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明天就上天堂.您放不下的事情有哪些?(不見得跟保險有關係)
2.如果用最經濟且有效的方式.解約您的疑慮?(保險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保險不可能包山包海)
3.如果其中某些最佳方式是投保保險.請問您要保障的有哪些人?(除了自己.還有誰)需要多少錢(保額)?
4.如何在預算與需求之間.求得最大公約數.也就是在有限的預算下.將您擔心的風險由大到小儘量都保障到!切記不要讓保險費變成負擔!
如果您已經建立了正確的保險觀念:定期險優於終身險 .那麼請繼續.瀏覽下去.如果沒有.請花點時間讀讀這篇文章
資料來源今周刊767期.如果沒時間觀看文章.直接告訴您結論:
1.台灣人有夠呆:只買高保費低保障的保單.例如:終身醫療.終身防癌.把保險當成賺錢或存錢的工具
2.台灣人有夠好騙:買一些自己都不解的內容保單.發生理賠時.才發現沒賠.或怎麼賠這麼少
3.人身每個階段都要隨時檢視自己的保單.不是買了放著就好
4.業務員不敢告訴您的真相:
(1)收入與保費不成比例.每年在為保險費傷腦筋嗎?
(2)定期險的好處高過於終身險.但是業務員為了業蹟與荷包卻一直大力推銷要求轉換不適合的險種給保戶
試問您的壽險保障有500萬以上嗎?意外險有500萬以上嗎?有買醫療實支實付嗎?若不幸得癌症.您的保單可以理賠100萬以上嗎?
步驟一:最近兩個月是否就醫過(建議可以申辦自然人憑證.可以線上查詢)?最近兩年健康檢查(含員工健檢)是否有異常項目?BMI值是多少?是否有家族病史?
步驟二:請試算自己是否有未完的家庭責任
需要投保的族群:
1.社會新鮮人
第一:不留債給家人.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申請就學貸款人數越來越多.畢業即是負債的開始.因為.若社會新鮮人有未清償學或其他負債.都應納入壽險保障額度規劃.以免發生事故時債留家人(雖然繼承人可以拋棄繼承)
第二:表達對父母的責任.建議社會新鮮人以父母為保單受益人.至於保障額度.可依據每月給父母的孝親費為基礎.至少準備個10年.未來也應視薪資調漲而提升保障額度.以確保萬一不幸發生事故時.保險理賠金能因為對父母經濟責任增加而相對提升
2.有家庭責任.需要負擔子女教育金或有房貸者.尤其是三明治族群
3.被依賴生活之人或債務人
該投保終身還是定期壽險?
適合投保定期壽險的人為經濟較不寬裕需要較高保障的年輕族群.一來可以節省保費支出.二來則以滿足較高的保障需求.
不過如果您的業務跟您說下列兩種定期壽險的缺點.您可能要多多想想該業務員是否專業了!
1.定期壽險只能保到xx歲.之後就不能投保了.不能給您保障.譬如保到65歲.65歲之後還需要壽險嗎?還在當家庭經濟支柱嗎?還有房貸嗎?當需要壽險的理由消失了.為什麼還需要花錢呢?
2.買定期險.錢都給保險公司賺走了.何不買儲蓄險(終身壽險)同時存錢又有保障?買儲蓄險只會讓您的業務員業蹟和荷包滿滿.萬一發生風險時.其理賠金額跟所繳的錢差不多.低的可憐.根本喪失投保保險的意義本末倒置.很多人只會在意還沒有發生風險時.未來可以領回多少錢.卻從不想想為什麼要買保險!
適合投保終身壽險的人:
1.子女永遠無法自立(如疾病或殘廢等原因)
2.資產太多.需要用壽險保險金轉移給下一代(需注意實質課稅原則)
步驟三:請問交通工具是開車.騎車或大眾運輸工具?
