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顛峰】臺灣屋脊–中央山脈極致挑戰
【活動內容】總里程400KM
Day1 羅東金愛大飯店→羅天公路→台7丙→中橫宜支→南山→思源埡口→武陵 (90K)
Day2 武陵→梨山→大禹嶺→台14甲→武嶺→清境→埔里→日月潭→水里 (150K)
Day3 水里→信義→新中橫公路→塔塔加→台18線→阿里山→嘉義射日塔 (160K)
2011年9月2日 中央山脈極致挑戰
救護狀況-等待出發時刻欣又喜>車友食量大驚人>南山麵店老闆娘>為車友準備炒麵及飲料>
飲料搖到手抽筋>炒麵炒到手燙傷
好大的碗(連女車友滿滿吃兩碗)
南山麵店
2011年9月3日 中央山脈極致挑戰
車輛状況-上坡抽車好用力>前盤螺絲少3顆再來內胎爆完爆外胎>連夜搶修怕來不及>邊騎邊修好補給>
梨山有名是水梨>美女騎士好會騎>搞笑車友去憊疲>大會換胎真神奇>終於來到大禹武嶺底
修車中
滿山水梨
女騎士
車友紅龜
大會補給
大禹嶺
2011年9月4日 中央山脈極致挑戰
路面狀況-清晨4點起床顯睡意>爬山涉水好有趣>群山美景無心SEE>驚險路段繫心悸>
又累又冷又餓老夫妻>3日辛苦終回嘉痛屁屁
爬山涉水
群山美景
驚險路段
夫妻樹-塔塔加
嘉義市區
路線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一些路線讓我感覺是刻意拼湊出400公里這個很威風的數字去繞的
還有三天的住宿品質 可能真的我們錢繳的還不夠多吧?
第三個晚上的龍江大飯店實在讓我傻眼 馬桶不通塞住 大小便滿出來...櫃檯打了人早早就下班
車隊車友好不容易連絡上 順便問他吹風機在哪 小姐說一個樓層就3支 請他自己去跟隔壁借
房間本來說是兩人房 後來變成6人房 一些房間看得出來是4人房硬擠
第二天武陵賓館算3天住的最好的 可是說人多晚上用餐要分批次
我3點多到武陵賓館跟我說7點30才可以用餐 我還真的乖乖忍住吃自己的乾糧等到7點多
一過去看到應該也是要跟我一起時間用餐的人早就吃完了~而且餐廳滿滿都是人 哪有分批?哪有管制?
除了第三天 前兩天都是七點半多才放行 管制也沒有 我鄰房有人自己東西收收一早就先走了
大家不是都同一個時間點出發的 報名人數其實沒有誇張的多 控管起來真的很難嗎?
最後一天繞近嘉義市我找市政府找半天 路牌放在超角落低處 塞車車陣檔著一溜過去沒注意就迷路了
就不行指標放高一點嗎??還是大張一點的??到了終點說吃飯請自己在騎2k去餐廳 洗澡也自己想辦法去
我真的對路況不熟 因為我真的當下也很累了....
我認同現場工作人員很努力 人都很客氣也很好 但是整個路線規劃 真的可以再用心一點
這個比賽 真的超級硬 我也認為不好掌控管理 但是既然開了你就是要克服這些問題
以上是個人實際參加 也順利完賽的一員 實際經驗分享參考
歡迎到我的網站看看!!https://www.flickr.com/photos/gemini_wu/
geminirie wrote:
我覺得辦的還有很大的...(恕刪)
我覺得這種三天的挑戰活動 難度這麼高的 也算是第一次辦 很多地方還有進步空間
不用心辦?? 我倒是不這麼覺得...當然除了 水里的住宿跟早餐之外...這個實在是...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 武陵晚餐 餐廳的工作人員曾經在 17:30 用餐之前 很想管制人數和用餐狀況
但是面對一群騎了一整天車 肚子餓到沒力的車友 她們也很無力.....
另外關於出發時間...這...又不計時...有沒有同時間一起出發 有差嗎??
有些人想多拍照 有些人覺得自己騎的慢想先走...開心就好 不是嗎??
又不是比賽有名次 管制一起出發 似乎沒有多大意義 開始爬坡 隊伍就會拉遠了..
最後繞行嘉義市區 我是不太清楚其他人的狀況 但是我都有遇到工作人員在路口提醒
不可否認這樣的路線 實在是沒辦法在每個路口都安排人員或是交管
但是重要的路段 還是有工作人員提醒大家路況不好 或是 要那邊要轉彎 這也就夠了!!
抱著開心騎車欣賞風景的心態去參加...有些小地方就不要太計較了 提供給大會作為下次改進的參考!!
我也是順利完賽的一員
因為風險跟變數太多了 而且參加的車手 程度不一 這麼硬的行程 兩天的高山下坡 別的單位辦活動
到了山上 就不關他們的事
這活動主辦單位 包三天全程外 還安排ibb 專車送回台北
我看到主辦單位全程出動了 兩輛行李車 一輛救護車 一輛維護車跟技術人員 一台中巴收容車 一輛可裝50
台單車的收容貨車 好幾部的大會箱型補給車做動態補給 還有辛苦的小蜜蜂 先行到危險路段提醒跟指揮 這
麼貼心的安排 當天活動結束晚上 當選手休息時 據我所知 工作人員都還要開會 作檢討
我參加過的幾次活動 沒有哪個比賽有這麼貼心 繳交的5000元費用 真的物超所值啦
水里住宿品質不好 這倒是要幫主辦單位說句話 水里本來就沒有像樣又能收納那麼多人的旅館 能怎麼辦呢
另外是報名費問題 如果選手願意多繳1萬元 我想要住涵碧樓 應該也可以安排
能夠三天下來 好像沒發生啥摸重大事故 我認為主辦單位的"用心" 發揮了功效
先聲明 我也是選手之一 不是主辦單位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