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勇腳大大們好,小弟目前是登山車肉腳3級、公路車肉腳2級的車友,每次看到網上的勇腳大大們,可以輕鬆的爬坡,讓我這個肉腳真是十分的羡慕呀,就好像各位大大的腳有裝上馬達一樣,會一直自已踏不會累一樣,我想問說以各位參加這麼多的賽事(不論競賽或挑戰組),也不論是登山車公路車(18-30段變速),大家在爬坡賽時是僅僅在每個補給點會暫時落地停留補給、休息方便呢?還是連停都不停繼續騎維持不落地?還是除了除了補給點外,仍舊會有幾個落地點,小弟最近雖然腳力有從肉腳1級升到2級、3級,但是對這些賽事也是充滿興趣,近日也想挑戰新竹宇老1500公尺的爬坡,所以想請教各位大大,你們是如何安排休息點的?謝謝!
                                        
                不過我認為爬坡技巧應該都差不多
但是個人比較注意幾個部份
01.呼吸>>兩吸一吐或自己覺得順暢的節奏
02.心跳>>當然就是不要爆心跳,這就自己的經驗值,當然有心跳錶控制最好
03.心裡壓力>>建議用眼睛餘光看前方道路就好,其它視線就放在路上的標線,轉移注意力
04.踩踏>>感覺大腿乳酸開始堆積了,個人偏好不下車休息,而是放輕齒比緩和30秒左右
05.飲食>>平日多攝取蔬果,騎車前一晚的晚餐多吃白飯,騎車當日早餐吃饅頭+水+energy bar(非必要),上坡前吃energy in(非必要),騎完車後的飲食多攝取麵食、豆漿。
06.保護身體>>騎車前暖身,騎車後收操、冰敷
07.訓練>>沒事多騎騎2%至3%的長緩坡,可以來回騎個三趟,第一趟暖身,第二趟稍微用力,第三趟全力衝刺
補給的話就建議,如果沒有頒獎台壓力,就按自己節奏騎,有大會補給點就停下來,吃到飽再走
畢竟錢都繳了,不吃白不吃
至於爬坡該怎麼練
首重還是迴轉速,提昇心肺後再逐漸降低齒比
要不然你騎久會發現,明明腳還有力,但是心跳卻爆了.......
初期體力消耗過度,會造成後段牽車的原因,
因為比賽是時間越短越好,所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下,休息點安排當然盡可能的少,
至於休息點及補給點不一定是同一個點,
休息點你可以自己定,滿幾公里路邊休息一次,
補給點則視補給品及水的存量而定,補好就走,何處可補給得要記好。
點的安排,如果能試騎比賽路段當然是最好,
否則依據高度表,與自己平時的騎乘路線作比較;另外,拿前幾屆賽事的成績來預估完賽時間。
評估自己的體力能撐到哪個位置才休息或補給,補給點通常都會跟著計畫跑,休息點則很機動,
因為情緒、氣候、對手、生理時鐘...都會影響體力狀況,只要休息時間固定,完賽時間大致不會跟預估差太遠。
另外,休息時間別過長,身體一冷再騎上車會更辛苦,
實在騎不動或休息點過多,那寧可牽車也別停下來不動,
牽車時速至少還有4Km/h。
休閒、挑戰、團騎、獨騎-我的單車是豐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