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其實是三陽存股順便看看的股票。
基本面啥的基本上都不用去看,
今年9月底要改選董監,
唯一有參考價值的應該只有籌碼面。
去年10月三陽15.25元標下那8%持股後,
繼續於市場直接買進,
總持股接近10%大股東門檻後停止,
沈寂到前幾日都未再有動作,
市場買進的平均成本大約在17元附近。
後續的連鎖效應因為三陽開始連動。
去年11月初,
龍邦15.74元賣出約2.34萬張,
公司派否認接手,
買方不明。
去年11月底12月初,
有三筆鉅額交易,
轉讓價格都是18.3元,
張數加總高達6萬6千張,
比三陽得標的張數還多3千張,
價格貴了3元。
這部份據說寶佳是主要退場賣方,
買方據說是三陽,中纖,林崑海。
今年三月初再加一筆鉅額,
3萬1千600張,價格17.45元,
買賣方不明。
最近一筆鉅額則是昨天(5月24日),
1萬5千800張,價格17.1元,
賣方不明,
買方1萬3千張是元大,
2800張是台中銀。
然後,
從去年10月以後至今,
最積極從市場低接股票的是台中銀,
均價約15.75元從市場買了1萬5千多張。
從上面幾個數據來看,
表面上來看最積極的應該是台中銀背後的中纖集團,三陽則是按兵不動半年多,然後多了位林崑海,三年前原先的公司派跟市場派反而是表面上最消極的一方。
在5月23日股東常會之前,
可以看的出來,
各方勢力應該都是用談的在整合,
大部份都是鉅額方式避影響股價成本,
直接市場買的也是逢低慢慢接。
但是股東常會前後這幾天氛圍好像有改變一些,
首先是三年前市場派主要的買進券商,
新加坡商瑞銀,
在股東常會這一週開始明顯連續買超。
然後沈寂半年多的三陽,
今年增資上揚管理資產的22億在5月多基準日後,
疑似上揚的券商分點在股東會當天也試探性買了快200張。
然後是昨天,股東常會隔一天,
馬上再有1筆1萬5千800張的鉅額交易。
根據以上的數據,
今年農林9月的董監改選,
看起來是以協調整合跟低接為主,
不知道股東常會後,
談崩開戰的機率大不大?
三陽去年底成立營建部門,
本身主要的土地規劃都差不多了,
幾年後勢必要有更多的土地來源,
農林3800公頃的土地雖然主要是農地,
但其他工商住用地也不少,
農林應該是三陽未來很重要的一個佈局,
只是決戰點是今年或是三年後,
表面上很難看的出來而已。
joan0306 wrote:
樓主有注意到最新公佈...(恕刪)
其實現在看起來,
目前各方還是很克制的,
有盡量在避免持股成本過高的感覺。
大筆的交易幾乎都用鉅額交易方式,
避免股價波動,
直接市場買的,
都低接為主不拉抬,
之前15元多時的台中銀復興的買盤即是如此。
5月多隨著資產股整體走勢站上16元以上後,
之前影響短線股價,
對敲做量的三個分點,
國票長城,永豐金板橋,統一永和,
趁機出場,
然後凱基大直的大戶也獲利出場,
所以短線籌碼其實有混亂。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商瑞銀的買盤,
這券商是三年前市場派的主要券商,
在股東常會後已連續買超9天,
吃貨手法應該是用程式掛單的方式,
賣盤兩檔以外自動反應,
程式掛市價兩檔以外假賣單壓價,
買盤市價附近小量鋪實買單,
逼之前追高的短線買盤自盡砍出,
這種吃貨方式對短線籌碼混亂的個股,
是蠻有效的,
可以有效降低進貨成本。
想買農林的,
我是覺得可以跟隨程式單的腳步,
反正有人用程式在幫壓價,
那就跟他們一樣,
他們壓價分批每天接個百張,
我們想買的就分批每天接個幾張就好。
其實能放長線看的話,
個人覺得接17元以下都安全,
各方鉅額的成本買盤都在17元以上,
甚至有到18.3元的,
目前市價會被刻意壓回到幾元無法預知,
但只要買在17元以下能放長,
成本就比各方大股東的鉅額交易成本低,
風險無虞。
就算今年董監改選一路平和到選完,
但是今年資產股的題材也不能忽視,
整體資產股一直還在輪動當中,
有土地的,
在貿易戰影響結束之前,
都有機會輪漲的,
何況農林是台股地王,
如果整體資產股持續走大多頭,
要刻意壓價吃貨也壓不了多久的。
農林3800公頃的地,
那是什麼概念?
大約是1150萬坪,
雖然其中大部份是山坡地農地,
但是工商住宅用地也不少。
1150萬坪的土地,
然後股本有70.68萬張,
1張股票目前16250元,
可以表彰16.27坪土地,
一坪土地1000元,
不是說臺灣農地世界最貴嗎?
農林的地很便宜阿,
1坪1000,
難怪吳清源閉著眼睛標下臺灣金聯股票,
還說絕對不會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