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優缺點的比較可以針對:價格,安全性,操控性,內裝舒適度,耗油,維修費用,碰撞測試報告數據,過去十年內非人為駕駛因素(而是車身機械因素)在全球所引發的事故等等,來進行兩車的比較。
主觀喜好的比較,可以利用你們自訂的滿意指數來做加權比較。比方說,如果買了 Audi A5, 假設樓主的滿意指數是 92, 老爸的滿意指數是 20; 而買了 Volvo S60,樓主本身的滿意指數是 40,樓主老爸的滿意感假設是 96,我們可以做以下的加權分析:
如果每十次使用車子時,有六次是樓主自己開,有三次是樓主的老爸自己開,另外有一次是樓主跟老爸同時都在車上:
Audi A5:
6x(92) + 3x(20) + 1x[(92) + (20)] = 724 (使用車輛十次滿意指數總合)
Volvo S60:
6x(40) + 3x(96) + 1x[(40) + (96)] = 664 (使用車輛十次滿意指數總合)
如果這台車大部分都是樓主的老爸在開,那麼當然加權的結果會不一樣,具體未來的使用比重只有樓主自己知道了。
題外話,今天如果樓主要挑結婚對象,可能父母也會給意見。這時候如果樓主看上的女友,父母卻極力反對,到時候恐怕也會有一場家庭革命。理想的狀況是,父母把他們在社會上閱人無數的經驗與對你女友的意見告訴你,提供建議,不管好的壞的都告訴你讓你參考,但是最後決定權在你,因為你才是會跟你的太太未來要相處五六十年的人。
這次買車也是個跟爸媽溝通溝通的好機會~ 樓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