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變更]新手養魚(文章到此終結,不再更新,謝謝給過建議的前輩)

------------------------------------------------------------------------------------------------
諸如以上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就不要再多廢話了, 回歸版主的主題.
看照片中原本我還以為你灑在砂上土色的東西是肥料, 後來看到綠苗跑出來才知道那是種子! 真有趣!
從你的兩塊陣地來看, 用黑土的似乎發芽的比較迅速! (這讓人學習到黑土跟矽砂對這種水草的表現差異!)
另外你的水還很混著, 代表硝化系統還沒建立完善, 這期間不要急著放魚喔!
若是水無異味時, 可以先試著放"少量"的蝦子, 大和藻蝦或是黑殼蝦都ok.
------------------------------------------------------------------------------------------------

謝謝雷前輩的支招

這個水草在這邊叫對葉草.還真的放少了他叫我放四包,我怕養不活留了兩包.

其實我的黑泥是平鋪的然後靠近增氧泵那邊刻意想營造個大陸棚氧氣比較多的感覺又黑又綠的.

我現在LED燈都是用自動開關的8小時模式,增氧泵是24小時開著,相當安靜,令我很驚訝.

昨晚我又把在花蓮七星潭撿的鵝阮石給丟進去右邊砂石比較多的區域.


放完水後24小時的水質透明度還是蠻高的...


右側


整體的水質還是okay,個人用目測感覺的哈哈


鵝阮石照片忘記加進去了.
Mr ciprino wrote:
你自己找找吧這幾年...(恕刪)


先說我才接觸這版不久~

所以不知道你歷年的分享... (如果能的話,請給個連結或是有關鍵字搜索會比較好~

還有就是攻擊和風氣那些我是不知道z

自己的魚養的好好的,心情愉快比較重要 (這點我是認同

但最主要的太多分享錯誤的經驗? (請明確是指哪一些?

最後就是"重點"我還是不知道在哪?

PS.沒有人話講到一半,你說沼澤缸之家不好? (要講出來呀!!!

我不會去偏袒任何人,但重點還是要講明的~

一尺的小缸,黑土打底,上面鋪小石頭,主要養孔雀魚,蘋果螺,不太換水一兩週補水,清洗過濾器,光照8小時左右,可是黑殼蝦養不起來⋯⋯只有孔雀魚生生不息。

yenchun0120 wrote:
先說我才接觸這版不...(恕刪)



沼澤缸之家的謝醫生只適合有概念的水草玩家參考
没有人說他不好
只是很多新手把他的實驗失敗結果
當成參考資料
再次複製他的失敗經驗
從自己調NPK肥料到使用異戊醛、無水啟動法
他一再表明只是試驗
但一堆新手卻以為找到省錢又正確的方法

個人養魚種水草比較崇尚天然的條件
但天然不代表什麼都不用做
而是自然中該有的條件你都要備齊符合自然環境才叫天然
所以該有的設備我一樣都不會少
過濾、燈光、底砂、定時器及培菌空間一樣都不能少
只是對我來說這都是基本功
在設缸之初都要完成了
剩下的只是日常定期的保養及換水而已
長期下來省時省力
又可以得到美觀的水草缸及健康悠游的魚蝦
看的懂的人自然知道正常的水草表現

所以只想說加油囉
有成功記得把所有的設定參數分享出來
讓大家恭喜及造福後續的玩家

如果對我的設缸條件有興趣可以分享
若你的缸只是誤打誤撞完成你想要的條件
無法說出其所以然
就没有分享的價值了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

謝謝雷前輩的支招
這個水草在這邊叫對葉草.還真的放少了他叫我放四包,我怕養不活留了兩包.
其實我的黑泥是平鋪的然後靠近增氧泵那邊刻意想營造個大陸棚氧氣比較多的感覺又黑又綠的.
我現在LED燈都是用自動開關的8小時模式,增氧泵是24小時開著,相當安靜,令我很驚訝.
昨晚我又把在花蓮七星潭撿的鵝阮石給丟進去右邊砂石比較多的區域.
放完水後24小時的水質透明度還是蠻高的...
右側
整體的水質還是okay,個人用目測感覺的哈哈
鵝阮石照片忘記加進去了.

------------------------------------------------------------------------------------------------------------

再買魚後的第四天就突然發現異常,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每天死了2隻魚,總共死了六隻,截至星期五就沒有魚陣亡

但是又發生了離奇的泡沫事件,商家說是我的水質太硬,我是相信他的話了,

取出缸裡的兩盆水,然後曬了一天太陽,再新打了一桶水,統統在曬了一天之後加進去,白色泡沫事件依舊存在.

