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要辦活動的主辦單位一個良心建議

artix wrote:
只能說,很多人在做選手夢,然後硬著頭皮去做一些自已可能也沒把握的事。
講到路線規劃,同樣的距離,沒有其他路況好點,坡少爬一點,彎少一點的路線嗎?肯定有,但是不夠"硬",不夠"硬"就不夠瘋,不夠瘋,以後就不能拿來說嘴。
參加瘋系列的人有些會夢想到法國騎車,然後就一場一場地交錢去參加活動拿認證,距離幾乎等同於1200k的環台灣島意義其實更大,要去,東西準備一下,要走就走了,騎不下去,就回來,下次再去。要騎的話,也都是安排白天時間騎車,能見度好,精神好,體力也好,也可以看看風景。我好奇有沒有人會不安排個至少3到9天去環,而是選擇在90小時內一次騎完?一樣是環島,90小時內騎完,意義在那?除了證明自已有那個耐力,其他沒了;有人環島是會特別繞過蘇花的,辦環島認證的單位也是允許那個路段讓你搭車的,因為太危險,但參加活動,很多路段你不硬著頭皮上去再下來,就是殘念;有人環島是不夜騎的,也因為能見度不好,危險,但很多單車活動,超遇200k的,都需要夜騎,不夜騎,時間內無法完賽,還是殘念...。
我很好奇真正的選手像是王胤之 林寰澤 馮俊凱 會不會去那樣的路段騎車,會不會40小時不睡連續騎車,
騎車,騎出健康,夠了;參加車隊,有幸認識一些同好,有時候還認識車隊裏的正妹,也夠了;參加個 200k,白天時間內騎完,一群人拍個照留念,也夠了,還要求什麼呢?證明自已可以?證明自已可以平平安安保護家人比證明自已可以完騎水門 三德 400K 600K有意義多了。

話說回來,極限運動,不是玩命,是什麼?但,若真正的單車選手都不見得會這樣騎了,更何況是我們。
肇事者該被譴責,但自已真的也該醒醒。

人對於自己所不了解 未曾到過的領域 抱持著遠觀 感到害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你去作足功課 了解自己的潛能 這些領域就會一一明朗
兩年前身為上班族的我 一位女性 抱著騎單車旅行的出發點
去了解怎麼樣可以讓自己安全地騎更遠 體力更好
因此而知道了法國PBP在台灣的認證活動
我一步一步地從200 300 400 到今天的600
從第一年的開始的全身痠痛 不太會爬坡 騎完就累個半死
到今天能夠懂得騎程中如何節省體力 騎程中的進食補給 該吃什麼 喝多少水
休息時間的拿捏
甚至判斷地形來調節全程體力的分配 晝夜騎程時間的分配 專注騎程的掌控
上坡下坡的配速 路面的熟悉和理解
甚至機械方面安全程度的掌控等等等.....來降低所有騎程中的危險因素

今天我能夠騎完600K而不感到太吃力
我是一個平凡人 不是選手
而這樣一個極限挑戰的運動和競賽在訓練上和本質上也是完全不同的領域
並非一般人不能作到 是要循序漸進地去了解去實際演練而達成的
你的身體也會隨之起變化 成長 來到之前未曾體會過的領域
這不是嘴巴講一講就能輕鬆作得到或理解的
若不是設定了一定時間內達程規定之路線 一場又一場地訓練
一般人真的很難靠著去環島一圈來達到 即使只環島一圈 之後並沒有持續地訓練
人的體能是會下降 難以維持最佳狀態 甚至突破

這樣的極限挑戰運動 的確不是玩命 而是增加生命的廣度
只有在你沒有作好任何準備的時候 你就是在玩命

再說一次 我是一位女性 我可以完成 並享受其中的喜悅
在法國每四年的PBP1200K騎程 中高年齡的騎士佔了1/3之多
如何騎得更遠 更安全 靠得會是什麼呢?
請各位仔細慎重地去思考

其實對於生命的尊重 我從瘋系列的騎乘裡 體會得更深刻 更珍惜自己
更懂得照顧自己 茁壯自己生命旅程的深度和強度
這就是我要去PBP1200K的意義
我才覺得 這是真正地從平凡的過往裡清醒了!
--------------------------------------
再次回到主題 : 謝謝板主提供的建議 應該是很值得參考的方式
摸摸良心問,當你在飆車時你會去看這東西嗎,當你瞄到時會在意嗎
ii807 wrote:
人對於自己所不了解 ...(恕刪)


+1

了解自己體能與準備程度的極限, 如有不足, 適時地放棄

一直是活動內宣導的重點.

時限定在那裡, 只是告訴你挑戰的基本門檻, 沒有人告訴你非得要拼命完賽~

知到自己的不足, 下次再來就好.

這也就是為什麼瘋系列2,300k每年都很多場. 把它當作一場有充足準備的訓練即可.


什麼比較有意義? 每個人認知不同

都成年人了. 無需去比較, 更不用強加他人~
CHOME wrote:
個人參加過的自行車活...(恕刪)


您對於參加過的自行車不論賽事或是活動如數家珍...其實我也已經看煩了
這些戰績與我何干?
瘋系列的相關討論,您從先前不同的主題就一直撻伐到現在,對於其他客觀的言論充耳不聞,這也就罷了
令人感到難以理解的是...只要是和您的觀感相違背的看法"一概都是玩命"?

