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該如何選擇建立新手水草魚缸?

sk730627 wrote:
養魚經驗很多人分享就...(恕刪)

哈哈 是呀
養魚兩年以上的魚友 除非一開始就是3.4呎缸 不然都會有2.3個缸子 養水養魚-混養-魚草缸-水草缸
大約都是這樣在走

我也是鄰居一個不要的缸子 開始入坑走到現在 要不是卡在冷水機花不下去 不然也是會走到底
Silvermoon Ranger wrote:謝謝這位大大的影音加圖片的分享,文字比較多請恕我就不全部引用,看到同為爸爸的心得真的感受良深,尤其在看到大大分享的影片與照片,真的看得出大大的用心,我會參考您使用的亞馬遜河砂來思考底土的規劃,請教您的草是直接種在亞馬遜河砂內嗎?可能沒辦法照您的過濾系統來設缸,我能夠維持外掛過濾搭配亞馬遜河砂嗎?


先直接說一個觀念,每個魚缸都是一個封閉生態圈,你就是操縱這個生態圈的上帝。但是這個上帝能看到的地方有限,也無法每分每秒都盯著看,有些細微的變化也看不出所以然。所以動手設置與調整之前必須先想清楚前因後果,減少發生生態浩劫的機會。

其實外掛過濾我只會拿來當作輔助過濾,而不會當成主力過濾。因為外掛過濾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濾容積太小,幾乎只能做物理過濾(就是清除水中懸浮物之類的),談不上生化過濾。因為不管塞再強的名牌陶瓷環或是啥東西,外掛過濾的水流路徑太短,水流經過濾材的時間更短流速更高,硝化菌根本來不及處理這些化學物質,而且出水口與進水口距離太近,無法有效循環過濾整個魚缸的水。所以外掛過濾只能用在小缸與很少量的生物數量,而且還要勤換水才能維持水中生物的小命。否則魚蝦也是會慢性中毒而死的~~~

所以過濾魚缸水應該選擇用高容積低流速的方法來過濾,才能達到理想的過濾效果。我的繁殖缸是個1.2尺的小缸,滿水量只有17L。但我用一個XB-303的圓桶過濾器(NT$528,過濾容積1.5L)來過濾。因為可以用水管調節閥或是各種方式將圓桶的流量降低,不會引發過大水流。但也可以藉由進水管與出水管的位置來達到魚缸內良好的對流循環,避免水流死角產生藻類或累積發霉飼料。

而我魚缸內的水草,並不是種在河砂內,而是放在上面~~~這是累積許多慘痛教訓之後研究出來的新方法。一開始我也是在水族館店員推薦下,傻傻買了昂貴的黑土,選了幾顆水草就種下去,結果不到一周我就後悔了,再等一周之後就整個翻缸,黑土變成黑泥,只能拿去種花~~~

去看那些種水草的設缸影片,都是大包黑土很豪邁地撲滿缸底,然後再放石頭沉木,最後噴濕黑土之後再種水草。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水草缸的水草一定要種好種滿,盡量讓有黑土的地方就有水草。不種水草的地方就會鋪上其他砂質造景,盡量不要讓黑土大面積暴露出來。而且放水時絕對小心翼翼,不要讓水流去衝擊黑土。而且種水草之後都是放置圓筒過濾器,水流也是很緩慢(出水口都用喇叭口降低衝擊),而且絕對不會放魚類下去。因為黑土草缸設缸之後要密集大換水好幾次,降低水中黑土在設缸初期大量逸散出的肥份(這肥份甚至可以讓魚中毒),避免藻類快速滋生。等到水草成長起來,根部可以抓住黑土並覆蓋時,才會少量放置一些中層魚(例如燈魚)與蝦子下去水草缸。絕對不能放會挖土吸沙的底棲魚類(例如鼠魚),只要放下去水草就毀了不說,揚起的黑土粉塵會汙染水質,降落在水草葉面或沉木時就是滋生藻類的溫床。所以水草缸內不能養大型魚、底棲魚、或是會挖土吃草的各類生物。

這道理是我看到鼠魚去翻攪黑土與新種下的迷你矮珍珠之後才懂得,鼠魚很喜歡去挖土除草,矮珍珠就一顆顆浮起來,三天就全部被清除乾淨~~~ 所以我放棄黑土,改去建材行買黑色小卵石(直徑約1cm)當作底沙而整個翻缸。這下子鼠魚就挖不動了~~~