現在本人初步懷疑是增氧泵散發出來的氣泡,但是商家說是氣泡可溶於水,現在依舊無解,有沒有高手支支招

目前我又採取了一個措施,增氧泵及Led 照明,只開八個小時,昨晚開始進行.


這是鋪上花蓮七星潭的鵝阮石頭,人肉帶到蘇州>1000公里.


昨晚使將增氧泵變更為止開8小時,與LEd照明同步.


這是新增加的水草種子在沉木上發芽狀況,看來還可以...


黑土區,預計後面會增設造景


這是未知的白泡沫已經出現了有3天,現在採取了一個措施,增氧泵及Led 照明,只開八個小時,昨晚開始進行.


個人懷疑是增氧泵打出來的氣泡,而不是水質問題.
一、可以用待產盒裝些蘋果螺(可以跟網友要,因為太會生了,fb的社團很多人會送,無品孔雀魚也是)
每天餵一點點魚飼料(用香魚飼料就行,超便宜的)給蘋果螺吃,讓他大便養菌。
蘋果螺太會生了,如果沒用待產盒隔離,怕到時你的水族箱會跑出一堆螺。

二、用含有活性炭的濾材濾水一下,水質變清就馬上換掉。不然水中的礦物質、臭味、鈣全會被吸附走。
水中礦物質太少或水太軟對魚也不是件好事。

三、上面的泡沫可以用魚網撈掉,水質出問題才會跑出泡沫,水穩後就跑不太出來。

上面的動作可以加速你水的穩定性,從你的照片看起來,水還不穩,硝化系統還沒完整(完整時水會變清澈)或是因為沒食物,硝化菌死太多水變霧也有可能。(硝化系統不是靠水草建立的,有人是靠魚屍、蝦屍提供硝化菌食物,我是靠螺大便)

我不確定我的做法是不是對的,這方法是當初一個養魚多年的朋友是這樣教我的,可以試試。

waterkao wrote:
---------...(恕刪)


沒看到你有過濾系統
沼澤缸之家有些東西沒寫進去

你養魚跟生物一定要有過濾循環系統,沼澤缸之家有圖,但文字中都沒寫到
下面只鋪泥土養魚跟蝦都沒問題都能生生不息,
重點是你土下面水有沒有循環,簡單說就是泥土下面不是只有泥土,要做手腳的,大自然中池塘下面也不是只有汙泥,他還有石頭還有過濾層,而且水會循環的,上面新水下來,下面水會流動不是死水
這部分沼澤缸有說明在介紹國外理論的部分,但你在他的實驗中他沒說出來,這部分可能是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會失敗,甚至有人只能維持3年的原因

但現在你土都鋪下去了,重用很麻煩,要重新翻缸做底濾,這樣太累了

輕鬆補救法能想到的就是去一般的五金行買一個10吋過濾瓶濾水器用的外殼+5um 10吋濾心然後去買一個揚馬或沉水馬達,你設計成直接抽水入濾瓶過濾後在重新流回缸中,如果能改成讓水先流過你的土再抽出來是最好,沒有的話也沒關係

馬達的抽濾水能力大概600~800L即可,太大會暴衝,太小推得慢,這樣濾瓶250+濾芯24+馬達200~400間然後買管配大概6~700絕對搞定

水管配件到水管行去買接頭+管子(一般接三分或四分即可主要是配合你的馬達出口徑,濾瓶口徑,你的接頭或是管閥(調節水量))
這樣很省

原因:你沒過濾系統,所以你的缸中只能養植物,要生生不息,要養生物,但生物的水要經過循環讓硝酸菌+亞硝酸菌+厭氧菌發生功能,然後植物再發生功能

可是你的菌種現在在你缸中能依附生長的地方太少,所以無法將缸中生物的氨處理完(而且你水中白茫茫的一片,這表示你缸中的水很混濁消化菌完全不足這是不能養生物的),然後產生的廢物讓植物處理(對植物而言就是養分)

5UM的濾芯就是用來過濾大的雜質包含泥沙,順便過濾掉缸中的不要的微生物這包含了寄生蟲跟白點蟲等

而且這個濾芯不要買太好,因為要它長菌,5um的孔徑比各種生化球或是神奇磚還要更細,能養很多的消化菌種在裡面生活,那你問水流不動了怎麼辦,當水流減少時,就把濾芯拿出來,不要丟掉,用刀片一割,撥一層下來,可以繼續用