如果經常使用的是汽機車.請注意不小心撞死或撞癱人的風險.因此建議投保第三責任險.目前死亡和解金額約450-550萬元.癱瘓最高有判賠2900萬的例子.記住開(騎)車不喝酒.喝酒不開(騎)車!(機車第三責任險可以買到500/1000/50.重型機車約1089元)
步驟四:根據最初四個問題的答案.在有限的預算下投保適合的險種與額度
1.意外險:如果公司有團險.請一起考慮.並根據自己的職業等級選擇適合的意外險專案.意外險保額需要多少.老實講沒有一個客觀的數據可以參考.不過建議最少保額要有300-500萬
2.定期壽險:最少投保的保額為房貸等貸款餘額.若有預算以步驟二試算出的額度會最好.責任重但是預算少的.建議一年定期壽險.預算較高者可考慮不同年期的定期壽險搭配出遞減式的定期壽險.主要原因.如房貸會隨著還款而其額度降低(也可以考慮房屋貸款遞減型的壽險).勞保投保金額也會提高等因素.或著也可以利用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拉高保障.另是否20.30年都需要高額壽險保障.則因人而異.
3.醫療險:由於二代健保的實施.建議以實支實付來規劃
建議:
第一家:如果已經有投保其他的保險公司.在原主約底下附加或拉高醫療實支實付(尚須考慮各家核保規則.其商品內容與保戶自己的體況等).至少其住院醫療雜費限額要超過5-10萬.如此可省下主約的保費.若本身無任何保險.可以參考富邦人壽.遠雄人壽
可收副本(避免高自費或全額自費的發生):中國信託人壽.中國人壽.全球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等等
自從健保局實施DRGs後.對於一般就醫民眾影響很深.了提升醫療品質.將會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不必要的住院.另外由於手術科技日新月異.原需住院才能施行的各項手術.未來變成門診手術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且完成後可馬上出院.在這樣的健保制度與醫學變遷下.您買的醫療險有理賠門診手術嗎?
翻開各家實支實付療險的品.目前於條款上清清楚楚明白例名"住院(門診手術)"醫療雜費及"住院(門診)外科手術"的共有六家.其他公司的一部份為理賠門診手術.只理賠"手術費用".但不包括門診手術必須的耗材費用.少部份公司是採用"融通理賠"政策
對於融通理賠這一點.其理賠範圍與項目並沒有記載於保單條款.因此保險公司有權於日後拒絻繼續給予融通.因為(保險是一種契約行為.契約是由條款所構成).當初該商品設計架構時.其費率精算並沒有計算進去.也可以說有些公司把這些融通理賠當成廣告費.因此"融通"理賠應看待帶成.沒賠是應該.有賠算賺到.因為就算透過各種管道申訴.也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另外針對有些保險公司只有理賠門診手術.如遠雄.是否理賠門診手術雜費.以條款來說是沒有(是否會融通沒人敢保證.個人會以條款為主)什麼是門診手術雜費,有些人可能搞不清楚.在網路上也有一些錯誤的答案.以保德信醫療實支實付條款上對於手術的定義為例.其手術係指(手術室及其設備使用費.手術技術費.手術材料費及麻醉費).其中手術材料費(有些醫院收據會開特殊材料費)麻醉費.甚至設備使用費等.在一般保險公司是列入雜費項目做理賠的.另外還有一種治療處置費(部份)這也算是門診手術雜費的理賠範圍.也是健保統計裡門診花費最高的一項.所以不要把門診手術與門診手術費搞混!
以下四家保險公司(另外新光.台灣暫不討論)雖於條款上都有載明門診手術與門診手術雜費.但各家條件與額度差額頗大.因此就各家的條款列舉說明.若只想知道結論者.往下看
中國信託人壽(無等待期)(摘錄)
第五條(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之給付)被保險人因第三條之約定而以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身份住院或接受門診外科手術診療時.本公司按被保險人住院期間內或接受門診外科手術時所發生.且依全民健康保險規定其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之下列各項費用核付
一.醫師診查費及會診費
二.在醫院使用之藥品(含醫師指示用藥).注射藥液及注射技術費
三.血液(非緊急傷病必要之輸血)
四.掛號費用及證明文件
五.超過全民健康保險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
第六條(外科手術費用保險金之給付)
被保險人因第三條之約定而以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身份接受外科手術診療時.本公司按被保險人住院期間內或接受門診外科手術時所發生.且依全民健康保險規定其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及不屬於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手術費核付,但每次各項外科手術費用以不超過其投保計畫之(外科手術費用保險金限額)乘以(手術名稱及費用表)中所載各項百分率所得之數額為限.
