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資拚命逃離的時刻,台灣當局鼓吹人民幣定存.
當美國製造業回歸的時刻,台灣當局請大家喝"服冒" 熱飲(熱熱喝 快快死)
當中國內部 信托'債倦違約高發不剛性悅付的時刻,台灣銀行還在推人民幣債倦(2000E+)
在中國內部,任何投資都可定性為"旁是騙局".我同事在最大的中開頭"倦傷"開了個戶,七天年化收益
天天都是20%+.而民間借貸高達25%-125%. 因為銀行現在基本不放貸.5月信托與債倦的集中到期.
如果要長期投資,貶值的風險更大.中國套利的時機已經到 末段了....如果已經來了,建議投資大銀行
理財產品合約裡面有明確說明,保本 銀行保證本金之類的.因為1.倒閉不賠償理財產品 2.銀行只是
代售機構本金的損失不一定托底.3.理財產品的高獲利是建立在高風險上(煤礦 鋼鐵 房地產行業)
背景說明:
1.非貶低陸 陸之文
2.小弟在大陸混了五年,滿手人頭紙,正用最快速度勞跑中.
3.長期投資求的是穩而不是賺.如果要賺現在這放貸隨便20%+
4.預估長期人民幣漲的力道遠小於跌.最大跌幅超過你的想像
5.索羅斯來了,香港首富走了.
6.我支持嚴格卡關的"服冒"冷飲
最後弱弱的告訴大家,官方說的都是要穩定民心的話,多看大陸的新聞聯播你就懂.
台灣也更爛,陸陸們聽了不會刺耳.
本文以及迴文純屬個人觀點,不負責,歡迎指正
請提出 台灣當局鼓吹人民幣定存 的證據
請提出 合法債卷公司收益20%的證據
不要把民間的事情 說是政府做的
中國20%收益的投資 常聽說,但都是影子銀行、地下放貸在做的
拿去地下錢莊放款是和公開發行的債券是一樣的嗎?
那8.8%利息就要瘋狂搶購的人 是神經病嗎?
德國、英國都在爭取成為人民幣的清算中心,他們的腦袋也壞了?
美國製造業回流是政府的希望,
靠的是因為頁岩氣降低了能源成本
現在又要反核,你拿甚麼去做製造業回流?
這個帖子說的好
讓資金流出去,叫做淘空台灣。
讓資金流進來,叫做買下台灣。
讓人才走出去,叫做人才外流。
讓人才走進來,叫做木馬屠城。
人家賺你的錢,叫做欺人太甚。
人家讓你賺錢,叫做收買人心。
要便宜用電,又不要核四發電。
要地區發展,又不要國光石化。
反旺中壟斷,又不反年代壟斷。
要買得起房,又不要都市更新。
要經濟發展,又不要服貿協議。
要台獨建國,又不要當兵服役。
要欺負警察,又要叫警察保護。
要司法公正,又拜託法外開恩。
要高薪工作,又不要建設工廠。
拒絕F1賽車場,F1去了新加坡,月營收30億。
拒絕古根漢,古根漢去了西班牙,年營收300億。
拒絕迪士尼,迪士尼去了香港,年營收1400億。
拒絕拜耳,拜耳去了德州,投資1260億。
拒絕杜邦,杜邦去了山東,投資250億。
拒絕服貿,韓國要!
拒絕龍燈,中國要!
台灣經濟垮了,又怪政府無能。
企業財團走了,又怪政府22K。
yolo753 wrote:
台灣當局鼓吹人民幣定存.
為了防止人民幣被美元洗劫,中國的經濟對策就是跟其他國家綁定在一起.
除了歐洲之外 韓國持有最多 新加坡 台灣等等..
這策略是對的,就是將風險與更多的國家分攤.
簡單說現在的經濟世界大戰,就是中國.歐洲.D7 金磚五國 vs 美國+日本
我想提醒台灣人,中國內部的問題不是僅僅你們在新聞看到的那麼嚴重.
....不是嚴重,是超嚴重.
還有我說錯了朋友的20%+的利息是在 中信xx,後門進100萬門檻.是個卷x.
另一朋友的公司要跟向我借錢 25%利息,他說100%都有.
各種奇奇怪怪的理財基本,我只推薦最安全的4.2%起跳(中國內部評級PR1,銀行保證本金),
獲利更高的風險自負,因為現在中國銀行已經可以破產,保險(50萬以內)只理賠存款不包含理財產品.
重點是 贏了利息 輸了匯率,機率很大. 各種違約破產可能一毛錢都拿不回去.
以上言論不負責,聽就聽 不聽就不聽 歡迎指教,請勿謾罵.
補充一下 寫的很經典 台灣的悲哀
Locke - sky wrote:
讓資金流出去,叫做淘空台灣。
讓資金流進來,叫做買下台灣。
讓人才走出去,叫做人才外流。
讓人才走進來,叫做木馬屠城。
人家賺你的錢,叫做欺人太甚。
人家讓你賺錢,叫做收買人心。
要便宜用電,又不要核四發電。
要地區發展,又不要國光石化。
反旺中壟斷,又不反年代壟斷。
要買得起房,又不要都市更新。
要經濟發展,又不要服貿協議。
要台獨建國,又不要當兵服役。
要欺負警察,又要叫警察保護。
要司法公正,又拜託法外開恩。
要高薪工作,又不要建設工廠
个人观点,不负责,欢迎指正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dda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