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前總統於《台灣的主張》一書中提到:「儘管最近的情況似乎有所改變,但一般日本員工還是不會輕言辭職。他們通常會堅守工作崗位,學習全套技術,工作穩定性很強。」

閱讀這段文字時,
給了我關於台灣薪資停滯之因的某些靈感,
在提出我的假設之前,先給諸位看看李前總統對於自己台灣人的看法。

李前總統如此描述:「反應敏感而快速,是台灣人的一大特色
(插個話:反過來看,台灣人做事缺乏系統,隨興成性,
不重視細節部分,容易在某個環節出錯,導致日後自食惡果。),
一般企業員工如果認為工作環境不佳,便會立即辭職。
而企業家在投資方面亦復如此,
如果認為某項投資無法賺取利潤,便立即轉移資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台灣屬於移民社會,
因為缺乏深厚的認同感,因此島上的人民偏向操作投機行為。
這樣的經濟體,在普遍困窘的時候,由於危機意識高漲,為了生存,易於形成有難同當的想法。
可是等到擺脫了貧困,逐漸形成小康社會,中產階級也日漸增長;
社會喪失了共同的敵人-貧窮,群眾也就日益漸行漸遠。
始終受限於許多因素的隔閡,諸如族群、省籍、財富與社會地位等因素,
有福同享的情感無法建立,社會發展易陷入自相爭鬥的紅海戰場,
我認為這就是當今台灣社會所必須認清的前因後果。

當然,時代已經進步到這處,
我們只能接受。
然而過去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認為「危機意識」的缺乏,是現在人應該著眼的部分。

因此,關注薪資成長停滯的現象,
我以以下的假設拋磚引玉,
希望得到迴響,能夠針對這個切身的問題,進行討論。

假設:「由於台灣人的工作流動性大,因此低薪的工作始終不乏遞補者。
然而綜觀全局,實際的情形為薪資陷入停滯,甚至是倒退的求職者,
缺乏對突破的強烈自覺,不願規劃培植自我優勢的計畫,
因此只能在相對低層的工作圈中,持續漂泊,如同逐水草而居的牧民。
當企業開出低薪,卻依然吸引求職者洽談,
對於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來說,
本來流動性就不低,
實在沒有理由浪費更多的籌碼,
來留住求職者。
總而言之,此種不能善盡自我管理的人,
一定程度助長了薪資停滯的現象。」

最後,我想直接不負責任地指控教育。
教育,
就是台灣經濟陷入失落的重要原因!
文章關鍵字
台灣主要能創造外匯的非服務業中階工作可以說非工程師莫屬

因此台灣薪資成長停滯的關鍵,非針對工程師薪資去探討不可

(1)工程師薪資成長的停滯,原因是企業毛利率隨著競爭而下降..

(2)而企業毛利率的下降關鍵在於台灣的企業失去創造價值的能力..

(3)企業失去創造新價值的原因,在於最前線的研發,設計人員失去賣命衝的動力

(4)近幾年最重大的改變莫過於分紅費用化..

分紅費用化基本上是合乎公平理想的,但是如同共產理想的失敗,

齊頭式公平看似合理,卻同時消滅了努力的動機,往往無可避免的會導致競爭系統崩潰的災難..


如果說企業是一株植物,研發設計人員便是植物的根..

將大量的養分灌注在根上,固然並不公平,但是唯有強壯的根系才能進行大量的採集,

並進而支持龐大的系統的成長..


分紅費用化之後,企業的毛利率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漸漸陷入停滯與衰退..

許多知名的科技大廠,沒有創新的衝勁與動能,也就無法改變格局對抗外來的競爭,

毛利率不但沒有因為分紅費用化而上升,反而因為成長停滯隨著對外競爭快速的萎縮,

因為根的萎縮,知名企業一一地倒下..

股票投機客從根中抽走了養分,最後企業倒塌股票崩潰,反而傷得更深..

最後如同歷史上的教訓,公平固然理想,但分紅費用化,殺雞取卵唯一帶來的只有均貧..
台灣企業是很有競爭力嗎 ? 連技術來源的日本都被打趴了 ...

