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大家好,近來朋友之間討論關於一些不動產相關的問題。
早期的長輩們非常排斥銀行借錢的問題,雖然手頭上有許多不動產,但是都放著繳土地稅與房屋稅。
因此常常變成大家口中的田僑仔(有土地而沒有錢),因此我向朋友提議說不如拿不動產、房產去借錢投資一些保守保本的基金或股票。
依照現在的土地貸款最低約2%,房貸應該可以壓在1.8%以下,那麼投資金融類股或者一些高收益債。
分批進場投資(約兩年內進場完畢)的情況下,最低標準應該也可以達到繳給銀行的2%利息,另外支付每年的房屋稅跟土地稅。
諸如此類的投資計劃不知道各位有甚麼反對或贊成意見可以提供給我參考呢?
2018/03/18補充:
另外現在環保局有規定私有空地需要定期除草,雜草規定不能高於50公分,否則開罰7萬8。所以大約一年要除1~2次。
在鄉下大片一點的重劃地通常都要請怪手,半天約5000,大台怪手約8000,此外還有被人亂丟建築、工業廢棄物等問題,之前先被環保局開罰之後再花了10萬請人處理。
有些大大建議是不要躺這趟混水,其實除了我朋友之外,自己家裡也有一些不動產閒置,所以我們在爭論之虞才想發文請大家提供自己的意見。
舉個簡單例子,中華電每年約5%殖利率,假設你100元買進100張,總投資金額1000萬,每年配5元就是50萬,以目前房貸約2.5%來看,20年本利合約一年要還64萬左右,如以本利攤還來看,50萬的獲利不足以支付64萬的本利和。當然,拿中華電利息去支應本利和算法不洽當,畢竟股票母本還在,但要這樣做,就是將本求利,如果只計算貸款的利息,當然 5% 對付 2.5% 綽綽有餘。
加上100元買,假設遇到經濟蕭條,中華電股價變成90元,再除個權變85元,你有辦法忍受這樣的暫時虧損?
所以建議你至少手上還要有一些現金,或持續有其他收入來應付臨時的價崩,如此一來就勇敢去借錢投資當股東吧。
個人是建議,當股價指數低於年線以下再去借錢來投資,我本身的計畫是低於10年線以下要將我名下房子拿去抵押貸款。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Heracles_Lo wrote:
各位前輩大家好,近來...(恕刪)
覺得想法是不錯,
可若是小妹,還是沒那個心臟。
除非有打算就算輸了,被拍賣,也不在意。或沒影響未來。才會想這樣槓桿。
又或者是祖先留下來的,我的話會更財務保守。
然後股市我覺得不要借錢參加,因為就算趨勢是往上的,中間也是會來來回回的震盪洗盤,即便是自己的錢,也夠磨人的了。又若是借錢投資的,壓力更大。若震盪之間跌回落前波起漲點,甚至破,融資有斷頭的風險,所以總之沒有想像的好賺。而且還要看對勢。勢反轉時,是否注意到跟著下車。
很多不可預測的風險因素。
覺得還是保守投資好。有多少錢就作多少財務操作。這樣即便反轉沒出場,也比較能耐住低潮。等待另一個光明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