被保險人所接受的手術.若不在附表(手術名稱及費用表)所載項目內時.由本公司與被保險人協議比照該表內程度相當的手術項目給付比率.核算給付金額
第八條(住院前後門診費用保險金給付)
被保險人因第三條之約定而以全民健康保險對象身份住院診療或接受門診外科手術者.其於入院診療或接受門診外科手術前七天內.與出院後或接受門診外科手術後十四天內.因同一事故以全民健康保險對象身分門診治療時.本公司按被保險人門診治療時所發生.且依全民健康保險規定其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及不屬於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之費用給付(住院前後門診費用保險金)
4.重大疾病險/一次給付型癌症險:
建議:目前的防癌險有下列缺點:
(1)初次罹患癌症給付偏低 .將會受限健保制度.無法選擇有效的治療方式.
(2)目前癌症並不需要長期住院.加上DRGs制度的實施.因此防癌險的高住院日額.將可能發生看到到卻用不倒窘境.
(3)很多業務會提醒您防癌險是否理賠併發症很重要.但實際上各家防癌險的條款上規定必須是癌症直接引起的併發症才理賠.但如何判斷直接或間接?以往.有保險公司以副作用或後遺症拒絻理賠!
(4)不管是放射性治療或是化學治療.目前防癌給付偏低.大約在1-3千元間.而常聽到的標靶藥.就是化療的方式之一.一次只理賠1-3千.對於一個月要數萬元的自費藥.有何作用?且標靶藥為口服式的化療.部份保險公司還指定只理賠注射式的化療.其次.目前放射線治療的各式刀法.如伽瑪刀.諾力刀.電腦刀 .螺旋刀等.需要自費2-20萬.試問需要花錢投保理賠偏低的防癌險嗎?
5.殘廢險:以往大家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是意外才有可能造成殘廢.但根據統計卻有57.9%的殘廢.是因為疾病而造成的.
以上不敢說是所謂的全險.但是卻有可能造成大的損失的風險 .因此請根據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投 保保險即可.否則保險沒有買完.買夠的一天.
若有預算可以針對自身的財產.給予適度的保障.例如房子可以投保火險或地震險(部份產公司有推出居家險等.另外也不要輕必責任險的重要性)
==========================================================================
什麼是風險管理
什麼是保險
基本觀念是什麼
風險管理~~
主要是 風險評估 依評估結果 來決定以何種策略執行
風險評估 依照家庭背景 資產負債 健康狀況 經濟能力 未來遠景
...等等 納入要件.分析可能會面臨的風險 討論執行何種策略 降低可能的損失
風險管理,就是替自己做好風險的管理,
例如,財務風險、保障風險~~~~等等
意外不所不在,保險就是預防萬一風險來臨時,
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
若意外住院,那些醫療費,還有看護費、病房費等等,
甚至薪水,都可因為保險來做補償。
像我自己本身也是因為出了車禍才意視到保險的重要性,
若我有保險,我所有的醫藥費等等,都可以申請保險。
還有也是以防因意外而造成無法工作,
給家人負擔,不止沒有收入,還必須支出。
所以可以從平常就替自己做準備。
保險除了保障之外,還提供了財務規劃,
像替自己退休金、子女教育基金、購屋計劃、旅行金等等
把小錢變大錢,用時間+複利,來自己致富。
買保險 只是策略之一
例如 一位身價10多億的大地主 有需要買保險嗎?
答案是 : 不需要 因為其資產 無論是 醫療 或退休 都不愁
可以選擇 風險自留 風險自留也是策略之一 因自身可承擔
例如: 一位家庭成員5個 經濟來源是從事鐵工月收入4萬多的父親
就需要 以保險來分擔風險 其中又以意外險種為主要
================
基本觀念
風險需要評估 以輕重緩急 經濟能力 損失頻率 損失大小
來作規劃 是否購買保險 應購買多少保額 保費費用
如何規劃使 保險商品 俱有 彈性調整 能隨狀況增加減少
或是 風險自留 或是將物件出售將風險疑慮去除 ....等
買保險 必要先 風險評估 評估後 不一定要買保險
===================================================================
新生兒/小朋友保單規劃建議
要幫小孩投保保險時.請注意
1.父母保障優先.一定要先買足夠!保險中費是誰在繳?家中的支柱是誰?(若是雙薪家庭.請依比重投保保障)
2.小孩基本保障先用定期險做起來(設定20年)注意:用小錢換大保障.保大風險.未來保險商品如何改變.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到哪裡我們都不知道.如同台灣20年前並沒有終身醫療
3.用終身與定期險種差異所省下的保費.設法加速父母資產的累積.