還不如多花腦筋思考一下在這個中韓崛起的年代, 台灣怎麼轉型

成金融或服務業比較實在 .... 台灣觀光產業這幾年成長倒頗大 ~



當然, 面對現實是很痛苦的 ~ 所以說跟著媒體起舞每天照三餐痛批政府無能老

闆沒良心倒不失是逃避面對現實的方法之一啦 ~~~
(01)政府政策面
政府對於每個新興產業的扶植,不外乎補貼、金援、減免稅負、降低貸款利率...等等,
卻無完整的配套措施,導致近十多年所發展的科技產業,僅侷限於部分企業成長與獲利,
我們舉南韓從網路泡沫到金融風暴以來的其一政策:
(簡單一點的說明)
韓國與台灣政府一樣扶植產業,一樣給予部分補貼、減免稅負、降低貸款利率...等等,
但是韓國政府的政策夠完整,他們要求生產機具、管理設備,小到辦公室、文書用具...
都需要固定的比例採用南韓國內的物品,這樣長期而為可以拉高國內的技術與就業機會,
甚至可以扶植其他產業起來。
反觀台灣...唉!!
(02)資方獲利面
還記得20120823晚上某財經台的節目內容,談到國內太陽能產業的問題,
台灣的資方總是只看到自身獲利多少,注意喔!!自身=boss&股東,
還記得看過一篇報告,(正確比例不太記得)
台灣的企業賺錢100元,boss&股東70%,稅金1x%,勞方1x%
國外的企業賺錢100元,boss&股東2x%,稅金3x%,勞方4x%
這樣很明顯了吧!!
還有最近再吵基本工資,我真^!@#^!#$的火大!!
資方一直再說會撐不住,現在景氣很差,但是我從沒看過景氣好的時候加薪多少。
(倒是我很好運,公司今年年初加薪12%^.^)
但是我們常常看到富二代結婚辦的多豪華、多會跑夜店,
但是我們總是看到大老闆買了多少豪宅、跑車銷售反而成長,
別說只是新聞,小弟我從事建築業,看過太多有錢人帶著小孩來買房子,
小孩子還沒工作,卻由家長買個數千萬、上億豪宅給小孩=.=
還有富二代每個月換一台跑車=.=
真是OMG...
其實台灣現在都只靠著外銷再提高經濟成長率,
台灣的內需有多久沒有提升了,整個一灘死水,
如果國內平均薪資高,民眾消費是不是會提高,
這樣是不是錢又賺回BOSS&股東的口袋,
雖然小弟我不是學經濟的,但是個人淺見認為這應該沒錯吧!!
比一下新加坡、香港、日本、南韓的收入與支出吧!!
如果薪資從真的實質成長,還有那麼多民眾喊物價高漲嗎
(又是小弟淺見,物價高漲是普遍的,畢竟資源越來越少)
(03)勞方素質面
近十多年的教育改革還真^@^@^@G@!#&$#G的慘,
家長總覺得萬般讀書大,導致大學一間一間開,技職一間一間少,
導致大學升學率居然高達70%~100%,
哇靠!!我看全世界就台灣大學生比例最高=.=
這麼多大學生,真的每個人都在大學裡面好好學習嗎!?
還是"由你玩四年",搞不好還五年、六年、七年....
從以前國外就開始缺乏技職人才,結果台灣卻反其道而行,
雖說政府政策需要檢討,但家長們不需要檢討嗎!?
尤其現在更慘,小弟我69年次的,從小就是打出來的=.=
雖然現在還是小小的職位,少少的薪水,但畢竟還是努力出來的。
現在流行愛的教育,打也不行、罵也不行、罰也不行,
甚至許多小孩犯錯,母親還會跑到警局維護。
真不知道該說啥!?
再則,雖然現在台灣的前景不明,
但還是有部分人士被國外花高薪挖腳,
為何我們不是那些被挖腳的人阿!!
(小弟不才,目前也正在努力成長中)
這麼多人有大學學歷,是不是該增進自己的專業,統合自己的能力,才能開創自己的康莊大道!!
(尤其昨晚看到新聞有人要宣傳電影居然是希望大家以訛傳訛來看電影,我真的是......無言)
============================================================================
以上均是小弟的淺見,若有不當言詞,多有得罪,請見諒^.^
yuki2030 wrote :台灣主要能創造外匯的非服務業中階工作可以說非工程師莫屬

因此台灣薪資成長停滯的關鍵,非針對工程師薪資去探討不可

(1)工程師薪資成長的停滯,原因是企業毛利率隨著競爭而下降..

