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kemonk wrote:
會不會是高山症發作?
http://www.spnp.gov.tw/Article.aspx?a=C2nxNDtYdYQ%3D&lang=1
之前聽b大分享單車經驗,b大的每月練騎里程數很多,記得好像有2000km/月。
b大的經驗非常豐富。
由您提供之高山症訊息,雪霸公園資訊提到「二、預防...1.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應先於海拔2,500公尺左右地區適應高度(約一晚)後再從事登山活動。2.如必須在24小時內由平地上升到3,000公尺以上,應考慮服用藥物預防。」
資訊內容說「登山前一天應適應2500m之高度」
在2011年ns武嶺的前一天,我到清境觀光,發現比賽前一天,就有一些車友來練車,清境往武嶺方向,有公路車魚貫來回,看起來非常壯觀,記得當天的早上10點,清境有霧,氣溫不高。
他們可能是星期六開車到清境,先放單車下來,騎一騎適應高山氣候,然後下午在下山到埔里住宿。
星期日舉辦有優點,星期六可以早上到南投,先適應當地氣候,住一晚,星期日比賽有精神。
( 2011賽事前一天是星期六,我沒報名賽事,單純來觀光,當晚就回家,比賽是星期日。 )
( 魚貫: 【釋義】:象遊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進入。 【出處】:《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 ...)
-------
雪霸公園資訊
-------
二、預防
高度上升原則: 預防勝於治療,緩慢上升,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是預防高山症最重要的準則。
一般預防原則:攜帶氧氣瓶或攜帶式加壓袋、避免劇烈的活動、保溫、不要吸菸、不要喝酒及服用鎮靜劑、吃高碳水化合物、避免吃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或碳酸飲料,吃高醣低脂的食物,都可減輕或避免高山症的發生。
藥物預防: 藥物方面,目前被證實對預防高山症有效的藥物包括丹木斯(Diamox,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對磺銨劑過敏及蠶豆症者則禁止服用丹木斯。
其他: 1.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應先於海拔2,500公尺左右地區適應高度(約一晚)後再從事登山活動。2.如必須在24小時內由平地上升到3,000公尺以上,應考慮服用藥物預防。
gogopass wrote:
從官方公佈的成績找不...(恕刪)
因當天十點半過後,抱怨電話不斷才導致電話線堵塞,第一時間未連絡上,才發生這起憾事
這個真的很誇張,哪有人把緊急電話當抱怨電話再打的!!
那位車友絕對不是硬撐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