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我覺得保障應該是在人年輕的時候,當身體有了狀況,無法工作的保障。

絕非等到年老60歲後,希望從醫療險得到什麼幫助。
因為那時候的每個月幾付,已經是九牛一毛了。


所以健康醫療險,要保障(賭注)的是壯年時候的意外或是病痛,以至於無法工作的補償。

我伯父(現在60歲)剛退伍的時候,保了壽險,過世後可以領回10萬...
那時候的十萬(40年前,民國58~60年),對他來說是是個大數字,可以做很多事。

但現在思考,如果他還可以活20年,到80歲,這個10萬元,可能只同等現在2萬的殘值了。

他還有另一個癌險,是癌症過世60萬,那時保險簽約時的60萬,也相當於現在我門所謂的壽險500萬的意思。但若等他到了80歲後,這份保障可能等值現在的12萬。

所以覺得,醫療保險,要保障的是現在,而非未來。
例如伯父於30歲的時候,身體有狀況,而保險幫助了他。這個才是保險的價值所在...

隨著時間流逝...約定的固定"數字",已經成為不可依靠的。

更別說一天3000元的幾付,到了我們60歲後,帳面3000元的殘值是多少?

30年後,3000元是否足以負擔一次大醫院的掛號費?
恩~確實是這樣

所以也有人說某些終身險的意義不大..
就是如此
autumn27546 wrote:

也有人說某些終身險的意義不大...(恕刪)
定期險其實也是有風險的,
雖然它一年一約、保證續保,
但並沒有保證條款內容不變.

不管是終身醫療險(日額給付)還是定期醫療險(日額給付),
這些本來就不是 C/P 值很高的醫療險(相對意外醫療、實支實付住院醫療).
有實際領過才能明白醫療險的好處在那裡

由於幫忙照顧家人住院的經驗
我認清住院是二個人住院,一個人接受治療,另一個人照顧你
投保不能只考量自己,以當時來講,我保了很高的醫療險及防癌險
一年醫療險及防癌險加起來保費約1萬4千元
一般住院日額一天是賠6千7百5(還不包括防癌或意外)

好幾年前曾住院過,剛入院時直接找護士說要住單人房
由於那家教學醫院,該層樓只有一間單人房被人住進
只好住雙人房

住院時,家人及朋友分別來照顧我,我不時會塞幾千元的零用金,讓他們買東西用
總共住了11天,有來照顧我的,平均一天我給3~4千元紅包,出院後總共包了4萬多元
住院費用我才付給醫院2萬左右
這樣散財目的,是要照顧我的人覺得,『照顧我,算不上是個負擔』

而這11天的住院及開刀,整個醫療保險理賠,我領了40~50萬元

再過9年,我終身型醫療、終身型防癌的保費就不用再繳了
你說醫療險有沒有用??

套我一句,當初投保時對保險業務員講(因他一直勸我保儲蓄險)
我這樣保,要嗎 我一輩子都不要住院,若一住院全領回來,畢竟人的一生那有可能不會住院
小弟絕對不是否定醫療保險的益處,而是深深覺得,醫療保險,保的市值壯年時期的醫療,而非退休後年老所需的醫療。

退休後,那些保障,可能只能負擔掛號費而已。
通貨膨脹是不變的問題,所以建議增額或分紅保單+定期醫療+產險公司的健康險之組合
才可維持一定的保障,參考看看!!!!
當某些保險員還是利用人家的老父老母來推保險,說再多也沒用。

我就是被老母硬是要保人情保搞的,

當時我不要說保險內容,連保險員都沒看過,文件也是老母要我簽名,還沒時間給我看、給我選擇要不要保。

沒辦法,我跟父母關係一向緊張,他們也習慣用命令我的方式,

糟糕的是兩個意見還不一致,老父很討厭保險,老媽又愛自己聰明,要給朋友人情保,

我要當孝子就沒辦法拒絕,還得配合老媽瞞著老爸保。

最近一次拒絕,是家裡要我付第二部車子的錢,

這是繼家裡房貸、車,之後的第二部車,只為了老爸的老外上司要來家裡過年。

就這樣,我媽記恨到現在,不時拿啥親戚吹牛要給他弟五百萬蓋房子啥的來刺我。

保險幹到可以不用當事人,只要打通人家老媽,利用人家親子關係緊張,就可以有業績…

他x的,我很x,但是還不能說啥。
“……尊重遠古的契約。以我的血和眼為證明。與我同生。和我共死……”
家庭失和
外人才能從中賺錢
見的多了
推保險有本事就找男主人
找老人跟婦女 嚇說 未來多可怕
專挑一個家庭的軟處下手呢

還通膨 這次全世界印出來的鈔票
有一大部分是去救保險公司的
有一家還嗆要全民買單
多少精華地區的土地被保險公司炒高
通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