從全台灣第一場的200K開始,我就知道這個活動的存在
也因為這個活動的精神和意義我能認同,所以我不斷的訓練自己使自己能符合這些條件
為了第一場賽事,我反覆的去探路,反覆的模擬自己當天可能會有的狀況,反覆的檢查車輛
甚至當時還不會補胎,為了怕破胎而殘念,趕緊在事前找車友教我補胎

接著下來的300K~400K,我並沒有繼續參加,而是隔了大半年後才參加
為的是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所以繼續的對自己進行訓練直到覺得自己能應付這些狀況為止
而且從瘋系列累積的2000公里里程裡面,我逐漸對自己的狀況能精準的掌握,推進時間和距離的估算也很準確
甚至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不會展現出的那一面...

上個月大雨中的400K我以23.5H完賽,沒破胎的話絕對可以跑進23H以內,您大概也會認為我在玩命吧?
不過我老實說,過程中有少許驚險畫面,但我都能謹慎的去面對,最終平安的完賽
我在大雨中不是沒有面對山路與下坡,但在下坡前我甚至還會下車來檢查我的煞車狀況
下坡的時候不斷提醒自己要控制速度,不能有一絲放鬆
這些用心又豈是您這個不了解狀況的局外人可以抹煞的?

我不敢拿自己和林義傑這類出名的選手來做比較
但是我相信他們也是從基礎慢慢練起,直到最後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可以很清楚的掌握自己的狀況,並且知道什麼時後該是放棄的時候!
以這次600K來說,我本來也具有資格,事前和同場次的車友不斷的交換資訊,甚至還開會討論~一起練車培養默契
但我當天因為感冒發燒而放棄出賽,就是在保護自己
每一個瘋友對於自己的狀況掌握,又豈是您這個觀眾可以置喙的?

我一開始也搞不懂那些極限選手為什麼要摔了又爬起來,傷好了還是繼續騎~繼續跑
現在我大概可以了解一點皮毛,雖然我還說不出什麼所以然...
但我知道~沒有苦難就沒有榮耀,沒有付出就沒有勝利!
同樣一件事情我當然也可以選擇把它視為洪水猛獸~不敢去了解和接觸
同樣的大熱天我當然也可以選擇在家裡吹冷氣~不去接受風吹日曬
但是我選擇了後者,這就是我和您不一樣的地方,和您不一樣不代表是怪胎,您這把年紀了~該懂得尊重!

雖然我並不一定能前往法國挑戰,但我會等著從法國凱旋歸來的勇士
他們會是我的榮耀!
至於您的戰績,就留給您的子孫去细數吧!我沒興趣~
artix wrote:
我好奇有沒有人會不安排個至少3到9天去環,而是選擇在90小時內一次騎完?一樣是環島,90小時內騎完,意義在那?...(恕刪)

有啊!!
你所認同+1的這位5X歲的CHOME大大
他說過要用64小時大環台一圈,就在今年11月

參考一下
artix wrote:
同意+1,..........證明自已可以平平安安保護家人比證明自已可以完騎水門 三德 400K 600K有意義多了。

話說回來,極限運動,不是玩命,是什麼?但,若真正的單車選手都不見得會這樣騎了,更何況是我們。
肇事者該被譴責,但自已真的也該醒醒。

網兄評論非常中肯切實,任何活動要安全考量才是上策,自己要能夠判定外在環境的因素,如同大颱風天,還有人去海邊垂釣................
卍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 朱昇 卍
各位....單車同好
我覺得已偏離主題了喔!!
獨愛黑色的我..騎車是我放空洩壓的唯一方式!!
名雲京志郎 wrote:
您對於參加過的自行車
但我知道~沒有苦難就沒有榮耀,沒有付出就沒有勝利!
同樣一件事情我當然也可以選擇把它視為洪水猛獸~不敢去了解和接觸
同樣的大熱天我當然也可以選擇在家裡吹冷氣~不去接受風吹日曬
但是我選擇了後者,這就是我和您不一樣的地方,和您不一樣不代表是怪胎...(恕刪)

名雲京志郎大大~您真是太讚啦
一語道出了許多瘋車友的想法........
在瘋系列中,你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挑戰自我而成長的感動,遠比排名的成績來的更教人難忘,
而這種自我成長當然也包括了學習何時該放棄不逞強,面對心魔總是最難克服的
-----------------------------------------------------------------------------------
回題一下嘿
開版大大的建議是值得参考的方向
用力推..........
玉樹 就是我~

歹勢
一po完文 就跑去阿里山消暑去
事情已經發生,現在談誰對誰錯,於事無補,還是著重未來吧!!
說真的,所有 要繳報名費的,有限時的,要爭先的,小弟都沒參加過
在生活上,工作上已有許多競爭,鬱卒,壓力了,大家也不是選手,何苦呢!!
為健康,為休閒是絕大多數車友騎車的初衷吧!!
一要三沒有 要純騎車 沒有到各地探訪名勝 沒有到各地品嚐美食 沒有住各地旅館民宿
crazy5 wrote:
各位....單車同好...(恕刪)


是啊!~

別偏離主題

而且~別意氣用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