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的一些小小心得分享(好吧!我是薪水不多的小資族)。

在01發文,其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早先,我在相機版或是其他版發心得感想文,總是被砲轟的一無事處。
因此很少會發文了(尤其這裡是空軍本部,投機遠遠大於投資。)
但看到很多與我一樣領著死薪水(重點還30K而已)的朋友,在板上發文。
最後,我認為自己的些許心得如果能幫上一個朋友,也就足夠了。

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想投資,除了了解標的物之外,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如此,才能做到確保不輸的局面(不保證一定能贏,投資本來就有風險)。
但只要不輸,大抵就是勝利了。
因此,奧馬哈先知華倫.巴菲特說:「投資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要賠錢,第二個原則就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個原則。」
可見,不輸其實就是最大的勝利了。

因此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個性才行。

就我而言,我有以下的個性:

(1)善良,忍不住會分享自己的經驗,難聽就是雞婆。
(2)錢怎麼來就怎麼花,因此本身留不住錢財。
(3)領到錢就想花,總覺得要犒賞自己。
(4)身性懶惰,沒什麼理財計劃。
(5)整天幻想,最好有錢花而不用工作,但老爸不姓連。

了解自己後,就努力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1)投資上,我只能選擇「正和遊戲」,公司賺錢,我賺錢,社會也得利,達到三贏局面。
(2)我的戶頭分成兩三個,除了一個有提款卡外,其他都沒有,降低我領錢出來花的意願(因為我懶惰)。
(3)我一個薪水才三萬,我無法克制自己不花錢,因此月初我就會購買股票(不夠就買零股)犒賞自己。
(4)價值型投資一年只要看一次年報,其他都不用理會,最適合我。
(5)我只要找到很會賺錢的公司就好。會賺錢又不會倒,自然它就會賺錢給我花。


投資路上:

我選擇正和遊戲而非零和遊戲。
零和遊戲就有賺有賠,像賺價差的股票或是期貨都是,只要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
參與零和遊戲的人,彼此勾心鬥角,永遠也不會有皆大歡喜的局面。
這非常不適合我的個性。
我是希望,世界都和平,大家都有錢賺,安居樂業,彼此可以互相討論投資的方法和規劃。
這除了正和遊戲可以辦到外,零和遊戲是無法的。
因此,我選擇的是價值型投資(長時間持有)。


我的方法:

(1)每年看一次年報,我不太在意月營收、趨勢變化、股價變化、季報之類。就好比考試,整學期成績比較重要,單看月考、小考沒什麼意義。
(2)公司的誠信我首重。
(3)傳統產業或是電子科技業中的傳統產業(代工、檢測)
(4)我決不碰生技公司、營建公司及科技業中的品牌公司。
(5)我投資是以10年為一個單位。因此,許多財經新聞的長短期是對我沒意義的,天曉得他們說的長期利空是什麼?如果他們的長期是指一年,那對我來說三年內都算短期。
(6)我從不看大盤指數,因為那個對我完全沒意義。我只關心我投資公司的年報而已。
(7)除了天價之外,股價貴點我也能接受,因為定期買,必能使「均數回歸」。
(8)看到股價漲,其實我不開心。看到跌,我就笑了,因為我能買更多股了。
(9)停損點?除非公司連三年財報都虧損或是現金流不足,要不我永遠不會賣出。


我把買股票當成在購買商品,因此每個月都很期待領薪水,領完薪水同時大概就買股票了。
長期慢慢買,發的股利,也都是再投資。因為,複利需要時間來製造威力。

「耐心與時間是成功的兩大護法。」


目前績效:

鴻海,我買了好幾年,目前股價成本大約60元。漲跌對我都沒意義。
台新金,趁黑天鵝事件(彰銀)買入,股價成本12.4元左右。
統一,也買了好幾年,股價成本約34元左右。
惠光,目前股價成本也在26元左右。
朋程,股價成本87元左右。

賣出:

味全,當年成本股價約3.5元,賣出時是36元。
台積電,成本股價是37元,賣出時是140元,我有點後悔賣出了。

我不在意填權息這回事,只要十年後股價大於我的成本股價就行。
十年之間,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會不停的降低持股成本。
碰到大規模系統經濟風險時,還是可以大量買入。
反正我把買股票當成在3C產品,讓我有花錢的快感。
至今,我還沒賠過錢。


