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中真正的「自由車環台大賽」part II(文多, 分上下兩篇, 此篇為下篇)

秋水 wrote:
被質疑這是春季古典賽的路線。


還好吧
比古典賽差的遠
又沒有什麼石板路面
台灣也沒有融雪期
了不起大家裝三交叉輪組台灣跑透透
大大真是要給您致敬一下
自從有了環義賽之後我就發現Mobile01又多了一個可以固定關心的主題
環義賽也成了我每天中午配便當的娛樂
而且之前我單純看轉播(例如之前交通台的環法)反而看不懂又覺得無趣
有了大大們的文字轉播再回去看轉播就非常有感覺了
也認識了一些車手和車隊
真的要像幾位負責轉播的大大們說聲感謝

話說回來,除了之前交通台撥環法外
我對公路賽有印象的是在以前民生報都會逐日逐站的介紹環台賽
那時即便沒有轉播我也會隨著文字的報導而感到興趣
即時當時是學生也很想蹺課衝到管制的省道上親眼目睹那短短的快感

最近幾年知道環台賽的新聞是為了瞭解台北自由車展的資訊
才發現環台賽仍然存在
不過............
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為什麼以前做的到現在做不到呢

我只希望環台賽與媒體能回到當初的狀況
也期望目前台灣號稱自由車一哥的賴選手和巫選手可以得到更好的訓練
就像王建民一樣可以出國去揚威
而不是讓他們待在台灣
像籃球的陳選手一樣,可惜了

啊~離題了
希望有認識巨大、美利達、自由車協會、體委會、行政院、總統府!!長官的朋友們
可以推薦他們看看這篇文章
自由車在台灣現在可不不是小眾市場呀

因為環義賽我也會願意在我下一台自行車也是第一台公路車
選擇Giant的粉紅版~
若被不知道的家人、朋友取笑,我會大聲的說:
『粉紅他不娘~It's honor!!』
jtlcheng wrote:
第七站:高雄市-高雄市(個人計時賽ITT),里程不清...
第八站:嘉義市-南投日月潭,全長約184公里..
第九站:彰化市-武嶺,全長約125公里...
(恕刪)

照這樣看來@@"..這三站會是決勝站..計時賽後緊接著兩個爬坡站..
TT實力好的車手可以藉第7站拉開穩定的距離@@".
接下來兩個爬坡站就是分出實力高下的時後了...
就好像今年環義的粉紅豹在TT站穩冠軍腳步..
去年的環法的最後黃衫擁有者在17站藉隊友的牽制...
想一想就很熱血阿.......
那代表台灣的冠軍衫應該要用什麼顏色呢?
藍綠衫、青天白日滿地紅衫?


秋水 wrote:
問題是沿線路面品質不佳,可能比ITT或TTT時被質疑這是春季古典賽的路線。

我覺得現在台灣的單日賽越來越多了...若有一定的時間累積單車比賽的風氣後...
應該就會有人想要加強多日賽的內容...這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只是時間要多少的問題一 一..)
jtlcheng wrote:
第八站:嘉義市-南投日月潭,全長約184公里

起點:嘉義市中山路(啟明路口,中山公園前)-中山路(左轉,1.5K)-吳鳳北路-吳鳳南路(3K)-軍輝橋-中山路五段-阿里山公路-國道三號中埔交流道(7K)-阿里山公路-隆興(11K)-五虎寮橋-社口(13K)-觸口(20.5K)-阿里山公路-龍美(36.5K)-石桌(50K)-十字路(64K)-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入口(74K)-自忠(82K)-新中橫公路-塔塔加(遊客中心,95K)-神木村口(132K)-新中橫公路-信義鄉公所(152.5K)-苗圃巷(162.5K)-神龍橋(163.5K)-圳頭巷(右轉)-銃櫃巷(171K)-集里路-水社隧道(179.5K)-中山路(184K,終點)


這一戰我覺得路線不是很合適,
因為過了塔塔加之後就一路下坡了,
我覺得起點可以設在台南市區→接台20或是84快速道路→台3線往北→曾文水庫→大埔→中埔→接阿里山公路→終點設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門口前

這樣的路段上坡70%跟下坡30%的比率比較合適
美麗の曼
tequila_ko wrote:
這一戰我覺得路線不是...(恕刪)


您的想法立意也很好, 不過我必須要解釋一下....

