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哈拉) C夾還繼續活著

acer wrote:
+1碟煞也需要保養,(恕刪)</blockquo
te>
17年老車 沒有在保養 狀態還是很好也沒有漏油
INEOS 車隊已經離開GC前10名了,我看這次不樂觀

JUMBO 一堆大咖 加上 BIANCHI的全能車 超強

昨天INEOS 派出CARAPAZ ,後備BORA 追上,最後領先1分鐘多的差距,可見 狗馬的時代已經不行了

反而SUNWEB,JUMBO,UAE,EF都很強

CCC就看不見影子了
taiyoto wrote:
INEOS 車隊已經(恕刪)


INEOS 昨天單站成績在第 2 名、第 4 名。

CCC 昨天單站在第 5 名。

昨天是 BORA 的碟煞車在最後突圍殺出拿下單站。

還有五站,繼續看下去囉。

扣掉最後站巴黎,希望 C 夾能再多刷幾個單站。
(重複)
taiyoto wrote:
INEOS 車隊已經(恕刪)


等一下,官網上的總排

INEOS 現在是排在第二名喔。

https://www.letour.fr/en/rankings
車隊排行Ineos居然第一
SSUUY wrote:
我觀察到一點

碟煞 在遇到 機械故障 時候~很耗時間, 也比較麻煩
幾乎每站都有看到, 選手破胎, 備用車來不及補上, 技師路邊換輪子.
碟煞車 明顯 慢上一截~

有一站 Julian Alaphilippe 前輪碟煞 卡住
技師 跳下車, 用電動工具, 無法拆下 貫穿軸.
硬是換了一部車, 先騎下去, 後面等補給車來, 再換一次車.
Julian Alaphilippe, who controlled the yellow jersey for much of the 2019 Tour, also struggled after suffering a mechanical.

所以C 夾要死 也點難.
因為還是有優勢.

C 夾輪組輕量, 管胎破胎 後可以繼續騎乘 這些是無法改變
C夾 好保養, 容易調整, 也是優勢
我兩種系統都有, 我不會認為 碟煞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各有優缺點, 如果要長距離騎乘 我還是覺得 C夾 較好.
因為 好修 好保養(恕刪)


我不是選手也沒有比賽但我也碰到類似的問題
以前C夾拆前後輪 上汽車
現在DISC 還要 1.塞卡鉗 2.貫通軸還要搞拆裝兩次
麻煩的是拆完 煞車至中很容易就跑掉.....

有些車友是拆前輪的車頂架
又是另一起悲劇...
jcchiou wrote:
UCI把重量限制定為6.8kg
碟煞車一級品全上, 重量照樣可以壓到這個低標.
所以車重對選手來說不是問題, 碟煞跟框煞是一樣的.
不要以為選手比賽都沒在剎車的, 其實高速過彎還是要剎啦~
過個彎能延遲剎車就能勝出個1秒, 連續彎路下坡可以把C夾甩遠遠的.
誰說沒差呢? 明年環法可能真的沒C夾了.



沒錯
不過同樣6.8KG車子
他的輪子的重量比例還是比較重~
還是有差~

車架輕200g
跟輪組輕200g
是完全不同的

這在我老婆換DISC馬上感覺出差別
跟舊車一樣整車 8000g左右
但以前爬得上去的地方
換車後卻爬不上去!!

隔天馬上去換輪組
解決此問題XD
不過鈔票又飛了~~~
碟煞固然不需費力但也不是能經得起長途煞車
就像汽車碟煞盤若長時間長距離也會過熱讓碟盤燒壞
假的啦 wrote:
碟煞固然不需費力但也(恕刪)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輪胎的抓地力啦,抓不住煞車再猛照樣當農夫,
勸敗不需理由,敗家沒有藉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