生活週遭朋友,從10年前看不起我這種投資方式(當時我還不知道巴菲特是誰)
到現在會來問我明牌。
其實我答案也很簡單,如果不願意看財報,就傳統產業中的龍頭股,例如:統一、國泰金、台塑、正新之類,只要不買天價,貴便宜都買就是了。買了以後,就不賣,至少5年再來看看獲利情況。
如果願意學習財報,每年看一次年報就好,其他就士農工商,該玩該賺錢一樣正常。

這條路上,如果朋友問我要看哪些書:

我建議:

巴菲特的致股東信
黑天鵝效應
尋找投資護城河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用心於不交易
我把套牢股變成搖錢樹
財務報表


祝各位朋友,都平安順心,世界太平。

PS
很多朋友都來信問小弟的部落格,其實在回文中有回答達了...
不過很多人可能都沒看到~
小弟就獻醜放在下面囉!

http://blog.youthwant.com.tw/yan3/yen0320/22/





這才叫投資。
不要想賺快錢,不要想賺大錢,你就不會賠錢。
讚!


yen0320 wrote:
在01發文,其實是需...(恕刪)


好文一定要推一下!!
老農夫的書真的很值得看 :)
零和遊戲大概只有莊家比較開心吧!
板主的投資操作,跟我很相似,只是投資持有的時間沒有板主這麼長!
板主建議的書,改天去誠品看看!
真神人!讓我先膜拜一下,感謝你提供的書單

yen0320 wrote:
在01發文,其實是需...(恕刪)


good, good.

我的看法和 ayz847 相同。
版大是對的
小弟我也是上班族,小弟我進股市6個月,每月平均獲利1萬
總是短線殺出,手中股票放不超過2周
運氣好有進帳6萬,但真的是運氣
現在手中清空股票,就是打算放長期的,會跟版大的方法一樣

但因個性急躁,會留一筆約16萬玩短線,但短線仍依照溫國信價值投資法選股的股票
或放長線的股也兼著短線,算是賺個買菜錢

年終獎金及分紅,小弟不會當意外之財或動不動就犒賞自己,個人物慾很低,只想給家人及自己在50歲前可以有一筆固定的被動收入,也跟太太有共識
從現在花10年時間很值得的~

yen0320 wrote:
在01發文,其實是需...(恕刪)




感謝分享~
人生夢一場之老婆萬歲
台積電,成本股價是37元,賣出時是140元,我有點後悔賣出了。



金融海嘯最低點耶~這真的太神了~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今天小弟剛好放假(難得的休假。我是很低階的連鎖餐飲服務業,過年無法休假)。
喝著咖啡看著網頁,忍不住就想多多寫一下自己的心得。

其實想分享的是明王朝陳繼儒先生寫的這段話:


不是閒人閒不得,閒人不是等閒人。


投資道路上,個人的心得就是上面這段話。
就像農夫撥種一樣,只要耐心的等到耕收的日子來臨就可。
不需要過度緊張是否刮風下雨,也不需要用力的揠苗助長。

只要在乎:是否有找到一家穩定獲利的公司,了解自己投資的標的就行。其他就無所謂。

小弟對於公司只有幾個判斷:

(1)是否為產業龍頭股,是真的話就加分。懶性大發時,連年報都不想翻閱,投資龍頭股就對了。當然也可以買台灣50。
(2)冷門股,個人喜愛交易量小的穩定獲利公司。反正買了也等同不賣,高成交量對我沒啥幫助,反而會造成股價波動。
(3)不買品牌消費電子股,因為變化太大,消費者喜新厭舊太快。因此包含:宏碁、華碩、宏達電,我都不列入考量(可以說連APPLE,SONY,三星都不會考慮)。
(4)個人喜愛民生股。也許不會有爆炸性成長,但獲利穩定及安全性都最高。

小弟目前三十以上了,懂知識以來,也歷經兩三次大型崩盤了。有印象就是亞洲金融風暴及次級房貸。
崩盤可怕嗎?我想如果借錢來投資,那真的套牢斷頭,非常恐怖。
但對於長期持有股的我而言,其實一點感覺也沒有。反而會恨自己手頭錢不夠,無法再投資。

崩盤,說實話對於一般人而言,撇開工作不談,日子還是得過。
每天都還是要用瓦斯(新海瓦斯),還是要去便利商店(統一超),還是要喝飲料(統一),還是要吃飯吃麵(聯華),還是要打電話撥手機(中華電),還是要穿鞋子(寶成),還是要騎車開車(正新輪胎),甚至為了節省消費改騎腳踏車(巨大)。
日子難過,我們還是要過,貼近你我週遭的民生企業,自然也是要過。

幾次股災下來,大多數人都挺住了,這些公司也幾乎都撐過來。
因此有什麼好擔心市場上許多消息呢?