您的退休生活是靠小孩是靠自己?啃老族您聽過嗎?
4.新生兒0歲投保終身醫療並不是最便宜.這部份大多數業務員都不敢提及的.
5.新生兒最怕先天性疾病(未必是遺傳).而先天性疾病有二種可能
A.出生後立即可見(如外型的缺陷像兔唇)或很快就出現症狀(如某些代謝類疾病)
B.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症狀或是甚至長大才會發病.所以建議趁懷孕前研究好投保內容.可以一出生報完戶口後就可投保
註:
1.新生兒投保條件:大部份的保險公司只要有身份證字號就可投保 .少部份必須超過15日.惟新生兒必須懷孕滿37周.體重必須重於2500克(依照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對早產兒認定.妊娠大於20週.小於37週生產者.或胎兒出生時體重大於500公克.少於2500公克者).且隨母親健康出院否則容易被要求延後投保.而自費篩檢則請自行評估是否需要先做
2.新生兒篩檢保險新制度:依101.09.19金管保壽字第10100062820號函辦理.自101年10月25日(含)起.有關新生兒先生性代謝異常疾病(11項)篩檢需排除等待期(目前絻大部份保險公司之醫療險,疾病有30日等待期)
3.102年3Q實施的政策
未滿20歲的未成年投保新規範
現行規定:凡未滿20歲投保.需1位法定代理人新簽.又分為2類:
1.根據民法規定.7歲以下屬於無行為能力者.因此投保時.需要1倍法定代理人親簽.
2.7-20則屬限制行為能力者.凡投保時.除本人外.需1位法定代理人親簽
新規定:要求未滿20歲的未成年投保.必須要有(雙法定代理人)親簽.保單才算生效
壽險業者看法:
1.新規範將增加壽險公司作業與時間
2.有子女的家庭.未必父母雙親同住.例如前往外地工作或分居等.將造成子女投保權益
3.由壽險公會整合業者意見.提出替代方案
保險商品投保順序
醫療險
醫療險分為日額與實支實付二大部份.部份保險公司還會多一種手術險.但個人認為不需花錢投保
1.醫療日額險:依住院天數申請理賠.住院幾天就理賠投保日額*住院日數.而父母親請假費用或是看護費用.則 可用日額險來轉稼風險.或也可以規劃另一家實支實付險.替代日額型商品.
實支實付險:依全民健保法第51條部份規定(如下表).所謂俗稱的雜費.可由實支實付險申請理賠
一.成藥.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
二.特別護士及護理師.
三.血液.但因緊急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必要之輸血.不在此限.
四.日間住院.但精神病照護.不在此限(部份保險公司為除外條款)
五.管灌飲食以外之膳食.病房費差額.
六.病人交通.掛號.證明文件
七.義眼.義齒,義鏡.助聽器.輪椅.拐杖及其他非積極治療性之裝具.
意外險
意外險費率與年紀.性別無關.與工作內容有關.可用產險專案來做加強
XX產險.兒童專案(自動續保)
由於小孩最大的意外風險在調皮.輕則跌倒碰撞受傷.重則.骨折.燒燙傷.另外尤其男孩子可能比較好動.因此就讀幼稚園.小學可能造成其他同學的傷害.如新聞所報導拿鉛筆搓瞎他人眼睛.或從後面將椅子拿開造成他人坐在地板上.造成他人骨折.甚至癱瘓等等...故責任險對小孩很重要!
重大疾病險/癌症險
小孩的終身防癌不重要.但是建議買定期重大傷病或一次給付型的癌症險(定期).因為保費便宜.且包含多種小孩較常見之(1)白血病(2)腦瘤(3)惡性淋巴瘤(4)神經母細胞瘤(5)骨癌(6)惡性軟組織肉瘤(7)生殖細胞腫瘤.(8)腎臟腫瘤(9)視網膜母細胞腫瘤(10)肝臟腫瘤
總結:
依照個人觀念規劃.新生兒一年的保費約在1.4萬.住院日額和意外日額可規劃6000-9000左右.且在30歲以前.其保費調整幅度不會超過1.6萬.記住保險是保障當下.不是保障未來.未來的保險規劃由子女自己決定.您只要改變消費習慣.把終身險和定期險省下來的錢.好好存下來或是投資您懂得金融品.讓自己的生活(退休)無後顧之優就可以了!
