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哈拉) C夾還繼續活著

我觀察到一點

碟煞 在遇到 機械故障 時候~很耗時間, 也比較麻煩
幾乎每站都有看到, 選手破胎, 備用車來不及補上, 技師路邊換輪子.
碟煞車 明顯 慢上一截~

有一站 Julian Alaphilippe 前輪碟煞 卡住
技師 跳下車, 用電動工具, 無法拆下 貫穿軸.
硬是換了一部車, 先騎下去, 後面等補給車來, 再換一次車.
Julian Alaphilippe, who controlled the yellow jersey for much of the 2019 Tour, also struggled after suffering a mechanical.


所以C 夾要死 也點難.
因為還是有優勢.

C 夾輪組輕量, 管胎破胎 後可以繼續騎乘 這些是無法改變

C夾 好保養, 容易調整, 也是優勢
我兩種系統都有, 我不會認為 碟煞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各有優缺點, 如果要長距離騎乘 我還是覺得 C夾 較好.
因為 好修 好保養
比賽看到C夾車 不見得市售就買的到 例如2019 cannondale supersix evo HM就只有選手才有C夾可以騎 一般人只能買DISK版 只能說廠商控制市場阿
SSUUY wrote:
我觀察到一點碟煞 在(恕刪)


反正我是信你了。
昨天的第15站 也很明顯

T. POGACAR (UAE)
PRIMOŽ ROGLIC (JUMBO)
(昨日前兩名)
等 車隊 都是用 C 夾


GUILLAUME MARTIN (COFIDIS)
在入山 前 17km 處, 出狀況, 緊急換 後輪
光看技師換碟煞 後輪, 心臟就快掉出來了. (拆貫通軸, 又不能用 中立 服務的 Mavic 輪組)
前方 JUMBO 攻勢不斷, 一下子 就 快2 mins 不見了.

Ineos 直接 表明~ C夾 車比較 快. 不使用碟煞車
JUMBO 也很乾脆的

之前一直 有人說 C 夾會消失.
我兩種系統都有, 我認為, C 夾不會消失, 而且還會存在 很久很久 (永遠)
小的比較窮 騎爽不騎快 , 又想帥用板輪,經濟小資取向, 所以換了DISC車,重量什麼跟本浮雲

有錢的朋有,C夾繼續煞板輪沒再怕 管胎消耗也很可怕

雖然我覺得換輪框的速度比磨耗還快

有無捧有可分享C夾板輪大約壽命? 可以用多少KM ??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88862088@N00/
portnoybest wrote:
小的比較窮 騎爽不(恕刪)


這位車友,好像是騎 TCR 也有 Propel,使用原廠板輪 + C 夾。

https://www.strava.com/athletes/4307776

他的車車是 TCR Pro Team 洗髮精的那台,少說有 4 ~ 5 年了吧。

他一年至少騎 10,000 公里,又特愛爬山,我看他,只要能夠騎車,都會出車。

在 Strava 有紀錄的累計里程有 78,267 公里。

在 Facebook 就知道有這位車友,但是,實際上並不認識就是了,他時常在 Facebook 上發文,如果想知道,可以寫信去問問。
portnoybest wrote:
小的比較窮 騎爽不(恕刪)


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
碟煞 的耗材 其實不便宜.
煞車皮 & 碟盤 一路換 下來 其實也沒便宜到哪裡.

碳纖維輪組, 最老的 我有一組 大約 20年前的
少說 也用了 5萬公里

碟煞耗材 騎了 5萬公里, 也差不多 花了幾萬元去了

所以 真的要算, 碟煞輪組消耗, 也不會比較省. ($$)

商人告訴你, 用碟煞, 輪框不會磨耗, 但沒有告訴你, 碟煞煞車皮 & 碟盤 要花錢的

錢沒有少花, 只是會花到不同的地方
商人要賺錢, 讓你躲不掉.
(很少人會討論 碟煞 耗材用量大的問題)

我的碟煞車 的煞車 性能是用 錢堆疊出來.
可是總有人, 認為碟煞較省 ?

其實~長遠來看 C夾 更省
SSUUY wrote:
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恕刪)

長遠看,未來只有選手會繼續用C夾。

機械碟便宜,維護簡單,前後輪的盤加碟 500元。但是經常的長下坡,我還是建議油壓碟,省力煞車可靠。
DAVIDC2924 wrote:
長遠看,未來只有選手(恕刪)


長遠是多遠,先看今年、明年吧。

今年風向整個吹向碟煞,車廠不出 C 夾車,這情況下,要是碟煞拿下今年足夠多的單站,那 C 夾就掰了。

反之,C 夾在 TDF 職業競賽還有絕對優勢,那麼,那些只推碟煞的廠牌,就自己看著辦囉。

這很現實的,車友很單純。C 夾輕、又有絕對優勢,就會有市場。

至於堅持只推碟煞,那就要贏比賽,否則,不回應市場,又輸掉比賽,還要在路邊罰站,眼睜睜的看著 2 分鐘就這麼不見,那不是一個慘字而已。
acer wrote:
這位車友,好像是騎 TCR...(恕刪)


SSUUY wrote:
我其實有不同的看法.(恕刪)


感謝分享 確實

但就心理程面來說,不用一直磨框,不會燒框,不會過熱爆胎

就下坡來說,安心很多

雖然DISC也會過熱失靈就是 XD

update p.s 查了下價格 盤約1k 來令約500 跟機車的差不多,稍貴了一點, 但是里程可以用多久?

竟然還找不到相關資料,有網友實測嗎? 常爬山的話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88862088@N0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