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車子重量也會有差別.
還有更重要的是看騎程習慣. 同樣的坡可以選擇用某個比較重的齒比+30rpm來騎,
也可以選擇用比較輕的齒比+60rpm來騎. 兩者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用重齒比可能還會覺得比較快.
但對膝蓋的損傷跟大象腿的產生是慢慢的累積的.
我曾經測試過, 騎MCM用中盤爬坡的出力大概跟510A小盤出力差不多.
所以車子輕, 零件等級越高, 因為重量以及強度的關係, 同樣的力量可以用比較大的齒比,
爬坡速度自然可以提升.
烘爐地的第一個坡跟第二個坡用MCM來上 , 用中盤是沒有問題的.
以法客兄車子的等級加上勇腳的程度我相信中盤上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以Grace車子的重量, 加上女孩子不希望腿變粗的狀況來說, 我是比較建議用小盤就好.
畢竟騎車是要運動. 既然都上得去當然選擇傷害最小的小盤輕轉快踩上. 而不需要用中盤來證明什麼
巴拉卡大多的坡其實用中盤是可以攻略的. (510A).
烘爐地的第一跟第二個坡用中盤會需要配合後面大約第二或者第三大齒盤,
這樣會造成Chain太過歪斜. 會車子是一種傷害.
所以利用小盤配合後面的3,4 來爬. 可以讓腳的出力比較輕微. 在轉速高的情況下速度也不會慢.
這一點可以問小蘇跟Angus, 他們倆都算是輕檔快踩的高手.
我在平等里上冷水坑那次就見識過小蘇的厲害了.
另外下坡的部份. 其實只要技巧夠,on-road的下坡根本沒有什麼危險性.
重要的是對自己車子的煞車系統要熟析, 配合重心的後移. 還有轉彎的時候用身體去壓車身.
當身體可以穩定的控制的時候, 自然速度就可以提升. 也不會因此而喪失了安全性.
與其說不要命的下坡, 不如說因為穩定而可以比下坡技巧不好的人速度快一些些的下坡.
開進口車的人就會明白, 拿Audi來開150km/hr 可能遠比March開100km/hr來得安全.
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多跟一些off-road的高手出去騎車. 我的下坡速度遠比他們慢上許多.
off-road的下坡的穩定性要求也比on-road高上更多.
重心的轉移是上坡下坡的關鍵. 上坡重心在前下坡重心在後.
如此一來上坡不容易抬頭, 下坡也不容易翻車. (on-road要確實練好, 否則在off-road上下坡更危險)
以上是個人經驗
不過法客兄點到重點了.
下坡千萬不要吃對向, 雖然先切到中線在切進來是比較穩定的過彎路徑,
不過過彎的時候要盡量貼著外車道. 這也是避免上山的車輛吃對向,
確保上山車輛吃對向車道的時候還能有足夠的位置能夠閃避.
記得, 當你的能力只能控制在40km/hr的時候千萬千萬只能用30km/hr來下坡.
騎車是跟自己騎. 所以當看到別人用60km/hr下坡不用追, 因為別人可能可以控制在70km/hr所以他用60,
當你是阿樹的時候覺得拓海在玩命. 可是當你是文太的時候會覺得拓海還不夠班.
所以千萬記得如果你是阿樹, 就不要衝快, 即使開了GTX也贏不了86的下坡的.
Angus上次也見識到Sam的厲害,他才真的是狂人.
再烘爐地的髮夾彎第二個彎就消失了. 相信跟他騎乘雙避鎮車種以及過人的下坡技巧有關.
不過我下坡倒是一點也不快, 技術也要再磨練, 尤其是下階梯還是不能放膽的衝,
即使不是off-road下坡, on-road下坡我也還不算是速度夠快的. (當然跟我自己知道自己可以穩定控制
車身的速度還不夠快有關)
反正我覺得上坡下坡都不用跟人家比快, 也不用比什麼檔位.
因為每個人的器材等級不同, 身體的反應速度也不同. 騎乘技巧也不同. 用正確的方法來正確的騎車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