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6/19桃園縣縣長盃自由車錦標賽的建議

1. 五六百個人擠在出發點 我想說晚個兩分鐘出發..........結果出發時間統一都是 08:10

建議應該分批出發 一來安全 二來公平

2. 好寒酸的比賽 除了一件 普普的排汗衫 就只有 "雜牌的礦泉水" ..........

好的地方是 有好多警察和交管做的不錯 , 其它回想不起來

感覺不太出用心的程度.......... 加油
對我來說交管好就夠了
這是一個選拔桃園縣選手的比賽,並不是一般的嘉年華活動
要好的贈品請找對比賽去參加
謝謝
裡面有好東西喔,快來看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7104083737 http://goods.ru
今早再騎比賽路線, 分隔島離出發點1.5km, 綿延1km, 是個緩上地形, 比賽時騎到對向車道是極危險的, 分梯出發跟壓低前導速度才可避免排在中段以後出發的選手, 為了追上前頭部隊而越過分隔島, 除非主辦單位能確認對向車道是完全管制的, 而摔車處附近正如brojoe兄所言右外側有不小路面破洞跟積水,再加上 不平補丁多處 ,而今年的交管確實不錯, 往年過武嶺橋後到大溪牌樓前都會受阻, 這次是非常順暢 ,對於這個自己熱愛的在地比賽在這次劃下休止符, 希望主辦單位正視 1分梯出發是必要的 2剛出發前3km的前導速度 3危險路面提早警示, 讓所有參賽者 ,不論是菁英組,女子組, 登山組 ,小徑組, 警察組, 超級組, 鋼管組都騎的安全盡興 ,也發表一下本人參賽的17分鐘
人數近500人的比賽 ,沒有分梯出發是讓人無法理解的 ,好戲是一出發前導車沒壓速度, 才上卡加速先頭部隊已跑好遠, 45km以上的速度還沒拉近的感覺, 碼錶開始顯示50+的速度 , 狂追讓我和前面的選手差點在出發後約1.5公里撞上分隔島, 過了緩坡位置有往前推進 , 這波強度維持到內柵的7-11前的路口稍息些 , 過崁津橋後的位置約在主集團的前1/2-1/3 , 感覺集團還是很大, 在大溪舊橋前的砂石場附近, 集團兩次的急煞車, 終於在第二次被摔車波及 ,後面有人喊快走, 上下了兩次卡狂追 ,只想追上跑遠的主集團 ,右轉武嶺橋後, 看著後面有小集團跟著 , 揮手示意換手, 穿著cinelli 的選手往前帶, 完全沒得喘息下, 越過了大溪牌樓後漸漸被追趕集團超越, 跟也受摔車波及的學弟打招呼後 ,看到中華路就直接右轉回家 ,對主辦單位沒有分梯出發極度的不滿, 這場不是挑戰賽而是高強度1小時的賽事 ,過於龐大的集團風險極高 ,沒有完賽也算是種抗議吧 ,換上機車再趕著為車友加油

為了大眾所建議的事~是好事~
如果為了自己~那就免了~
參賽名單~公怖~是為什麼?
開始排名了~(知己知彼)~
其實名次大約決定了~
名次決定後~就決定騎乘方法~
看看今天分組前六名的都是肉腳嗎?
人家為何會站在有利的位置~取得好成績~
今天就算讓你排在第一排~你就能前六嗎?
會不會造成摔車危險~當然與人數有關係~
但不安定騎法的人~就算人在少~也一樣摔~
在集團中~遇到道路上的坑坑洞洞~你只能直行~不能閃躲~必要時可以兔跳飛過~
這就是經驗~
沒經驗的人最好不要騎在領先集團
因為你是危險因子~隨時會造成別人的傷害~
其時~最有權利反應分組出發的應該是~菁英組的成員~

ddc280 wrote:
為了大眾所建議的事~...(恕刪)
很認同你在有集團的賽事中, 有坑洞不要閃躲 , 當時在最左側受到波及的我是生氣的想罵人, 但這兩天連續經過這個可能造成摔車的大面積還帶水的坑洞, 我能體會當時時速45+時 ,在右外側參賽者的動作 ,本人這兩年連續參加主委盃 ,縣長盃4次 ,成績是公路車分組第八,第四,第三,請問您對主辦單位有甚麼建議?
主辦單位在砂石場沒有做好標示是很不應該。
但是在這三年我參加騎士協會比賽中,發生摔車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樓上提到的車友自己的問題
不知道罵了幾次,說了多少人。 在比賽看到水溝蓋,路面上積水,甚至有水壺在路面上
該有的反應就是直直的騎過去,而不是像個菜鳥般的突然換線卡到後面的車友的前輪或是撞到旁邊的車友。
台灣俱樂部成員這麼多,到底有沒有人在宣導正確的騎車觀念呢?
裡面有好東西喔,快來看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7104083737 http://goods.ru

to mtom wrote:
今早參加桃園縣縣長盃...(恕刪)

我就是在這裡摔的 前面急殺 我煞不住就撞了!!
剛按錯引言...修正一下sorry

ddc280 wrote:
為了大眾所建議的事~...(恕刪)


小的弟一次帶隊參加桃園縣長盃

也有開車隨車出發記錄

砂石場那邊的事故小弟也有拍到

20110619桃園縣長盃-2

也有看到黑色車衣選手的傷勢

左側膝蓋 手臂關節都有擦傷


終點時也有看到摔車的車友 也是騎到終點
ps:那時討論摔車音量有點大有冒犯到還請海涵


說真的 如果是初次參賽的朋友

賽前相信有不少人不知道這次的賽事

是統一放行 並無前導車壓速度

更不知道初始時間統一為8:10

翻去年影片因為下雨 還有分兩段出發


其實聽到終點衝刺回報的戰況聽起來是很精彩

不過沒這眼福

小弟聽到時直覺反應先到也不一定是第一名

因為有出發時間差 誰知到.....


