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韓能,台灣為什麼不能?」的警語,一直是產業界自省重點,然而,摩根史坦利全球暨新興市場投資主管盧奇.夏瑪(Ruchir Sharma)在9月出版的《誰來拯救全球經濟?》一書中,則直接點出「為什麼台灣不是南韓?」挑明代工天王台灣何以遠遠追不上擁有自有品牌南韓。

 14年前,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時,韓圓重挫,40%南韓大企業倒閉,南韓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借了580億美元紓困,當時即將破產的南韓大企業打3折向台灣求售,台灣還不屑一顧。14年後,風水輪流轉,許多人開始說南韓是「亞洲的德國」,是亞洲地區高階製造標竿,取代過去扮演這個角色的日本。

 如今,面對這個亞洲的德國,台灣已失去較量的實力,而是要謙卑地看清楚南韓迅速茁壯的關鍵,才能在持續的競賽中,扳回一城。

 針對「台灣為什麼不如南韓?」的議題,夏瑪在書中為一一為台灣產業界指點迷津。

 台灣 油電雙漲惹民怨南韓 海外建油廠賺外匯

 首先,從民生最關切的油電問題,直指核心。最近,台灣油電雙漲帶動物價大漲,引發民怨沸騰;而同樣依賴進口石油的南韓,卻靠著優秀的營建業到海外興建石油設施,為南韓賺進大筆外匯。

 除了資訊產業外,南韓營建業發展迅速,在1970和1980年代,南韓政府鼓勵本土鋼鐵與石化業時,營建業也致力於發展工廠營建與工程的專長;如今,南韓營建業將此專長靈活運用於海外,雖然南韓沒有石油,但營建公司卻透過近幾年的油價飆漲,獲益良多,因為它們是建造石油設施的全球領導廠商。

 台灣 富豪資金外流南韓 人民捐金飾還國債

 再則,觀察資金動態和兩國民族性,更是決定產業競賽勝負的關鍵。

 過去10年來,台灣富豪大多不願投資國內,而是快速將資金移往海外,估計每個月約20億美元外流,主要投資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或是加州房地產,資金持續外流的結果之一,就是每次世界市場泡沫破滅,台灣投資人似乎總是會輸掉一把,從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事件就可以看出這種趨勢。

 相較於台灣人不願投資國內,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超愛國的南韓人甚至無私地拿出私房金飾救國,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3年內還清580億美元國債。向IMF貸款的恥辱感,刺激首爾一波波反全球化的街頭示威,同時也激起一個快速扭轉經濟頹勢的全國運動。

 當其他受創國家的人民(包括台灣)將財富移到開曼群島避險時,南韓人開始動員償還外債,大排長龍捐出他們的金飾。當時,南韓政府任由40%的南韓大公司倒閉,其中包括大宇(Daewoo)等知名跨國公司在內,還有許多公司被轉賣給新業主。

 夏瑪在書中強調:「擁抱創造性的破壞」就是南韓超越台灣和日本的原因,舉國進行大整頓,為南韓財團迎向世界奠定基礎。而自2004年至今,南韓包括手機和液晶電視螢幕等資訊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大約增加一倍,比重約為30%。

 台灣 上市公司普遍分發股利南韓 股利少 資金投入研發

 一向最受股東喜好的股利分發,卻決定企業投注研發經費的多少。

 南韓大企業比台灣大企業更少支付股利,但這使他們擁有雄厚的資金,可以花在研發和對未來成長的再投資上。這並不表示南韓製造業的成功可以永續,只是說,南韓的全球出口策略,至少還有足夠潛力,可以再持續一段時間。而且,南韓企業有自己的研究團隊,僱用龐大的研究人員,並把研發支出占GDP的比率,由10年前已經很高的2.6%,到2009年時提高到3.7%,超越日本的水平。南韓的研發支出大部分投入在科技與汽車上,這可以解釋現代和起亞汽車為什麼能在美國和全球市場令人刮目相看。