但是黑色小卵石有另一個問題,石頭之間的縫隙較大,但沒有大到黑殼蝦可以爬進去清理飼料殘渣(幼蝦會躲,但容易在清缸時被壓成蝦餅)。久了石頭縫之間就會長出土黃色的菌膜很難看,所以都要定時去整片石頭挖起來清洗乾淨再放回去。而且挖石頭清理時沉積物四處瀰漫汙染水質,偏偏貪吃的鼠魚以為碰上好料就會去搶食,結果吃了不乾淨的東西之後肚子鼓脹,沒多久就一命嗚呼。

所以我必須找尋一種魚缸底沙,可以攔截魚缸沉積物,可以讓異營菌附著,可以讓厭氧菌工作,可以讓水緩慢流通過(細菌才能工作),必要時容易清理沉積物恢復乾淨。我試過矽砂但顆粒太細水流阻力過大,而且太細小的矽砂會被水流帶往過濾器搞壞馬達。我找了很久才找到這款顆粒大小適中的河砂。這種河砂顆粒直徑大約3mm~5mm之間,有鐵質成分可以用磁鐵吸起,而且這河砂顆粒是黑灰色圓形,沒有銳角會傷害魚蝦,也不會過於顯眼。這種顆粒較大的河砂可以產生較大的間隙,讓水流通過,有足夠的表面積可以讓細菌附著。要清洗河沙也不用撈起來,直接用日本水作的換水神器就可邊換水邊洗砂,將沉積髒汙一次洗起來。

我的魚缸底沙之下還覆蓋一層滿滿2CM厚度的生化棉,然後才是進水管。所以我的魚缸底沙也是過濾系統的一部分。參考一下去年七月設缸時的布局過程照片

這張石頭布局只是當初設計時擺放參考用,現在實際上只有一半的石頭在魚缸中。


所以要滿足以上這些條件,我的魚缸整體布局就必須成為一個中央島式布局。而且除了底沙之外,所有造景石頭、沉木、水草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擺放在魚缸當中而已。周圍留下的空間除了是水流循環之外,也方便用來清潔缸壁與底沙的施作空間。後方的空間下方放了加熱器,旁邊是過濾器出水口與氣泡石出氣口,利用過濾器的出水帶動水中氣泡與溫度的大循環。同時水流較強的地方也不容易長藻類,所以魚缸玻璃較容易保持乾淨。

下圖是從魚缸上方鳥勘圖,左邊就是過濾器出水口(進出水管都用蛇管遮蔽光照,避免水管的管壁長藻類再被水流吹到缸內污染其他地方),右方一個髒髒的塑膠片是我用來消除氣泡的(水面髒汙物質會在氣泡破裂時噴濺到周圍)。


下圖是從魚缸側面拍攝,可以看到右邊是魚缸後方保持間隙,水流可以快速通過,順著魚缸面轉向持續沖刷玻璃避免藻類滋生,而寶特瓶餵食器就是抵擋水流避免飼料被水流沖走的好用工具。寶特瓶向一方傾斜是讓沉積飼料可以集中於出口的另一處,減少飼料被魚群帶動的水流帶出去。



看一下今天拍攝的實際餵食效果影片



其實講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放在最後面~~~看這個示範影片應該就懂了!!


我用夾子將整叢的鹿角鐵皇冠夾起來,因為這是綁在沉木上的!!重點在後面的中柳,看看種在哪裡!! 我的魚缸沒有水草種在底沙內!! 這就是盆栽的概念~~~

我的懶人魚缸好維護的秘訣就是選擇附著在沉木上的陰性水草,莫斯也是綁在沉木上。可以隨植物生長狀況移動擺放位置,會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必要時可以輕易將整株水草移除缸外處理修剪或是浸泡檸檬酸來去除水草上的黑毛藻或綠藻。長葉型的中柳有發達的根系與柔軟的葉面,但無法附著在沉木上。所以我將方形寶特瓶在側面挖一條溝,大約一公分寬即可。寶特瓶內填好黑土蓋好瓶蓋,再將中柳種入寶特瓶內即可,寶特瓶直接放在過濾棉上,周圍用河砂包圍,寶特瓶上方用莫斯或其他造景遮蓋就不會露出。如果遇到寶特瓶種植的中柳葉面被附著藻類時,整個寶特瓶可以直接取出,葉面用毛筆沾檸檬酸液體擦拭葉片,再用清水稀釋後即可放回魚缸。藻類因細胞壁不耐酸而溶解軟化,黑毛藻會變成灰毛藻,被黑殼蝦吃掉或脫落。這個方法我用在魚缸內的水草植物上都有效,包含中柳,莫斯,鐵皇冠,鹿角鐵皇冠。