有車友提到 就算卡到好位子也不一定能得名

但是....

剛翻了一下成績排序 算出發時間差如有落差三分鐘以上的話

時間跑在56:00 以內的共有51人 佔完騎人數的11%

這51人還不包含登山車 只包含公路車以及剛管車車種

我想按照起點通過感應的話 排名多少會跟動

如果這些人都是在前半段就出發的話 那另當別論了


會打這篇 主要也是看到下面這位大哥所打的網誌
145的桃園縣長盃公路賽
(大哥不希望轉貼的話勞煩告知小弟修文)


裡面題到一句話

"對於志在上頒獎台的車友實在是很不公平!"

看到時感觸很深

沒前導車壓速度 小弟能理解
因為這場賽事有賽事記錄的因素在

沒分階段放行 小的勉強能接受
因為賽程頂多一小時多
但至少出發時間要實際用機器感應



最後出發時間卻統一為8:10

說真的沒辦法認同主辦單位的策畫

其實不管對甚麼階段出發的選手

真的很不公平 因為選手們的辛苦

所承受的風險 也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能站在頒獎台的選手一定都是搶在前頭出發的?

我相信 不完全是 說不定只有少部分

但是出發時間統一就真的看不出出發順位了

這場賽事 菁英組報名是沒有限制門檻資格

也並非強制報名
(不過好像有要求設籍桃園滿三年者強制報名菁英組)

為了名次考量 也會選擇適合的組別

我所引文的大大說能反應梯次安排的只有菁英組的選手

我覺得不盡然


--------------------------------------------
以下是不負責任推測

單就這場所猜想的

時間統一的可能是...起點沒安裝感應的設備

直接將時間設應在8:10
到終點輸入就能在第一時間印出排名

小弟想不懂

都能把起點的氣球拱門 洩氣送去終點

為何無法多加設裝置以讓出發時間差縮短


可能機器無法同時處理大量的數據

或者是起點數據到終點後統整會很費時

以至於這樣決定



不過討論規討論

還是想跟各位選手與主辦單位 說聲辛苦了

事情雖然不盡完美 但至少平安落幕

也希望台灣的賽事能越辦越好


以國內的條件及資源

能封路進行比賽的 也只有快速道路以及繞圈賽了

有挑戰性的上坡路段 同時也是主要道路

也不太可能請車輛改道

一定會有車輛與選手並排


最後感謝耐心看完這文章的朋友





謝謝您拍的畫面 在影片中第18秒中可看到幾乎有一個線道寬的不平水坑, 而我今天經過還是如此, 我相信當時能夠在主集團右側前1/3的選手對於遇洞不閃的基本認知一定是有的, 摔車前集團保守估計還在100人以上, 速度高+密度高的集團遇到沒有提前示警的大面積水坑, 摔車的機會非常大, 主辦單位或參賽者的失誤 ,每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希望賽後主辦單位有派人看一下那個坑
這個賽事是錦標賽而非挑戰賽 ,出發計時統一是無誤的 ,只是將近500人沒有分梯或分組出發是令人不解


foliola wrote:
.(恕刪)</blockquot砂石場那邊的事故小弟也有拍到

20110619桃園縣長盃-2

foliola wrote:
剛按錯引言...修正...(恕刪)

既然您是帶隊者~冒昧幫您補充一些^^

這賽事是桃園縣長盃"自由車錦標賽"也是全運會縣代表選拔~這表示這是一場自由車"競賽",是單項運動競技項目

也就是說不管辦得好不好正不正式嚴不嚴謹瑕疵多寡,這競賽都會依循著國際通用的自由車競賽規則~

所以大家的器材,裝備.成績計算都會有一樣的基準,這是公平才能比較

簡單說,自由車競技之成績計算是統一由鳴槍時間開始計時,先進終點者名次排位在前,判定單純,這就是競賽

與起點有沒有設感應及所提後續沒有直接關聯,您可能和一般挑戰活動所慣用的個人淨時計算方式搞混,挑戰和競賽是不同的類型與級數

至於要不要分梯,那看主辦單位之考量與規劃(這篇不做評論,熟識者應可略知),就算分梯出發,在該梯次也會是統一的各梯次鳴槍時間起計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報名前詳閱簡章或詢問主辦單位計時方式,而主辦單位也於簡章中敘明計時方式,畢竟國內單車活動類型多,挑戰與競賽的界限模糊(名稱隨便取)不若國外清楚,參加者往往分不清~~以上個人看法與您分享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