(2)而企業毛利率的下降關鍵在於台灣的企業失去創造價值的能力..

(3)企業失去創造新價值的原因,在於最前線的研發,設計人員失去賣命衝的動力

(4)近幾年最重大的改變莫過於分紅費用化..

分紅費用化基本上是合乎公平理想的,但是如同共產理想的失敗,

齊頭式公平看似合理,卻同時消滅了努力的動機,往往無可避免的會導致競爭系統崩潰的災難..


如果說企業是一株植物,研發設計人員便是植物的根..

將大量的養分灌注在根上,固然並不公平,但是唯有強壯的根系才能進行大量的採集,

並進而支持龐大的系統的成長..


分紅費用化之後,企業的毛利率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漸漸陷入停滯與衰退..

許多知名的科技大廠,沒有創新的衝勁與動能,也就無法改變格局對抗外來的競爭,



毛利率不但沒有因為分紅費用化而上升,反而因為成長停滯隨著對外競爭快速的萎縮,

因為根的萎縮,知名企業一一地倒下..

股票投機客從根中抽走了養分,最後企業倒塌股票崩潰,反而傷得更深..

最後如同歷史上的教訓,公平固然理想,但分紅費用化,殺雞取卵唯一帶來的只有均貧.....(恕刪)


分紅費用化只不過讓企業的實際用人成本現出原形,長期低估薪資,讓企業不思創新研發,造就了一堆毛利率不到三趴的巨型垃圾企業
台灣走日本先前的路 ..

reverse => COPY ...
對於自創品牌 還新應用沒做到 ..

拿 iPAD 來說 , hardware 對台灣來說是強項 ,但台灣一直忽視軟體人
也不重 firmware 人機界面 engineer .

很多都學半套..
台灣教改 就是看到國外 , 天真拿來說 多元入學 + 推斟 ..但大家都忘.
台灣人喜歡靠關係 走後門 .

教改多年只是出創造出過多大學 ,把大學生素質降低到高中生 .
偏偏 以前技職須要高職生 ..或許不夠 smart 但肯努力去做基礎 .
現在失去高職 .. 一堆大學生 大家眼界高 ,誰去當 黑手??

每格行業都是須要基層 ..
錢不多 但 扎實 ..配上上面夠靈活的主管 .

現在一堆大學畢業寧可去賣房屋 ,多好賺 .

再來 , 房地產吸了太多人材 .
但真的有辦法活絡經濟是 製造生產 .房地產只是火車尾工業 ,確忘以火車尾
當火車頭 ..

火車頭在前努力 , 丟煤去鍋臚前進 , 火車尾 就吸收一些輕鬆 ..
現在火車頭沒 .
我們改火車尾看看吧 .
別討論提過 有人花上億買古董 , 古董也是如此
會增值 但是是人為 做起來 .. 否則地上石頭不但是天然的 (鑽石就說天然比 人工鑽好)
還是歷史久 , 如果和隕石比 .

隕石可比林百里的上億古董還貴 . 更比地上挖鑽石貴 .
天然 .. 40多億年 , 還有天上掉下來的 . 只是沒人炒作 .


這個問題討論了很多
但是很少觸及核心

重點在
1.台灣不是國家
2.更糟的在海島

簡單的想法
誰能夠把蘭嶼居民的收入搞成台北的收入?門都沒有

台灣之於亞洲,和蘭嶼之於台灣是一樣的。
也許就是島民的心態,
從上到下,越來越沒有人願意苦幹實幹,好好做好札根的事.
大家只想短期的回報.

大部份的民眾與個人,能顧好三參溫飽,就很辛苦了.
有能力看得遠些的大企業經理人/政府官員又短視近利,只想在自己任內收割成果.

看在民眾眼內,上行下效,就慢慢是這般現況了.

不禁想起很久前的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 .....
今昔相較,............................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leftsurvivor wrote:
也許就是島民的心態,...(恕刪)


如果斷了這些官員的後路

我保證台灣的官員會好好的幹!

福利太好 導致可以把兒女送出國 自己拿雙重國籍

這是台灣不小的問題

問題在於雙重國籍

以前沒人力銀行這萬惡鬼東西
現在若加上人力淫行的獲利抽成
勞保/加給/阿里不雜

應該算小成長,也不致於倒退或停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