這是之前魚缸中央鹿角鐵皇冠感染黑毛藻之後,整株被拿去浸泡檸檬酸之後清洗在放回魚缸後的第二天拍攝,原本黑色的部分都已經變成灰色(可點選圖片放大檢視)。三天後就全部消失殆盡(被蝦子吃光或水流帶走)。

當然樓主也可能不想弄到這樣複雜。但是我當初養魚時也沒想到會這樣複雜~~~只是養魚都會一直碰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然後大自然給的題目會越來越複雜深奧,解法當然也要靠自己去想或是參考前人的經驗來解決~~~
一個 24 * 14 * 24 的魚缸不到100元
適合這個大小的外掛約 100多元
一個17cm 的Led燈 (非水草專用)大約150元內
9元虹吸管,吸缸底廢棄物用的
這些也是我現在用的配備,有鋪大磯砂,姑且又加養些米蝦

你的魚菜共生缸,氧氣供應量不足,無法容納太多數量,會死掉應該是先缺氧
你應該有理解,魚菜共生,大部分是養根系發達的植物用來吸收底層對魚有毒的物質,
那些根應該是不會製造氧氣給魚呼吸。

乍看之下,感覺你這缸換水並不難,一支虹吸管+免洗杯就能解決,但你會覺得不方便?
換成養水草缸,你要花的心思會更多吧

你應該先從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照顧的缸養起吧
上列設備應該足夠裸缸養孔雀魚
接著就是定期換水,吸底部廢棄物 (這兩點重要)
養蓋班鬥魚的話,則可以省掉外掛不用買
不過魚缸要準備上蓋,因為蓋班有可能因為要呼吸衝過頭跳缸
水生植物放陽明柳漂浮在缸內,燈照下去也蠻漂亮的
vt_hunter wrote:
先直接說一個觀念,每...(恕刪)


太感謝大大如此用心的分享您的實際經驗。尤其是為何如此調整的過程,看了這個過程,感覺我大概抓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了。
我會先參考盆栽方式搭配進行水草的種植,至於黑土放保特瓶可能要等我經驗值上升後點出技能點再來嘗試
底土先以亞馬遜砂來準備
過濾我也會改圓筒過濾器,有看到600元ista跟一個479台製看不出品牌,會再找找其他品牌。進水管鋪在底層合適新手一開始操作嗎?還是單純進出一左一右就好?

砂:亞馬遜 美國矽砂 荷蘭矽砂 宜蘭矽砂都可以,都屬於中性砂,也能種水草,也適合鼠魚(照片中是荷蘭細砂)

水草:以小榕,鐵皇冠等陰性水草為主,不太用co2, 默思不建議、因為容易有葉屑,整理較累(照片中為小榕、袖珍榕、劍榕)

魚缸:有能力就1.5-2呎缸比較剛好,太小怕你以後又想升級(照片為1.75呎訂做缸,52x30x45,養神仙所以挑高缸)

其他檢測劑:基本就阿摩尼亞 跟 NO2為主,(酸鹼值與 硬度為輔,可有可無)
Silvermoon Ranger wrote:
過濾我也會改圓筒過濾器,有看到600元ista跟一個479台製看不出品牌,會再找找其他品牌。進水管鋪在底層合適新手一開始操作嗎?還是單純進出一左一右就好?