 台灣 代工天王 幫蘋果、惠普打工南韓 自有品牌 三星、LG、現代汽車

 多年來,台灣的經濟奇蹟仰賴替全球大品牌代工,雖然一再強調開創自我品牌,卻未見表現;而同時間,南韓的手機大廠三星、LG積極搶占市占率,誓言與蘋果爭世界第一;現代汽車更是花了20多年時間,挺進美國市場前茅,威脅到日本豐田老大哥。

 夏瑪在書中特別描述現代汽車奮鬥史,可作為南韓創立自有品牌的代表作。對許多新興國家來說,打造一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民車」,被視為登上世界舞台的終極象徵,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俄羅斯、南斯拉夫都失敗,只有南韓嘗試成功。

 1986年現代決定跨入北美市場,努力10年,現代曾被譏為1970年代慘敗的南斯拉夫汽車品牌Yugo的南韓版,日本豐田汽車主管則貶斥南韓對手只能與豐田二手車競爭。

 現代非但不撤退,還決定繼續深入美國市場,他將目標設定在:建立可靠且價格低廉的汽車信譽,致力於加強品管,並在1998年決定提供「10年保固期」,是當時其他製造廠提供期限的2倍。美國媒體形容這種條件為瘋狂之舉,卻成功地為現代汽車打下自有品牌的江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4/112012091800236.html
文章關鍵字

owan29 wrote:
近年來,「南韓能,台...(恕刪)


台灣的主管,出生個早幾年,就這樣卡到位,然後就不長進,擋住人才的機會,要不然就是壓榨下面的,自己早早下班. 三爽的主管,能力要是不行,肯定被拔掉. 這就是差異
不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

[代工天王台灣何以遠遠追不上擁有自有品牌南韓]
品牌才是王道.

台灣的...
天份不足.文化未開.奴性太重.教育僵化.機械思考.

沒幾個人知道怎麼做品牌
會做的又被挖走了

剩下的拼命想用代工的腦袋做出品牌
當然是死路一條

此問題無解~~哈哈
哪裡拼不過..
官員無感誰能比!
官員貪污南韓能比?
公務員福利南韓能比??
國營企業無績效壓力南韓能比???
22k南韓能比????

owan29 wrote:
近年來,「南韓能,台...(恕刪)


因為台灣是個小島,綜觀台灣歷史,不是被統治,就是被遺棄

住在這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你要怎麼拼得過民族性強的國家?

以前喊著反共的團體,現在卻是聯共最麻吉的團體,時間也不過經歷三四十年

你說住在這的人,要怎麼培養自己的強大民族性?

跟南韓拼?真的是下輩子
I trust everyone,but I don't trust the devil inside of them!

anthonykang wrote:
因為台灣是個小島,綜觀台灣歷史,不是被統治,就是被遺棄

住在這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你要怎麼拼得過民族性強的國家?

以前喊著反共的團體,現在卻是聯共最麻吉的團體,時間也不過經歷三四十年

你說住在這的人,要怎麼培養自己的強大民族性?

跟南韓拼?真的是下輩子


說的好,光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是不是一個民族,就有不同的答案,

如何培養民族性?

只能期待台灣人持續不斷自我辯證,自我追尋。
官員沒能力沒魄力
企業家沒有提高價值得腦袋,只有壓低成本的思維
勞工沒有反抗的意識,有抗議行動的都是國營事業與化工事業,所以從事這些事業的人薪資都比較高
Tom Jhunan wrote:
只能期待台灣人持續不斷自我辯證,自我追尋。



+1...我是不是我的我
owan29 wrote:
近年來,「南韓能,台...(恕刪)

台灣太多阻礙因素了.不是單靠政府就能改變的.
無解.....


南韓的手機大廠三星、LG積極搶占市占率

台灣..HTC是中國的品牌....砲!砲!砲!酸!酸!酸!...怎麼比啊
韓國人民的砲口是對外
台灣人民的砲口是對內
光這點就輸的一塌糊塗, 怎會拚的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