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承辦活動的單位,成績表之呈現方式和所使用的晶片,都很落伍。我另有些不解:為何 50 歲(含)以上不再以 5 歲為間隔分組?是間接表明不歡迎 55 歲(含)以上的人參加嗎?不然為何 55 歲(含)以上全數要納入 50-54 歲的組別?再者,實際挑戰路程只有 150K ,為何要寫 160K ?以上我不直接電郵給承辦活動的單位是因為我認為會被當空氣,但這些問題我又不想悶在腦袋內,故!解放於此。
那天看到有位大哥車前莊根桿子上面有攝影機往後片,想必是您了,在路上跟你遇到很多次...至於晶片問題,騎士協會所有活動用這種晶片已經很多年了,每年押金都是1000.想不通為何就不用帽貼晶片.至於環大台北160km,實際里程150km不到,打從2013年就這樣了...,100km組也是100k不到,不過100km組自己騎到基隆火車站就有100k啦,160km組騎去紅樹林站搭車也剛好160...我是來亂的, 哈哈哈
Motor123 wrote:自己騎吧⋯⋯沒必要花(恕刪) 說得是,自己騎,自在又逍遙。可是花錢入局,才有機會窺得局中之怪誕,也能藉此點燈照亮路途:前年300,去年500,今年600。今年相較於前年報名費漲一倍,補給品減一半,明年若沒寫清楚補給品內容,也該是設停損點的時候了。eric62 wrote:我是來亂的(恕刪) 亂中出真相,亂得好。
eric62 wrote:那天看到有位大哥車前(恕刪) 晶片的問題我覺得就是賭少數車友 騎不完臨時有事嫌麻煩忘記了每次辦個活動來個50~100個車友這樣賺點小錢也是有的再來也不是馬上退若是辦的活動 和下一個活動 開的票期 銜接的好也是可以活用的週轉金
我也分享一下我騎環大台北的影片100km組只有90km,160km組只有146km這是我車錶所顯示的,我是今年才開始參加單車賽事的的確環大台北是我目前遇到唯一要綁晶片而不是用晶片貼紙的賽事。另外為什麼後面幾站的補給就只有鹽跟水而已,反而前兩站的補給還比較好一點?越騎到後面,對於補給的需求就越高啊!!至少給我個香蕉也行吧...不過北海岸的賽道就是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