==========================================================================
會幫子女買保險的父母親愈來愈多,但你有風險概念、觀念正確嗎?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買到最適合孩子的保單?常見的兒童保險迷思又有哪些?
許多父母親每年為孩子繳了好幾萬保費,卻搞不清楚保額究竟多少、住院一天能獲得多少理賠。保險專家分析,一般父母不夠了解保險,常礙於人情幫孩子買了重複或根本不適合的保單,在「保錯對象」、「保錯商品」和「弄錯優先順序」三大錯誤決策之下,造成「高保費、低保額」的現象,最需要時,保單反而幫不上忙。《親子天下》整理兒童保險最關鍵的迷思與疑問,讓父母親聰明買好兒童保單。
迷思1 那種繳滿幾年就能全數領回的儲蓄險,是小孩最需要的保險嗎?
破解:未成年孩子最需要醫療險,其次為意外險與壽險,行有餘力才考慮儲蓄險。
孩子第一張保單就買儲蓄險是過時的觀念。一九七○年前,台灣國民所得低,又不太了解保險的意義,因此短年期儲蓄險(期滿領回保險金、期間身故無保障的生存險)是保險市場最風光的商品。直到現在,新型態的儲蓄險(期滿領回、期間身故有保障的生死合險)如郵政儲金仍相當受歡迎,父母親最常以此幫孩子儲存教育基金。
然而儲蓄險的保費高、保額低,儲蓄功能多於保障,存款利率常比銀行低,中途解約保戶虧很大,理財專家都建議以購買共同基金等其他方式幫孩子存教育基金。
======================================================================
12/30日加入版友ph1ph2的意見.我覺得她寫的很好.觀念很正確

這裡建議妳先思考新生兒對於保險的需求在哪裡?
是擔心住院花費太高(日額或自費藥物)?
還是擔心出意外造成重大傷殘的問題?
另外關於定期險與終身險能提供的保障內容不盡相同,
保費也有落差,而這部分要視自己的經濟能力來考量。
以保大不保小的前提下,我規劃自己兩個女寶寶的內容如下:
壽險-寶寶沒有壽險需求,但對於醫療險附約有需求,因此採用最低主約壽險出單即可。
意外險-分成兩個部分:壽險端買到200萬,產險端買到200萬(幼兒額度上限)
畢竟要考量的點在於發生重大意外時(燒燙傷或其他)造成殘廢後的經濟缺口。
重點:意外造成的殘廢是依照殘廢等級表上的比例來做理賠,
並非一旦造成理賠即可拿到400萬的理賠金,
因此在可負擔的保費預算中,我會拉越高越好。
殘廢險-現行雖有幼兒可單獨購買之殘廢險,但整體寶費支出。
目前已有幼兒可獨立出單之殘廢險與殘扶金商品,不用擔心附加在父母之下
到期(23歲)時必須強迫脫離保障,最高可以規劃到200萬保額。
若不幸造成一到六級殘,可申請每個月的殘扶金抵擋看護與後續的復健費用。
重大疾病險-目前幼兒適合的重疾險首選為法巴金健康,僅彰化銀行可投保。
防癌險-這部分的規劃見仁見智,我是以產險端來補強法巴的不足
投保新安東京150萬,在25歲以前年繳保費不到1000元。
原位癌理賠10%,非原位癌理賠100%
缺點:不保證續保所以當作補強用。
PS:重大疾病險不理賠原位癌,但防癌險會理賠。
醫療險-用兩家實支實付拉高住院時的雜費限額,這部分在升等住院上會比較吃香,
但須注意多家實支實付商品對於急診六小時並無明文寫上計為住院一日,
大部分急診時的自費項目不一定可以拿到理賠金。
PS:這部分的支出可大可小,對於寶寶我比較不在意,屬於可以負擔的範圍內。
我的重點會放在無法自行負擔的住院或門診雜費支出(ex:藥物十幾萬之類的支出)
終身醫療無論在理賠效益及保費上來看CP值不高,不會是我的首選內容。
在上述的規劃方向做出的內容(最高):
疾病住院:5,500/日
意外住院:9,500/日
意外實支:7萬(總共)
意外全殘:600萬
住院實支:24萬
住院手術:約18萬
重大疾病:100萬
罹患癌症:250萬
全殘扶助金:24萬/年
半殘扶助金:24萬/年
均為定期險。
滿15歲以前年繳保費:首年1.6萬;續年1.3萬。
這是我給寶寶最基本的保障,其他要再補強或是捨棄,等她們滿20歲時再說吧!