其實, 下坡, 也是自由車賽一個重要的過程, 這期間考驗的是車手在下坡的高速時,

如何應付急彎以及其他的突發狀況.....

所以小弟認為下坡是必要的.....

至於在下到神木村後, 其實一路上在陳友蘭溪的新橋, 也是起起伏伏....

到了從圳頭巷右轉往日月潭的方向, 其實也是一路緩上坡.....

倒是貴大提到的台3線, 說實話, 整條台3線我只跑過中部的卓蘭到東勢段(騎單車啦)

所以不熟, 正因如此, 才沒安排進去, 請見諒....
jtlcheng wrote:
您的想法立意也很好,...(恕刪)


小弟只是考慮到上坡跟下坡比率的問題!
若是下坡路段過長,可能考驗不出選手的實力!

台3線從楠西往曾文水庫方向也是上下坡不斷,
過了分水嶺後更是有將近20公里的下坡,
到達中埔之後接阿里山公路,
正是考驗選手的爬坡能力!
美麗の曼
我記得以前環台賽的等級是滿高的! 但後來因交管不佳等因素! 慢慢就改成無聊透頂的繞圈賽了!

以前的環台賽我記得有武嶺, 阿里山等賽事! 所以版主的想法一定也是自行車協會想做的! 但政府單位的配合, 民眾

的配合都是問題!

但我們在這邊說再多都沒啥意義! 政府有在聽才是重要的!

今天如果是總統老馬說! 我覺得環台賽太無聊, 應該要多一些登山賽和完整的公路賽! 明年保證環台賽一定辦的哇

哇叫! 而且最好辦在暑假期間! 讓很多人體驗一下單車賽的寐力!
teric117 wrote:
我記得以前環台賽的等...(恕刪)


可惜他只鍾情跑步,不熱衷騎車

所以.......只能讓大家在01這裡編織夢想中的自由車環台大賽賽程
...tune不合,frequency不搭...
想到會連續攻擊阿里山和武嶺
就讓人腳癢
恨不得馬上跨上車
飛奔去爬個幾座山再說

台灣就是因為多山
許多外國朋友來騎車
看到這麼多山可以爬
一整個印象深刻

這也是另外一種台灣之光吧
交管 基本上是肯不肯做罷了
一年交管1,2天
雖然有些不方便
但是可以讓台灣發光
是不是可以犧牲這1,2天呢

希望這還台賽可以盡早看到吧

腿力才是王道 偷練是一種美德 就是要騎車!!!
環台賽等級其實從來沒有高過
舊有的國際賽制,排在2.6級(最低一級)
新的洲際巡迴賽,排在2.2級(看起來變高,但實際上還是沒有,因為沒有2.3級的比賽)

大大立意甚佳,目標也很遠大。不過要辦到這種規模,可能要逐年升級
升到2.HC才有可能辦到10站的完整賽程
UCI近年來是建議等級低的比賽以七站為上限

這些事情只是看要不要作
亞洲的環蘭卡威(馬來西亞),一年預算一億四千萬台幣,輝煌時期辦14站,獎金直逼三大賽
中國的環青海湖,直接選在七月份要跟環法賽PK
現在還有一個環海南島,明年也要升級成2.HC

環台賽要先升級到2.1才能再上去到2.HC
但是經費是一大問題

不過讓人連想起來
台灣在世界盃足球賽的時候還曾經搞過「國際足球年」
怎麼不先弄個「國際單車年」來多推廣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