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yx wrote:
像伊罕做圓桶那麼久了又是非常專業的水族廠家,他們還會弄錯自己設計圓桶的濾材擺法嗎?
先附上2008年在老爹的一則討論串,可知伊罕濾材擺法的爭議不是今天才有

http://guppytaiwan.com.tw/thread-240500-1-1.html
mastyx wrote:
像伊罕的經典圓桶入水口是在下面,原廠的濾材擺法有非常清楚的圖示,就是先濾環,生化綿,石英球,最後一道最上面才是白綿,簡單的說就是由粗到細,
再附一個連結,2004年的,討論伊罕第一道陶瓷環的功能

http://aqua.andy.tw/viewtopic.php?f=22&t=99539
可知其實伊罕第一道過濾用的陶瓷環,主要功能是擾流和物理過濾,而非培菌
因此伊罕的做法有其聰明之處,前兩層先做物理過濾擋掉大部份的髒污,
到了第三層石英球做生物過濾,最後再用白綿濾掉所有的髒東西
進而將髒污儘可能平均分配到物理過濾的濾材上
所以不論是先粗後細還是先細後粗,但確切一些的說法,就連依罕也是先物理再生物
否則陶瓷環和石英球中間放個藍餅幹嘛呢?
若單純以濾材先粗後細的邏輯,應該就是拿培菌面積最大的石英球當第二道過濾來卡髒污了

再來回到XB-303,XB-303裡頭只有兩層菜籃
附的濾材有一塊黑色的濾棉、一塊粉餅(白棉+活性碳)和陶瓷環(可培菌)
如果以依罕的濾材擺放邏輯,由下而上應該是黑色濾棉→陶瓷環→粉餅
如果把價格貴鬆鬆,主要是用來培菌的陶瓷環拿來當第一道物理過濾
真的這樣玩的話,只能說錢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