我在新手時期,就是標準的水族館最好的客戶。發現剛買的1.2尺魚缸配上原本的小夾燈實在很黯淡,每次開燈都要開兩個很麻煩。所以傻傻地就往水族館衝(水族館唯一的好處是24H營業可以救急)。但是找不到剛好搭配1.2尺寬的LED燈,此時我才知道跨燈的規格都是以尺計算,越奇怪的魚缸規格要找到適合的裝備就要付出越高的代價。結果我挑來挑去只能找到一個可伸縮的一尺LED燈,要價NT$1200元(盤子價)。後來上網找同樣的東西,才知道網拍上更便宜,可以選擇的規格更多。但是網拍看不到實體,有些奇怪的東西光看照片與粗淺的描述根本不知道是做啥用的,所以還是會去水族館逛逛看看。最後一次當盤子是在採購了一尺半的海灣缸之後,想找網拍上可用的一尺半的夾燈卻找不到(為何反而要找夾燈而非跨燈,只有維護過魚缸才知道跨燈很礙事),結果反而在水族館看到號稱可以丟入水中完全防水的水草夾燈,所以再次當了盤子(半年後在某大網拍水族看到同款促銷價只有半價)。

至於買圓桶過濾器,當然新人菜鳥第一次入手價也不會便宜到哪去。我是在PCHOME買ISTA的圓筒NT$800元,至今還在使用。但是後來從網拍業者的頁面上看到,這款圓桶過濾器都是國內同一家廠商生產製造,只是掛不同廠牌銷售。只有分小型1.5L(內部兩層濾盒)與大型2.0L(內部三層濾盒只賣NT$700),其餘零件(接頭配件馬達)完全通用,前文寫的型號就是最便宜的款式你可以自己搜尋就知道。

至於要不要用底沙過濾(這是養魚最古老的過濾方式),你可以去找[浪板]這種零件(要配合魚缸尺寸組合)。日本人很愛用,因為只要再搭配一個氣舉出水口與打氣機,就可以做到低速大面積過濾與增氧的兩種效果。浪板上方要鋪生化綿或是洗衣袋都可以(防止細沙或河砂石頭落下),然後再鋪上河砂。這樣就可以快速簡單營造出過濾器,但是只能過濾比水重的沉澱物。我的1.5尺缸當初有買浪板與氣舉頭,但是氣舉頭太短,出水口還是在缸內水面下,變成一直噴泡泡出來造成水花與噪音。所以後來靈機一動趁翻缸時加以改裝,用不透光黑色3分管去卡住浪板出水口,3分管上方靠近魚缸邊緣直接插外掛過濾器吸水,外掛過濾器出水口夾住生化綿直達水面。這樣就形成一個結合底沙、外掛、曝氧,無噪音與氣泡水花的過濾裝置。養魚最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可以結合各種配件去營造出一個真實有用的生物循環體。

不過這樣過濾方式只能過濾沉積物,對於漂浮水中與水面的物質就沒辦法,過濾效果會很差。所以才需要其他型態的過濾器輔助,達到上中下全面過濾的效果。當然不想玩這樣麻煩的人也很多,所以會採用裸缸(底部保持淨空),用大流量的上部過濾衝擊水流直接攪混全部的水達到過濾效果。但是這種方式只適合中大型魚與大魚缸才能這樣玩。你的過濾方式要考慮魚缸特性與魚種特性才行。譬如鼠魚喜歡衝浪(強水流),水流太小會讓鼠魚趴窩沒有活力,但燈魚就喜歡靜水,水流太強會躲起來。孔雀魚的公魚尾巴太大,強水流會把尾鰭弄裂,但母魚體型大尾鰭小就無所謂。水草缸就需要靜水避免揚起沉澱物。海水缸還要加造浪器去鼓動水流讓珊瑚水草可以吸收水中養份礦物質。養魚的世界很寬很大,我只是剛剛踏入此門而已。希望給門外的各位一點小小心得與經驗分享分享。
Yi0924 wrote:
哈哈 是呀
養魚兩年以上的魚友 除非一開始就是3.4呎缸 不然都會有2.3個缸子 養水養魚-混養-魚草缸-水草缸
大約都是這樣在走

我也是鄰居一個不要的缸子 開始入坑走到現在 要不是卡在冷水機花不下去 不然也是會走到底

神仙魚看起來很優雅,大大的魚缸整理的也很舒服,相信每個魚友都有很多故事,尤其一缸加一缸



maskman worte:
一個 24 * 14 * 24 的魚缸不到100元
適合這個大小的外掛約 100多元
一個17cm 的Led燈 (非水草專用)大約150元內
9元虹吸管,吸缸底廢棄物用的
這些也是我現在用的配備,有鋪大磯砂,姑且又加養些米蝦

