冷氣設定25度~必須穿長袖的! 開BENZ 冷氣設定23度~穿短袖的還是感到熱!
darximus wrote:
如題~~~~請問,德...(恕刪)


最近才親身感受到,本身開日本車,每天都是調恆溫25度風量1
在這種外面35度左右的夏天冷度也還很夠
之前開了家裡另外一台2014 mini coopers..
在駕駛座冷氣調到22度風量1時在晚上七八點還會略微流汗.
以前我也以為是壓縮機的原因,所以日系車冷氣就是比歐系車要冷,但現在壓縮機幾乎都是日系而且幾乎也都是DENSO的,但冷度還是有差別。

我也跟工程師討論過這個問題,他也拿出來所有跟冷氣相關的規格,基本上只要空間接近,車用的規格幾乎都是一致,但最後的結果差異其實出在每間車場如何將不同零件整合在一起的功力。日系車在整合不同供應商的能力就是比較強,嚴格來說,日系幾乎都用固定甚至是自已旗下的供應商,Toyota的供應商幾乎都是自己人,在系統整合的能力就是比人高出一大截,包含本田跟日產其實也是一樣,雖然不及Toyota的規模,但供應商很多也是自己的,系統整合能力強,自然最後的效率就會比較高,所以即使歐系也都用上了日本車的壓縮機,但有可能管路又是找另外一家,蒸發器又換一家,最後整出來的東西就會打點折扣,這些細節也就凸顯了最後整車帶給消費者的感受了。

說穿了,全世界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就這幾家,每家品牌能夠買到的零件都差不多,現在車場唯一自己造的只有底盤跟引擎,剩下都是買現成的,但最後出來的車就是考驗每家車場整合的能力跟經驗,日本車一向都走單一供應商,成本上會比到處比價的車場要高,但反映出來的品質的確會好一點。
應該和冷排大小也有關係, 日系車冷排大吸熱快, 如果冷排一樣是4度時停止壓縮機運轉, 冷排大的日系車早就比冷排小的車吸走數倍的熱量, 即使出風口溫度一樣, 但還是會覺得日系車比較冷...

有人比較過暖氣能力嗎?
德日哪一系的車暖氣較強?
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恆溫邏輯的問題。

日系車的恆溫就是要把車裡吹到冷,所以你定26的話,車裡一定不會達到這個溫度,所以壓縮機會很努力工作。

但是歐系車的恆溫似乎會參考車外環境,從一開auto預設是外循環可以感受的出來,所以不調低一點讓它跟車外溫度產生明顯落差還真的是不會那麼冷。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我平常都是調22度在吹,結果那天跑到梅山山上,忽然冷氣口吹出的風不冷了,一整個就是悶,一查外氣溫度,險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恆溫邏輯的問題。

日系車的恆溫就是要把車裡吹到冷,所以你定26的話,車裡一定不會達到這個溫度,所以壓縮機會很努力工作。

但是歐系車的恆溫似乎會參考車外環境,從一開auto預設是外循環可以感受的出來,所以不調低一點讓它跟車外溫度產生明顯落差還真的是不會那麼冷。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我平常都是調22度在吹,結果那天跑到梅山山上,忽然冷氣口吹出的風不冷了,一整個就是悶,一查外氣溫度,顯示是23度。後來把冷氣調低到十八度就又會冷了。

個人淺見,給各位參考。
上天堂是因為天氣好,下地獄是為了朋友多。 玉樹臨風的小祝哥就是我本人啊。

ThomasLin wrote:
以前我也以為是壓縮機...(恕刪)

如果大大您說的是事實
那麼我想這大概也是部分日系車較歐洲車妥善率稍高的原因吧

我開了14年的K9(有恆溫空調的那種)
沒換過冷媒
到現在開25度還是冷吱吱

新的歐系車我都沒有坐過
稍微有一點年份的有坐過幾部
感覺歐洲車確實要開低溫一點才有冷的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