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

上阿下風 wrote:
小弟是當天在關原加油...(恕刪)


我們一早經過關原加油站有看到一台白色的車,不知是否就是大大的車。

或許大會事先都有說過,支援補給都由各車隊自己處理,這我們不知道,我們不是來比賽的,更不知道遊戲規則,我們也沒有為任何車隊來補給,我們真的是特地到現場加油的,只是當下這樣的場面,不管是誰看到都會義不容辭的幫忙。這樣一場高水準的國際賽事,希望大會能再規畫周詳一點,車迷也要熱血一點,很希望能看到像國際賽事的登山站,車迷在山道夾道鼓舞的場面,可能是我幻想,但真的期待有那一天,大家都是熱血的車迷,加油啦!!
騎車:成績名次不重要,活動過程是回憶,吃喝玩樂不能少
天氣是真的惡劣

我想主辦也沒能快速反應

光看到外國職業選手也受不了 也說明了一切

今年延後一週剛好立冬過後 山上天氣就是如此

期盼明年更改進

topcar6282 wrote:
(如果是失溫,嚴重抽...(恕刪)

台灣人有你真好,給你一個大讚賞

obasoun wrote:
天氣是真的惡劣我想主...(恕刪)


這個我想 John Ebsen也說了,很多選手都沒有保暖的預防措施所以...

他可是準備齊全啊...

另外,KOM會被說成是最難的賽事之一不是沒有原因的

之前東進一個人,來回淋了100公里的雨,到碧綠神木5度受不了

連手打開巧克力包裝都打不開,還要自己下滑,真的是很惡劣的天氣

而且是無法預測,5月瑪吉斯大家幾乎在關原被關門,因為武嶺下雨只有5度

大夥不信邪,還是騎上去,結果在大雨嶺凍到快call 補給車來救

明明關原前還是大好天氣的
http://senmingkao.blogspot.tw/
明明就是一場台灣難得的高水準的賽事,部份車友卻當作郊遊野餐

騎不動還要怪天怪地,主辦單位已經很好心了,把KOM當作挑戰賽在辦,在照顧

依國外賽事處理,只要離主集團一定距離其實都要被判出局,自行找隊車處理

現在看到誇張的是臨走前一堆車友根本沒安排下山計劃,一哭二鬧三耍賴,硬要大會提供接駁車下山

hsinsung1212 wrote:
現在看到誇張的是臨走前一堆車友根本沒安排下山計劃,一哭二鬧三耍賴,硬要大會提供接駁車下山..(恕刪)


沒安排下山計劃--就有誇張了~~~

連我這孤鳥都有計劃如何撤退~~~


我一定前一天觀察地型路線~氣象.防風.防雨.飲食..該在身上的都上自己身上..卸下這些後勤裝備我也不會得獎..所以自己來卡實在...

因為前一天武嶺淋雨下滑花蓮.所以知道山上的狀況...

冷就會餓.所以身上自備風衣.內胎.能量包12包.巧克力2條.炸彈一顆...吃了協會4根香蕉...

我是去享受賽事的..


hsinsung1212 wrote:
明明就是一場台灣難得...(恕刪)


確實是如此,

也更讓人佩服領先集團的高手們,

只要車子不出狀況,

真的是什麼天氣都攔不住他們.
-------------------------------------
台灣車友習慣在天氣狀況好時騎車,

我想碰到這種11月份的賽事,

參加拿牌組的人應該要把壞天氣的訓練也排進去,

免得碰到這種天氣時出狀況.
瘋狂賽事,除了有勇氣帶點瘋狂,更重要的是準備齊全,
職業賽事有隊車隨時遞風衣背心,天氣好還有水壺工可以幫大家回收裝備,
車手可以更輕便的應戰,
但就算有隊車支援,發生狀況時,第一時間還是得靠自己處理,隊車時常被卡住.

我騎車沒有那麼瘋,但是我登山,所以我了解那種海拔2000-3000m氣候變化無情,
裝備補給必須根據身體及氣候隨時應變,慢了點,接下來就會面臨苦果......也許七天才回家......

女子組第一名Fedyna曾經參加過eco-challange patagonia賽事(註),她也是全世界第二位女子完成紐西蘭2900公里,連續28天的越野賽,
難怪應付起這種天候變化遊刃有餘,
我今天仔細看了她曾經參加過的賽事,才知道她是耐力運動界的女巨人,了不起的女人啊!

當我在終點前等待選手時,
遠遠看到有人緩緩的騎著自行車上來,想說,這第一名怎麼可能這麼低調,前導車呢?
而且裝備也太齊全了吧?!(風雨衣,保暖車衣,外加行李)看起來像環島而不是比賽啊.......
一問之下,原來他是從台北騎車上來的,已經騎了24小時還沒休息(上管好像還貼了"配速"表),
他說,他快被第一名給追上了,要趕快上武嶺......
大哥,今天你最強啊!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
KOM已經成為世界級極限自行車賽的路線了,
完成的選手,等於是戴上自行車和戶外挑戰的雙重桂冠,
希望明年大家都能夠有備而來!
當然,熱血的觀眾我也會有備而來喔!
(打算搭炊事帳擺攤了......高梁?威士忌?清酒?......有喔!<--不要害人家酒駕)

搶到灘頭堡的外國選手都做了十足準備,台灣的選手還能輕乎自然的力量嗎?

再次大聲呼籲各大媒體,這種可歌可泣的賽事,不轉播,行嗎??!!

註:野外定向,off-road?有時根本沒路吧!翻山越嶺事小,渡河垂降常有,只要你想得到的戶外活動技能,全得用上,由於是計時賽,連睡眠休息時間都得計較,而patagonia幾乎成了荒野的代稱,沙漠,冰川,激流,變態的日夜溫差,所謂的比賽到世界的盡頭,是全世界最艱困的冒險賽事!
台灣也曾經辦過mini eco-challange,讓我這種戶外迷熱血不已啊!

tga0912 wrote:
2014 台灣自行車.
2014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

1 John Ebsen DEN. 03:40:05.78
2 Yeung Ying Hon Ronald HKG. 03:42:33.26
3 Ariya Phounsavath LAO. 03:42:38.10
4 Morimoto Makoto. JPN. 03:43:36.93
5 馮俊凱 TWN. 03:44:19.68
6 王胤之 TWN. 03:44.56.59
7 范永奕 TWN. 03:46:37.87..(恕刪)


比較好奇的是香港選手是什麼來歷
初次來比賽就是亞洲第一了
騎的車也算便宜車款

2到4名亞洲選手感覺都很強
備戰鐵定沒jhon ebsen充足
卻能騎的那麼好


exploer2 wrote:
比較好奇的是香港選手是什麼來歷


他是楊英瀚(上星期環沖繩的冠軍)

香港代表隊,廣州亞運自行車公路賽團體銀牌,許多亞洲賽事的單站冠軍
2014加入新加坡OCBC洲際車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