你的魚菜共生缸,氧氣供應量不足,無法容納太多數量,會死掉應該是先缺氧
你應該有理解,魚菜共生,大部分是養根系發達的植物用來吸收底層對魚有毒的物質,
那些根應該是不會製造氧氣給魚呼吸。

乍看之下,感覺你這缸換水並不難,一支虹吸管+免洗杯就能解決,但你會覺得不方便?
換成養水草缸,你要花的心思會更多吧

你應該先從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照顧的缸養起吧
上列設備應該足夠裸缸養孔雀魚
接著就是定期換水,吸底部廢棄物 (這兩點重要)
養蓋班鬥魚的話,則可以省掉外掛不用買
不過魚缸要準備上蓋,因為蓋班有可能因為要呼吸衝過頭跳缸
水生植物放陽明柳漂浮在缸內,燈照下去也蠻漂亮的

當初女兒阿姨直接連魚缸和針筒一起交給她
現在看起來應該是錯誤的,完全忘了可以買虹吸管
這個原本的魚缸我應該會用來當作未來如果生小魚或紅蓮燈跟孔雀不合時使用
然後魚菜共生的那三盆,我考慮把他們移到陽台養
讓空間變大一點,找個符合的外掛過濾來讓魚菜共生這個缸使用
的確照顧的時間會變高,希望未來女兒在我換水的時候可以多幫忙,藉此教育她自己照顧的重要性



vt_hunter worte:
砂:亞馬遜 美國矽砂 荷蘭矽砂 宜蘭矽砂都可以,都屬於中性砂,也能種水草,也適合鼠魚(照片中是荷蘭細砂)

水草:以小榕,鐵皇冠等陰性水草為主,不太用co2, 默思不建議、因為容易有葉屑,整理較累(照片中為小榕、袖珍榕、劍榕)

魚缸:有能力就1.5-2呎缸比較剛好,太小怕你以後又想升級(照片為1.75呎訂做缸,52x30x45,養神仙所以挑高缸)

其他檢測劑:基本就阿摩尼亞 跟 NO2為主,(酸鹼值與 硬度為輔,可有可無)

謝謝您的建議,神仙魚真的很迷人
1.5呎我也還在猶豫掙扎,正在想辦法找出可以放的位置,如果不好好調整空間,我能夠放的空間目前只能使用1.2呎的缸。



vt_hunter worte:
我在新手時期,就是標...(恕刪)

目前也參考網路上的店家,但發現有的店家也是實體的水族館,如果他敢網路販售,相信價格應該就是他們覺得有競爭的吧,我一度有考慮線上購物有名的AC水族,連水草也可以一起買,但看到有人的分享經驗就卻步了。我在露天跟PChome商店街有看到幾家水族賣家也都是有實體門市的,所以應該會在上面挑選,連同魚缸一起訂購吧。夾燈跟跨燈的挑選,以我目前的規模是否夾燈就可以了呢?
感覺現在網路上的資訊量真的很多,很多事情可能真的接觸學了經驗,才能真的配出最合適自己的魚缸吧,尤其像過濾剛才爬文又看到有人推薦用雙管水妖精就可以,相信每個魚友的建議都有他們經驗的依據。就像大大一樣,把過程分享的鉅細靡遺真的幫助很大,再次感謝,只能下班找時間再繼續研究研究
vt_hunter wrote:
先直接說一個觀念,每...(恕刪)


我喜歡你的觀念及解釋
小缸的生態真的很難穩定
要能從50公升以下水量建立一個很穩定的生態系統
真的要很有經驗
我自己是從100公升的水草缸入手






玩水草缸四五年後
才有勇氣挑戰36cm的水草缸
很認真的玩了一年





不像大水量的水草缸
要經常注意草況及水質
做適時的調整
調整也只能用很小的調整方式
少量換水
適時的添加肥料
很怕會破壞穩定的生態系統

後來没時間再養水草和魚
陸續撤缸

目前只留一缸200公升的3尺缸
用來養金魚
對於過濾系統我的想法和你差不多
我是用珊瑚骨鋪了10公分厚
但底層是用最原始的底板過濾
另外再加上一個9公升容量的圓筒
等於是有兩套的過濾培菌空間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個人的自然低管理缸 ,珍珠草都暴長一周就得剃頭一次,無打CO2 水妖精加上低流速側濾,生化棉下方還打氣,光源用LED ,一尺缸





低預算應該也是有低預算的玩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