我爸爸是開小工廠,經濟不景氣時,也是想辦法熬過來。
這些公司多的是菁英人才,難道不會想辦法撐過來嗎?
因此,除了每年看一次年報之外,我幾乎整年都沒有再理會過他們。
十餘年來,也都頭好壯壯的。

我想分享什麼呢?

(1)公司誠信很重要,投資人要搞懂。
(2)公司從事什麼?你必須要了解,不能不知道公司靠什麼賺錢都不知道。
(3)有護城河或是龍頭股,恭喜你。這是好標的。只要不是天價,股價貴點都OK。
(4)什麼利多利空,隨他吧!相信公司經營人會去做最好的處理。投資者再如何擔心,最多也只能賣股票而已。
(5)我從沒設過停利點,但如果漲太多,我會出脫一半股權,先還本。
(6)停損點,我是看公司經營狀況,連三年都虧損或是入不敷出,我不管股價多少,都會出脫(目前沒發生過)。
(7)有無填息對我而言不重要,只要十年後股價大於我的成本股價,都是填息。


最後,我不會選擇消費品牌電子股,原因在於:

科技變化太大,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是一種貢獻,但對投資者而言,可能是大麻煩。
我們看看十餘年手機史就知道。
千禧年時,諾基亞還獨霸整這市場,但沒多久就備摩托羅拉開始瓜分市場。
接著不過十餘年風景,蘋果就讓諾基亞破產被併購。
蘋果的市場也被三星吃掉一大半,但三星好景也不長,去年認列一兆損失,寶座拱手讓人。
夾在其中的宏達電,索尼也是和三星一樣,高階打不贏蘋果,低階價格又輸華為、小米、華碩。
接著呢?沒人敢預測十年後還是蘋果當道,也許換印度阿三在潮了。
你就知道消費者喜新厭舊,科技產品汰換率太快,公司獲利情況不穩定。
況且<尋找投資護城河>明顯點出優異的商品不是護城河。

上述品牌是否為護城河呢?
品牌能成為護城河,一來要有定價能力,二來要有歷史的傳統代表。
目前除了蘋果能訂價之外,沒有任何一家能訂價競爭。
像LV就是典型有定價能力的公司,一樣的設計師一樣的皮革一樣的外型,LV就是能賣的比別人貴。
而經典傳統文化代表,就像巴菲特喜歡的可口可樂一樣,也許無法價格超過競爭對手,但已經代表美國文化。
台灣呢?曾經林鳳營這牌子是能訂價的,他的價格高於各家牛乳,消費者也能接受,如今就別提了,你我都知道原因。

因此電子業裡,我就會偏重於代工業,例如:台積電、鴻海。
為什麼?

鐵打的衙門(代工),流水的官(品牌)。

早年蘋果還在玩沙時,鴻海已經在代工諾基亞之類的手機了。
如今輪蘋果當家,諾基亞已經完了,鴻海還是在代工,只是廠商變成蘋果。
十年後呢?沒人敢說還是蘋果,但只要鴻海經營方向不變,依然是它代工。
為什麼?世界第一大代工廠,這垂直及橫向整合,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護城河,不容易被侵蝕。

至於民生股。
我晚上睡覺,光想到大概一天有兩百萬人都喝著茶裏王,怎不會開心呢?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說:「股價就像主人身旁一條狗,一下子往前跑,一下子往後衝。不管如何,終究會回到主人的身邊。」
我只要在乎主人就行,何必管那條狗呢?

說實話我很反對存股兩個字,因為只是長期持有,而非真的像定存一樣不動不分析。
只是好公司,會讓我一直持有下去,捨不得賣。

不是與股票談戀愛,而是條件這麼好的情人,我願意長廂廝守下去。

為什麼想分享心得呢?
因為「正和遊戲」是一種雙方或是三方以上都會獲利的方式,不需要暗槓留一步。

以上小弟小小心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