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數近500人的比賽 ,沒有分梯出發是讓人無法理解的 ,好戲是一出發前導車沒壓速度, 才上卡加速先頭部隊已跑好遠, 45km以上的速度還沒拉近的感覺, 碼錶開始顯示50+的速度 , 狂追讓我和前面的選手差點在出發後約1.5公里撞上分隔島, 過了緩坡位置有往前推進 , 這波強度維持到內柵的7-11前的路口稍息些 , 過崁津橋後的位置約在主集團的前1/2-1/3 , 感覺集團還是很大, 在大溪舊橋前的砂石場附近, 集團兩次的急煞車, 終於在第二次被摔車波及 ,後面有人喊快走, 上下了兩次卡狂追 ,只想追上跑遠的主集團 ,右轉武嶺橋後, 看著後面有小集團跟著 , 揮手示意換手, 穿著cinelli 的選手往前帶, 完全沒得喘息下, 越過了大溪牌樓後漸漸被追趕集團超越, 跟也受摔車波及的學弟打招呼後 ,看到中華路就直接右轉回家 ,對主辦單位沒有分梯出發極度的不滿, 這場不是挑戰賽而是高強度1小時的賽事 ,過於龐大的集團風險極高 ,沒有完賽也算是種抗議吧 ,換上機車再趕著為車友加油
ddc280 wrote:
為了大眾所建議的事~...(恕刪)
小的弟一次帶隊參加桃園縣長盃
也有開車隨車出發記錄
砂石場那邊的事故小弟也有拍到
20110619桃園縣長盃-2
也有看到黑色車衣選手的傷勢
左側膝蓋 手臂關節都有擦傷
終點時也有看到摔車的車友 也是騎到終點
ps:那時討論摔車音量有點大有冒犯到還請海涵
說真的 如果是初次參賽的朋友
賽前相信有不少人不知道這次的賽事
是統一放行 並無前導車壓速度
更不知道初始時間統一為8:10
翻去年影片因為下雨 還有分兩段出發
其實聽到終點衝刺回報的戰況聽起來是很精彩
不過沒這眼福
小弟聽到時直覺反應先到也不一定是第一名
因為有出發時間差 誰知到.....
有車友提到 就算卡到好位子也不一定能得名
但是....
剛翻了一下成績排序 算出發時間差如有落差三分鐘以上的話
時間跑在56:00 以內的共有51人 佔完騎人數的11%
這51人還不包含登山車 只包含公路車以及剛管車車種
我想按照起點通過感應的話 排名多少會跟動
如果這些人都是在前半段就出發的話 那另當別論了
會打這篇 主要也是看到下面這位大哥所打的網誌
145的桃園縣長盃公路賽
(大哥不希望轉貼的話勞煩告知小弟修文)
裡面題到一句話
"對於志在上頒獎台的車友實在是很不公平!"
看到時感觸很深
沒前導車壓速度 小弟能理解
因為這場賽事有賽事記錄的因素在
沒分階段放行 小的勉強能接受
因為賽程頂多一小時多
但至少出發時間要實際用機器感應
最後出發時間卻統一為8:10
說真的沒辦法認同主辦單位的策畫
其實不管對甚麼階段出發的選手
真的很不公平 因為選手們的辛苦
所承受的風險 也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能站在頒獎台的選手一定都是搶在前頭出發的?
我相信 不完全是 說不定只有少部分
但是出發時間統一就真的看不出出發順位了
這場賽事 菁英組報名是沒有限制門檻資格
也並非強制報名
(不過好像有要求設籍桃園滿三年者強制報名菁英組)
為了名次考量 也會選擇適合的組別
我所引文的大大說能反應梯次安排的只有菁英組的選手
我覺得不盡然
--------------------------------------------
以下是不負責任推測
單就這場所猜想的
時間統一的可能是...起點沒安裝感應的設備
直接將時間設應在8:10
到終點輸入就能在第一時間印出排名
小弟想不懂
都能把起點的氣球拱門 洩氣送去終點
為何無法多加設裝置以讓出發時間差縮短
可能機器無法同時處理大量的數據
或者是起點數據到終點後統整會很費時
以至於這樣決定
不過討論規討論
還是想跟各位選手與主辦單位 說聲辛苦了
事情雖然不盡完美 但至少平安落幕
也希望台灣的賽事能越辦越好
以國內的條件及資源
能封路進行比賽的 也只有快速道路以及繞圈賽了
有挑戰性的上坡路段 同時也是主要道路
也不太可能請車輛改道
一定會有車輛與選手並排
最後感謝耐心看完這文章的朋友

foliola wrote:
剛按錯引言...修正...(恕刪)
既然您是帶隊者~冒昧幫您補充一些^^
這賽事是桃園縣長盃"自由車錦標賽"也是全運會縣代表選拔~這表示這是一場自由車"競賽",是單項運動競技項目
也就是說不管辦得好不好正不正式嚴不嚴謹瑕疵多寡,這競賽都會依循著國際通用的自由車競賽規則~
所以大家的器材,裝備.成績計算都會有一樣的基準,這是公平才能比較
簡單說,自由車競技之成績計算是統一由鳴槍時間開始計時,先進終點者名次排位在前,判定單純,這就是競賽
與起點有沒有設感應及所提後續沒有直接關聯,您可能和一般挑戰活動所慣用的個人淨時計算方式搞混,挑戰和競賽是不同的類型與級數
至於要不要分梯,那看主辦單位之考量與規劃(這篇不做評論,熟識者應可略知),就算分梯出發,在該梯次也會是統一的各梯次鳴槍時間起計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報名前詳閱簡章或詢問主辦單位計時方式,而主辦單位也於簡章中敘明計時方式,畢竟國內單車活動類型多,挑戰與競賽的界限模糊(名稱隨便取)不若國外清楚,參加者往往分不清~~以上個人看法與您分享
http://www.xindiancycli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