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養的泰國蝦(小蝦)活動力明顯下降、常常不吃東西,碰她也不跑(以前一靠近就會反應很大)。不知道是因為斷了一隻螯不平衡還是什麼的關係,會側躺和側游。身體上有不明絨毛狀的東西附著,本來只有背上一點點,現在蝦頭上也有,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我弄一點起來看,看起來是透明但有點黃。蝦頭的兩側和腹部兩側看起來有剝落的感覺。
我是把她養在小時候放積木的大塑膠箱裡,有用小幫浦,水是用自來水,有時候水溫太高我會慢慢一點一點的放冰塊進去,再把她放進去(接近28、29度時她常常會想要爬出水面),水溫在23~29度游移,會到29度是因為夏天水龍頭打開最低差不多就29,會降到23是因為家裡一直開著冷氣,家人不願意把冷氣關掉,我量水溫會儘量讓水維持在25、26度。
我有上網查一些相關資料,現在覺得最有可能的是1:白斑病(癥狀:病蝦攝食量大減,甚至停食,行動遲鈍,彈跳無力,浮遊于水面或伏于池邊水底不動,頭胸甲及腹甲易剝開,病蝦體色往往輕度變紅或暗淡褪色,體表粘附污物,典型的病蝦在甲殼內側肉眼可見白斑。 )
還有2:累枝蟲病(病原體是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的累枝蟲。病情嚴重的蝦,在體表經常有絨毛狀物。 在顯微鏡下可發現帶柄的累枝蟲。沼蝦幼體遭到累枝蟲的侵襲,會嚴重妨礙其攝食。 )
跟3:固著類纖毛蟲病(病因:由纖毛綱的多種原生動物寄生在蝦體內引起。主要種類有鐘形蟲、聚縮蟲、累枝蟲等。病癥:病蝦體表、鰓、附肢等表面附著有淡黃色棉絮狀物,當蟲體寄生在鰓部時,可使鰓變黑,鰓組織變性或壞死,引起細菌繼發性感染。體表感染嚴重時,阻礙青蝦脫殼,引起死亡。)
不過我並沒有看到明顯白斑,身上的異物都是絨毛狀的附著物,身體也沒有明顯變紅,鰓的部分也沒有變黑的感覺。食慾的部分,以前她可以一晚上吃掉五隻吻仔魚和一條差不多十公分的麵條,但現在有時候她什麼都不吃,或是只吃一兩隻小魚。
主要給她吃吻仔魚和油麵條,我昨天還有放蝦米。換水的頻率大約兩天一次,但是就算還沒兩天只要看起來髒髒的我就會換水。
雖然家人不是很在乎,但是我很愛她,她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希望有人可以幫助我,給我一些意見。
疾病介紹擷取自:觀賞蝦常見疾病 (網路資料) @ Denir - 丹丹's Aquarium :: 痞客邦 PIXNET :: http://interhaha.pixnet.net/blog/post/96128938-%E8%A7%80%E8%B3%9E%E8%9D%A6%E5%B8%B8%E8%A6%8B%E7%96%BE%E7%97%85-(%E7%B6%B2%E8%B7%AF%E8%B3%87%E6%96%99)
不過有幾點我想是養水族生物共通的點可以跟您分享
1. 直接拿自來水來用是大忌
一般自來水都需要放個三天以上讓水中的氯氣消散, 氯氣對水中生物來說蠻傷的
可能不會立即死亡, 但活體的健康狀況一定是會每況愈下
2. 水溫動盪過大是大忌
一般蝦子對於高溫的確不能適應(30度以上一般米蝦類就會開始死給你看)
泰國蝦我是不熟(因為平常都只拿來吃 XD)
但千萬不要用加冰塊這招
主要是要 "恆溫" 盡量保持在同一溫度
我看您文章中說的水溫在23~29度游移, 這蝦子到現在還活著也算是體質蠻好的
如果你覺得水溫過高, 冷水機又太貴的話
你可以擺個電風扇吹水面, 正常來說可以降個1~3度 (水冷效應)
3. 換水可以頻繁, 但一次不要換太多
一般我是一周換1/3的水量
如果你兩三天就換一次, 則換得水量應該更為減少
一般硬度(GH)是指水中的鈣鎂離子溶度,鈣鎂這種東西是蝦子需求蠻高的元素所以
如果鈣鎂離子較低通常稱為"軟水"
用軟水養蝦容易造成蝦子脫殼不完全,孵化容易失敗
而脫殼失敗通常就掛啦
有點像你長高的時候你老媽會教你多盒牛奶或吃鈣片的道理, 你如果鈣質不夠就容易長不高
對於蝦子也是一樣
一般其實自來水中就有一些礦物質了, 但前提是你要放個幾天讓氯氣消散
這樣用來養蝦也還OK
如果還想補充一些礦物質給他,你可以逛逛水族店或是網拍
一般會有一些水質調整劑可以買, 也不貴大約100~300 (如果你要挑國外大廠的可能會有些價位 XD)
礦泉水, 痾~ 我是覺得應該可以啦, 但這個也太花錢
不要用蒸餾水就好,蒸餾水沒有什麼礦物質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