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2017年發表的這篇前作的續篇,可以先看舊文以了解我的操作方式: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5048136
我一樣都在用理財寶的選股勝利組,做一些操作策略規劃及調整,持續用數年了。目前有穩定在操作的就有短線和當沖策略,最近因為有跟其他人提到我的操作法,所以又上來分享一下。
選股勝利組是一套選股軟體,要付費的,當然有試用版,可以去找找,我認為這是蠻好用的軟體,他可以讓你帶入一些個股的基本面、籌碼面和技術面的相關數據,再讓你篩選找到符合你設定條件的個股。
當然也不是一定要用這軟體不可,反正我分享的是研究方法,至於要用什麼軟體來做研究,就看個人想法。
這次來開一個新的研究題目,也很實用:
「請問如果月營收創歷史新高,我追進去買入後,會賺錢嗎?」
首先軟體內就有基本模組可以用,找到這部分可代入一些欄位數據:

第一步要注意,這個欄位設定的參數是錯的,例如你在7/10去查詢月營收資料,但他出來的月營收資料竟然是7月份的,這是未來資料,不能用的,應該要設定成若在7月(且一定要在7月10日後),去查詢出來的應為6月份營收資料,所以這些參數都要修正成上個月。
再來是資料查詢的日期,照規定在每月10日前要公佈前一個月的營收,但在月初各公司就會陸續公佈,所以得知個股營收創歷史新高的日子,就有變動性和隨機性,但這種變動性無法列入統計,所以就一律視為在每月10日(若遇假日就順延到次一交易日)取樣,這樣保證各家公司出來的營收數據都有時間上的一致性,或許有些創高的公司,很早就公佈,先漲跌一波,但這就不在考慮範圍內。
之後會設定10號公佈後,營收創高公司的往後走勢報酬率。我設定的買進價格時間,為公佈日的次一日收盤價,等於是在10號公佈,我得到所有完整資料後,再於隔一日收盤買進,這就視為我的成本。而後再統計後3 日、5日、7日、10日、20日、30日、40日、50日、60日的個別報酬率,這些都可以增加列在資訊欄位上。
統計期間為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這五年多的時間,我的研究喜歡至少研究5年,如此一來樣本數才夠多,比較有統計上的意義。
除此外,我還會加入很多其他參數欄位,因為我的作法是用大數據統計分析,也就是我會先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粗條件篩選,如這次是用「營收創歷史新高」這個條件,而後收集很多其他數據,再做後期分析來找出有正相關,可加強報酬率的參數。
下載資料很累人,所以一般我會把我所有想得到的資料,都先列入一併下載。資料粗分成基本面、籌碼面和技術面,但我都著重籌碼面資料。技術面資料很難用選股軟體去找,或者我也不太會用這部分。又因為我是做短線為主,在求資金流動率,但基本面的影響太長久,是長線參考數值,我除了這個「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參數外,其他基本面都不看,我就抓一些籌碼面的資料,包括:
1. 近3、5、10日買賣家數差
2. 近15日買賣家數差小於零的日數
3. 近3、5、10日外資買賣超占比
4. 近1、2、3週的400張以上大戶持股變動差
5. 近1、5、10、20、60日前15大主力買賣超
我設定的理論基礎,就是營收創高,又配合主力買進,籌碼面和基本面都強勢,應該是很適合追漲。
我也有找一些其他數據,包括後幾日的前15大買賣超,前幾日個股漲跌狀況等,做為輔助參考判斷。
於是乎,初抓下來的資料中,最原始的數據如下:

這是指總數有5223個,沒錯,真的有這麼多,統計期間是65個月,平均每個月會有80支個股營收創該公司歷史新高。各位看到這數據有沒有嚇一跳,所以我常跟一些朋友說,如果你從新聞中得知某公司營收創歷史新高,認為基本面大好所以買下去,但你有沒有想過,還有其他一樣營收創高的公司,你怎麼不買,只是因為你沒聽到嗎?
再來上面報酬率的數字部分,第一排是總合報酬率,第二排是平均報酬率。簡單講,如果一支個股創營收歷史新高,你在確定營收公佈的10號後,再於隔日的交易日中買進,在10日後的期望報酬率為1.53%(這不含交易成本),20日的期望報酬為2.77%,而且這報酬率有呈現一種步步高昇的情勢,果然營收好的公司,就比較會漲。
但這只是很粗淺的資料,如果再將之前有列入的一些籌碼面資料去做分析,就可找到一些有正相關的因子,例如:

