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 Armstrong 2010 自組環法車隊?

sopp0820 wrote:
美國人討厭他的人也很...(恕刪)



願聞其詳。
allbluesy wrote:
願聞其詳。...(恕刪)


剛剛結束了第18站,壯哥也順便證實了明年自己新車隊的贊助商為美國連鎖消費電子產品廠商「Radio Shack」,

這是一家總部設在德州的公司,與armstrong算是同鄉,未來新車隊就稱為「Team Radio Shack」,

當然Trek及Livestrong也將會是新車隊的贊助夥伴之一

另外,新車隊網站也在剛剛第18站結束之後開始運作

http://www.teamradioshack.com/getready/
...tune不合,frequency不搭...
freerider4248 wrote:
剛剛結束了第18站,...(恕刪)



中文要翻成電子城車隊嗎

哈哈哈

anarchyche wrote:
中文要翻成電子城車隊...(恕刪)


隨人高興翻囉,翻的人自己爽就好
...tune不合,frequency不搭...
運動背後都涉及廣泛的商業利益
平面廣告 贊助商 賣票 電視廣告 品牌服飾都在後面角力

說哪一隊花大錢請來一堆高手組成的隊伍
這套用到籃球棒球足球橄欖球也同樣適用....例如籃球選秀 棒球挖角~
有錢就好辦事 冠軍到手就是到手 垃圾話說再多也不能改變事實
這就是現實面

只是許多歐洲人(法國)不能接受現實罷了
若無法接受有錢組成的強隊 是否也不能接受籃球棒球足球橄欖球的現實呢...?
跟籃球棒球足球比起來 自行車的背後經濟利益 差了好幾個零吧...

a8592036 wrote:
運動背後都涉及廣泛的...(恕刪)


這位大大您說的我大部分贊同,利益上自行車賽事的利益,
絕對是少了足球、棒球等等好幾個零...所以弄不出一個大商機來。(沒辦法阿,沒辦法關門收門票阿...)
所以選手的薪水少得可憐不說,傳播的能力也是不及以上兩種運動。
但如果因此您就覺得大家都弄一樣強的隊來比賽就好了?那就過度簡化了這件事...

首先與足球、棒球最大的差異是,自行車是一項耐力>>技巧的運動
因此很簡單的邏輯是你比的越多,通常成績越....普通。
因為你的體能負荷是有一定極限的...
這牽涉到複雜的運動生理學,最基本的就是如何在賽季初期規劃你的體能巔峰出現在一年的哪些時刻。
因此一個選手一年好一個比賽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家不要再笑Menchov了啦...)
自行車是所有運動項目中科學化訓練的前鋒,
包括講乳酸閾區間、最大耗氧量、輸出功率、流體力學、能量補充、階段化訓練等等
大部分選手(除了那種天才型選手外)幾乎都能跟你聊一些運動生理學,
但是我保證很多現役的球員他們完全不了解這些事情...因為技巧性的運動並非如此在意體能巔峰

反觀技巧類的運動,一來是職業賽大家的場數都差不多,
一個洋基的先發投手,跟一個紅襪的投手可以拿來比的原因是大家比的場數差不到哪去...
自行車這種耐力運動,某A一年比1場大賽,跟某B一年要比2~3場大賽外加哩哩摳摳的小比賽來說
這個比較的基準便很有問題....

因此,稍了解自行車賽事的人對於媒體塑造出「車神壯哥」的形象,多少會有點不以為然...
因為他就是那種一年比一場的某A.....
(今年的環義他難得的點頭參加了,原因是他收了環義主辦單位的200萬美金的出席費了...就算是拿最後一名都比Menchov還拿得多阿)
畢竟壯哥是有市場效益的人,不要說他要炒作啦,贊助他的媒體都想幫他炒作
台灣跟隨了太多美國的新聞了,要不這樣崇拜壯哥不然也不知道要崇拜誰了...

打這麼多字...

一家的王牌投手上來救援的是別家的王牌
籃球坐在板凳上的可能是別家的好手
一個強的隊伍 仍然是金錢打造
即使是王牌投手 也一樣有狀況好壞差異
自然跟教練討論 是否該誰上場就上場
只是窮的隊伍派上場的大概就二流的...

按照你的理論用在投手上 "比的越多 通常成績越....普通"
在棒球籃球領域不適用囉?

重視技巧的運動 其實更需要體力去支撐每一次發揮的出來的技巧
沒有體力支撐 手臂(守備)兩下就沒力 連個準度的球都投不出來 壞球一堆
再怎麼神準的投籃 跑個半場就累趴還打啥球

比賽怎麼去比 要不要參加
都是看教練 車隊 贊助商等去協定
棒球籃球更是...王牌投手一樣看 對方隊伍 打擊者誰 是否攸關晉級
決定派出來的先發就是不一樣 終場一流的都休息也非常常見
不是只有自行車才有這樣的情況
我說「比越多越普通」原因在於恢復的時間的長短,
一個大型環賽ex:環法、環義、環西等等,即使怎麼厲害的主將,他們的恢復期間都會遠大於一個月,
所以至於能不能比完一個環義(五月)之後,要休息然後還要額外再調整一個體能巔峰?
按照運動的生理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當然還是有三貫王這種神人,不過都是久遠的年代了)

然而,各種球類偏向技巧性的運動,第一是一場比賽中途可以換人,第二是恢復的期間不需要到一兩個月...
因此「比得越多越普通」是基於這種耐力運動的恢復期間遠大於技巧性的運動。
我相信mlb裡頭各家王排球員上場的局數都是相當平均的,至少是有個比較基準的...

因此也只有壯哥的車隊能養一隻幾乎整隊主將然後拱壯哥一年只拼一場。
我完全支持所有車隊都比照壯哥模式辦理,這樣比賽絕對會精彩。
只可惜全世界也只能找到少數像壯哥這樣能把所有商業利益往身上拉的運動員了...

因此也不是沒人在提倡說環法應該要一隊12人但是9個輪流下場,如果這樣的話,那變數會更多,超好看...
只是如果了解環法的歷史還有創辦人的想法的話,我想這天可能很難來到....

a8592036 wrote:
打這麼多字...一家...(恕刪)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151515
jadesquare wrote:
...(恕刪)
稍了解自行車賽事的人對於媒體塑造出「車神壯哥」的形象,多少會有點不以為然...
...(恕刪)

若是被媒體塑造的,您不以為然的對象應該是誰呢?小弟能同意你的想法實在不是很多...
jadesquare wrote:
我說「比越多越普通」...(恕刪)

那是不是應該叫比最少的人參加成績才會好呢?
雖然事情不複雜,但也沒你形容的這麼簡單,成績好壞只以比賽後能恢復的時間來評估?還有太多太多的因素被您忽略了,這當中還包括了團隊,少了團隊一個人的成就能到達的狀況實在渺小多了。
Oop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