我一般是買兩個輪流用,一個濾芯撥3次以上完全沒問題,我有用到撥了5次的還在用

以上給你參考

看了你的啟動,難怪有不少人看了沼澤缸之家也沒用

PS:不要用活性碳,活性碳只能除色,除非你買合適等級的活性碳才有吸附重金屬功能,但你養草缸重金屬一般跟你沒關係,用5UM一般飲水濾芯即可


--------------------------------------------------------------------------------------------------------
引用nickmail1971前輩的發言

就是去一般的五金行買一個10吋過濾瓶濾水器用的外殼+5um 10吋濾心然後去買一個揚馬或沉水馬達,你設計成直接抽水入濾瓶過濾後在重新流回缸中,如果能改成讓水先流過你的土再抽出來是最好,沒有的話也沒關係
馬達的抽濾水能力大概600~800L即可,太大會暴衝,太小推得慢,這樣濾瓶250+濾芯24+馬達200~400間然後買管配大概6~700絕對搞定
水管配件到水管行去買接頭+管子(一般接三分或四分即可主要是配合你的馬達出口徑,濾瓶口徑,你的接頭或是管閥(調節水量))
--------------------------------------------------------------------------------------------------------


我剛剛在網上看了一些想確定一下不要再走錯路,需要你幫忙鑑定一下東西選對了嗎.

對了再說一下,我的魚缸現在是有過濾跟增氧泵的...


沉水馬達

10寸濾芯

waterkao wrote:
---------...(恕刪)


已私回
waterkao wrote:
---------...(恕刪)


又是一個網路養魚法的受害者
過濾如果只要一台泵浦就能解決
就不會一堆人失敗了
没有培菌空間才是問題所在
上面的Nick大就提醒你培菌的空間要有
以4尺缸來說
過濾培菌的空間要有一定的規模才行
除了物理性過濾
生物性的過濾才是重點
種水草不是只種水草不養魚就行
還需要不少工作用的魚蝦來協助除藻及提供水草所需的氮肥
底土能提供的氮肥有限
用完就没了
水草和藻類本來就是互生的關係
看誰長的比較快另一方就會較弱勢
他們都會消耗你的氮肥
看看你目前照片的水色(白霧)
根本就還没建立起穩定的水質
一個理想水草缸的水色是呈全透明的晶瑩剔透感

每種器材都有其必要性
在你根本就不了解每樣器材的功能就想省略
說是實驗,但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實驗什麼嗎

A魚缸:
盛裝水體,水量愈大,愈容易稀釋有害物質,水質愈容易穩定

B過濾:
由泵浦提供動力,種類有圓桶、底缸、上部有。盛裝濾材,具備物理過濾及生物過濾功能,內部需要足夠的濾材讓好氧性微生物分解氨,製造氮肥

C燈光:
提供照明,及適合水草生長的波長供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需做到定時、定量,地球上的生物皆照日夜的規律生長,水草和魚也相同。

D底土:
水草根系及少量微生物的附著空間,需注意厚度,太厚底層易產生厭氧狀態,產生硫化氫危害生態。太薄水草根系無法附著。

E水中溶氧來源:
1. 由空氣和水面接觸產生。2. 空氣泵浦。3. 水草光合作用。

F水中消耗溶氧:
1. 水草 2. 魚 3. 微生物 4. 水中溶解物質

G水中的CO2來源:
1. 魚呼吸 2. 水草呼吸 3. 微生物分解產生 4.人工添加,因自然產生速度會不足水草使用,因此需考慮人工加入的方式。

H水中的氮循環:
餵食及魚排洩的氨,再經由微生物分解轉化成NO3、由植物吸收成為水草氮肥來源。

I水溫:
受到水溫影響的有溶氧,水溫高則溶氧低,水溫低溶氧較高,魚和水草也有適合的生長水溫

當以上所有的條件都能達成平衡時,自然就會有一缸漂亮的水草和健康的魚
以上的條件少了任何一個,平衡就會消失。生態就會失效,結局是可預期的倒缸。
真的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讀個網路文章,没有詳細了解內容就自稱要做實驗還認為能成功

只有使用來源的不同,但基本需求條件缺一不可。

以上的條件你掌握了幾個?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