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台北富時---
筆者雖然是個程式交易者,但主觀交易占筆者投資生涯更長的時間,而且筆者周邊也有採用主觀交易賺錢的朋友。在此,筆者以程式交易者的角度出發,告訴各位朋友程式交易相對主觀交易的缺點,而若採取主觀交易(手動下單),就應達到程式交易所不能及的部分,如此一來,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主觀交易者。
《停損風控額度》
這是筆者想最先提到的重點。筆者採用的波段程式,都有一口準備金較高的狀況,以一口大台為例,大概需要最少30萬元來預備可能虧損才算安全。交易的第一階段是找出獲利策略,第二階段則是將大資金投入這個策略裡(複製成功方法),因此來到第二階段的人,自然會在乎一口要準備多少錢才適合投資,因為這關乎最後報酬率是否會被稀釋的問題。
筆者台指的波段程式交易以此計算,在未使用資金控管模型下,始終一口單的平均年報酬率有100%左右。因此倘若做主觀交易,風控額度應該小於程式交易,才會顯得有利;因為主觀交易驗證時間無法像程式交易一樣長,而且受易受到操盤手心理狀況影響下單,相對程式交易而言是較不穩定的方式,在機會成本權衡之下,主觀交易者必然要有某項可取之處超越程式,而那就是「風控額度較小」。
這也是筆者不很建議主觀交易下波段單的理由。常聽到有人賺到一波大行情就高興得喝采?不,看筆者十一月到十二月的「JNo1程式」,一筆單十萬以上獲利,之前八月時也有相同狀況,波段程式賺到大行情可說是稀鬆平常。如果只就賺多賺少出發,主觀交易要贏過程式的穩定度恐怕很難;因為程式必然在每個大波都會吃到!
券商的自營部通常都只做當沖,一來是當沖不用顧及留倉風險,可以有效控管資金,二來是波段下單法的檢驗時間過長,要券商去等一個人半年,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拒絕那個人加入還比較妥當。大家不要拿市場基金作例子,有接觸過真正業界的人,都知道市場基金的報酬率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所以若是主觀交易者,建議大家以當沖為主,採用風控額度小的下單方式;若很堅持要下風控額度大的波段單,那大家可以和筆者目前公開的程式績效比較看看,畢竟投資就是要賺錢嘛,花時間力氣如果沒得出較好的結果,似乎有點矛盾?
《Tick Trade短線單》
從資金管理角度切入,建議以當沖短線作主觀交易的理由上述已解釋了。接著筆者想在提及第二個主觀交易的優勢──也就是短線單Tick Trade。所謂的Tick Trade,就是每筆的停利停損通常不到10個tick,做極短線高頻進出的交易。券商自營部非常需要的就是這類人才,因為這種交易方法對公司來說有兩大優勢:
大家不要以為公司要的只有會賺錢的人才,公司其實更需要「會留在公司替公司賺錢」的人才。所以Tick Trade交易員不僅能達到資金管理者夢寐以求的風控額度小、獲利曲線平穩上升的要求,而且他們受限於下單速度的關係(不夠快就會有滑價成本),往往只能留在公司發展。
當然,筆者並不是說主觀交易一定要是這麼高頻的交易,但程式交易用散戶下單系統,通常很難做到平均一天進出超過三筆,大家只要計算一下成本就知道了。套裝軟體的程式交易,無法在盤中即時變化反應進出,這時惟有依靠人為判斷做短線下單,搭配形態學經驗或基本分析資訊,才能在當沖市場上獲利。
筆者認為,主觀判斷相對程式來得有彈性的優勢,在停損額度小的狀況下才能有效發揮;若波段交易停損停利的模糊地帶太大,彈性思考只會讓人猶豫不決。因此筆者私自認為,若是還未建立穩定交易策略的主觀操盤手,往當沖交易發展會比較適合,一方面也是基於風控額度小比較容易獲得公司和金主青睞的理由。同時,若主觀交易的風控額度太高,那就失去投資價值了,因為程式絕對比人為下單要來得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