這是在帶入「400張以上大戶的持股比例」這數據做分析,原始20日報酬率為2.77%(以下我只講20日報酬率為參考基準),若設定為近1週400張大戶持股比率增加>0(等於是只要有增加即可),總個數會減為2327個,報酬率會微增到2.81%,若設定的條件越嚴,如持股增加>0.4%,個數會減為889個,但平均報酬率會增加到3.8%。
現在開始就是最花時間,也最有趣的部分:數據分析。從中會找到一些正相關的參數指標,且會發現若參數設定越嚴格,報酬率就越好,像我找到最漂亮的相關參數是「近15日中,每日買賣家數小於零的總日數」:

可以發現若設定為15日內,至少有9日為買賣家數差小於零,這樣報酬率會從2.77提升到4.26%,但仍有1212個總數,這表示光這一條件做粗篩,報酬率就大幅提升,且這也不是一個非常嚴刻的篩選條件,因為只篩除到1212/5223=23%而已。
之後就是非常無聊的統計時間,我抓參數的原理,是儘量不要去找「最佳化參數」,我也學過程式交易,知道在歷史數據中,若過於追求最佳化參數,且參數非常狹隘,很有可能在往後實際參作時,造成報酬率嚴重偏差。所以我都儘量只用一、二個參數即可,不要過於追求多參數。
再隨便拉一個參數來看,這是近10日內,外資整體買超部分,占總股本的比例:

可以發現,越是外資青睞買多的個股,報酬率越佳。
然後我目前找到可能會實際應用的二個重要參數,分別是「近15日買賣家數差小於零總日數>=9日」、和「近3日買賣家數差小於負20」。這數據其實就代表主力連續買進,且近3日仍在買進的標的。我後來發現近3日買賣家數差小於0這個參數非常重要,非常有參考性。其實去想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我取樣的時間點,是營收已經確定公佈的10日,但其實一些主力早就知道內部訊息,且很多公司在10日的前幾個交易日就公佈營收了。這時,如果這公司是真的好,主力會加碼買進,但各位也知道,有一種叫利多出貨,也見到很多明明公佈營收大好,但股價卻下跌的,因此這個參數就有助於分辨這種情形。
有時我發現的一些參數指標,如果是正向的,我會去想當中的道理,如果可以合理解釋這現象,我就會參考並應用。如果不能,我會當成我可能只是亂射飛鏢剛好射中而已,就不會採用。
加入上面兩個參數後,做出來的最後數據為:

20日報酬率從2.77提升快一倍到了5.47%,總數為644個,這種就接近我會實際上線操作的策略了。
而後我會再細分析這個參數的歷史狀況,以確認當中最大賺賠比,最大連續損失,和相關操作細節。
分析完後有幾個小心得:
1. 2016/3、2019/3、2020/2、2021/3這四個月都沒有標的出現,這很合理,因為前一個月是春節假期,所以很難達到營收創歷史新高。
2. 每月出現的標的數,最少是1個,最多是26個,平均約10個。因為我的操作法,是經由這策略選股後,得知這些標的,但我會平均分配金額去買入,也就是有幾個標的我就買幾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我研究的期望值。且我也不知道那支會大漲,那支會跌,反正我只知道我這樣買入,總體期望值是正的,這就像是買樂透,我也不知道那張會中大獎,但若我知道整體期望值為正,那我一定是將所有樂透都包牌買光。所以這種操作法若真的正式上線,那我會準備200萬現金,以1個標的為10萬元的金額下去買,如股價只有20元,那我就買5張,反正就是平均到1個標的10萬。若當月的總數超過20個,我會部分使用融資交易。
3. 20日期望值中,獲利最大月份為392%(不含交易成本),總數26個,為2021/2,這代表若我一個標的用10萬元交易,當月總期望值為39.2萬(未含交易成本),若扣除成本,大概也是30幾萬。最大損失在2018/9,損失148%。
4. 除了2018年外,其他每年都獲利:2016(510%)、2017(690%)、2018(-31%)、2019(470%)、2020(1367%)、2021至5月(516%),整體來說,是大賺小賠的狀態。
5. 我為何會著重於20日報酬率,因為我的實際操作法將是在本月10號標的出現後,就在隔日收盤買進所有標的,而後不停損不停利,等到次月10號又有新的標的出現時,我就賣掉舊標的買進新標的,等於同一套資金不斷滾動,而每個月平均約20個交易日,所以我會看這指標。
目前相關研究我還在找,我已經連續工作3晚就在做這些研究,而我寫這篇的目的,只是為了分享自己的操作和研究方法,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即使不用這種股法,各位看完這些實際研究文,至少也會得到二點收獲:
1. 每月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個股數,遠比我們想像來得多。
2. 營收創新高能否追,要看籌碼面,要選主力連續買進吃貨的,這種比較會漲。
以上的論證,不是個人經驗,是有歷史數據佐證的。
有空會再跟大家分享這種操作和研究方法,歡迎一起討論。
另外想購入理財寶選股勝利組的,可以連結這:
理財寶選股勝利組
並用我的分享序號:

這樣我們都可以增加一個月的使用權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