-------------------------------------------------------------------------
2/1
原來汽車強制險這麼好用!
關於汽機車強制險.您不可不知的...
1.很多人只知道強制險死殘給付200萬.傷害醫療給付20萬的保障.卻不知下列保障也都可以申請理賠哦!
2.發生重大車禍時.通常是由救護車將傷者送至醫院.而救護車的費用或是救助搜索費都可以申請理賠.
3.因車禍住院療養.無論是否雇用特別護士或家屬自行照顧病患.皆可申請看護金(每日1200元)--以30天為限.
4.若因車禍發生造成頭部.顏面部或頂部受損時.導致遺存明顯醜形(瘢痕.線狀痕.凹痕..)女性可理賠的比男性多喔.
5.因車禍而造成被當事人牙齒.掉落或其他損傷.每一顆牙齒最高可申請一萬元理賠金(最多賠五顆)
6.車禍若不幸發生對方肇事逃逸.或對方並無投保強制險的情況.被保險人亦可向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會申請補償金.事故發生二年內皆可申請理賠.
7.強制險理賠不分道路責任或事故當事人造成的過失.皆可申請理賠.但事故發生時請務必記得向警察報案.
【第3項補充】 住院或出院期間,醫生囑咐需要看護照顧,每日1200元,以30天內為限喔!
第3項醫療診斷書一定要叫醫生寫宜專人照顧或看護照顧字眼,有的醫生沒寫到就無法申請看護費!
(以上理賠內容請依各保險公司為主)
----------------------------------------------------------------------------
二代健保實施後,除了每個月要繳的健保費和以前不一樣以外,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的改變,可能有的影響是住院天數變少、醫療自費項目/額度可能增加、許多以前需要住院的手術也可以在門診完成,那麼醫療險該怎麼買會比較適當呢?
1. 住院天數變少,可以適當的減少醫療險日額額度規劃:
目前平均的住院天數已經下降到大約為13天,如果你的醫療險只有規劃日額的部份,能拿到的理賠金額可能會越來越少。
所以可以適當的調整住院日額的規劃,將保費支出移至可以轉嫁醫療花費的大宗–雜費開支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根據收據所載的支出補貼損失。
2. 自費項目變多,可以提高實支實付醫療險去因應:
二代健保實施後,由病患自己負擔的自費/額度都可能項目變多,另外,醫療方式不斷進步,很多新型態的醫療方式不斷出現,病患可能需要自費才能使用新的治療方式。通常這些自費就是醫療費用負擔的大宗,所以應該為自己規劃實支實付醫療險來幫忙。
(根據健保局的統計,住院醫療花費裡,病房費佔26%、手術費佔9%、其他雜費佔了64%)
3. 檢查目前的日額/實支實付醫療險是否理賠門診手術?
許多過去可能要住院才能完成的手術,現在都可以在門診完成了,所以保戶們要注意自己購買的日額或實支實付醫療險有沒有明確寫出會給付門診手術?要注意的地方包括a.若不在手術表內的門診手術,保險公司怎麼賠? b.實支實付醫療險的門診手術,是賠門診手術的手術費本身?還是也包括門診手術衍伸的雜費?
4. 利用一次性給付的重大疾病險或新式型癌症險轉嫁龐大醫藥花費:
重大疾病險以及新式癌症險的理賠方式是在事故發生時,理賠一筆理賠金,讓病人可以較靈活的運用、提高醫療品質。現在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罹癌,罹癌率之高以及罹癌後龐大的醫藥花費,真的值得在健康時花點時間研究瞭解,幫自己做好癌症保障,至少在不幸罹癌時可以讓自己的充裕的資金抗癌,也不至於讓龐大的花費拖垮家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