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7 更新--
之前說原本收益還有44W,結果解約後只入帳36W,
後來跟保險員反應, 保險員也覺得怪怪的,
跟總公司保戶服務人員反應後,
就如同某些網友所說的.
得到的解釋是因為貝萊德全球基金-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已暫停交易
目前無法贖回.
待可贖回時,再進行作業.

個人是覺得,如果一開始就說清楚,
而不是說因為俄烏戰爭虧錢.
保戶也不會覺得權益受損.
當初要是沒叫老婆去問,
會不會到時保險公司也忘了處理,
這筆錢不就平白消失了.

最後感謝各位網友分享自身的專業與經驗, 真的是受教良多

--底下原文--
老婆算是非常保守的一個人,存的錢都是放定存.
年輕時(18年前)做保險的親戚問她要不要買保險順便投資,
於是保了月付2000元的"投資型保單", 好像叫XXX變額壽險
買完的幾年後,有幫她看了一下保單,覺得不優,
主要是一些費用太高.光每個月就要扣100元的管理費就覺得很蝦.
其他諸如前期大部份的錢是在繳保費, 還有所謂的危險保費.
投資的標地沒啥彈性.
要轉換,改扣要透過保險員都是缺點.
但她想說就當作存錢,就繼續繳
去年經過我不斷的勸說,再加上帳面上還是有賺,
她終於下定決心要解約.
去年11月底當時保險員傳來的收益還有44W, 扣掉18年來繳的43W,
想說至少還有小賺1W.
結果前陣子入帳只剩下36W, 真的是見鬼了.
問老婆要不要和親戚反應.
她說要再想想.
在此勸各位, 不懂的投資不要碰

收益試算:


繳18年的投資型保單解約了
文章關鍵字
freds wrote:
去年 11 月底當時保險員傳來的收益還有 44W, 扣掉 18 年來繳的 43W,
想說至少還有小賺 1W.
結果前陣子入帳只剩下 36W, 真的是見鬼了.
投資型保單的收益不能只扣掉已繳的錢吧!
這些所謂的收益應該都是還沒記入銀行/理專…要收的費用。
而且投資型保單提早解約的違約金都很重。
都已經扣18年了,如果是20年期,再多扣2年可能還比較有賺。
難道所謂的「親戚」在解約前都沒先幫你估算費用嗎?
蔬食抗暖化,減碳救地球!
理解包容
18年已經經過多少次多空循環,至少定個15%-35%就買回不停扣目前已經大回檔才...........
理解包容
貝萊德新興歐洲基金 A2從淨值85直接下挫到53後就查不到資料,應該停賣了~那條8 萬多應該暫時拿不回來,你要問清楚喔~可能要等俄烏戰爭結束,其他基金淨值都比11月時候高
freds wrote:
月付2000元的"投資型保單", 好像叫XXX變額壽險
買完的幾年後,有幫她看了一下保單,覺得不優,
主要是一些費用太高.光每個月就要扣100元的管理費就覺得很蝦


很蝦+1
這應該還有保險的功能吧?
freds wrote:
去年11月底當時保險員傳來的收益還有44W, 扣掉18年來繳的43W,
想說至少還有小賺1W.
結果前陣子入帳只剩下36W, 真的是見鬼了....(恕刪)


可以查一下解約後給的資產明細。是不是所有基金都有列出。
也許B001受 烏俄之戰影響,基金停止贖回,看起來加回這檔基金的贖回參考金額,數字就比較對的上。
保險公司如果沒有明白地告知,甚至解約給的資產明細上面也沒列出,這樣的話,就蠻惡劣的。

我就是遇到這樣的狀況,保險公司一開始是說匯率每張保單不同、計價日期不同,所以贖回金額會跟我自己算的不太一樣,但金額落差還是太大,我就請對方告訴我怎麼查該保單對應的匯率,
後來才發現解約後給的資產明細少了一檔基金(受 烏俄之戰影響,基金停止贖回),但解約給的文件都沒提到這件事,整個解約過程保險公司也沒主動告知,直到我自己發現。
後來是要求保險公司再出具一份紙本證明,指出保單裡的該基金還無法贖回。
freds
謝謝您,保險員也是提到烏俄戰爭。
業務看到你老婆時腦海裡的聲音:咩~~~咩~~~
你老婆繳了18年他就抽了18年
真夠爽的
沒有人的地方哪裡都是天堂
攝影愛好者
三子父 如果是基金型,確實每期固定抽%。
三子父
沒有甚麼叫做"基金型"的保單,在我面前不要講似是而非的話,那是年金才有可能每年抽,更何況很多公司制度根本不一定是這樣,而且根據他的描述,這的確是變額萬能壽險。
最好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
之前買過, 幾年後閒閒沒事研究了一下,發現自己真笨,趕快就解約了.
投資型保單有2種費用(投資與保費)
先不談投資部份,
保險的費用會在年齡超過某個階段突然暴增(增很多很多),
更殺的是保險的賠付方式是 : 扣掉你的獲利
假如要理陪100w , 而你已投資獲利是25w
那保險公司就貼75w給你.
那結論是你賺越多,保險公司賠越少.
當你獲利超過保費時,那保險公司就不用賠了.
初生之鼠
您的意思是獲利全部贖回後自殺保險公司賠更多是這樣子嗎?
很奇怪,版上一堆定期定額買ETF的文章,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部位也是定期定額買基金,可是幾乎所有人都不建議碰投資型保單,樓主太太繳18年的定期定額買基金也是賠錢貨,明明是同樣思維的投資,定期定額買基金=賠錢,定期定額買ETF=賺錢,怎麼看都不合邏輯。
攝影愛好者
兩個部分 1.保單保險公司要賺。2.投資型要扣手續費。 3.投資損益要自己扛。
zxcpk
合理到不行啊 因為板上建議的ETF大部分都是市值型,且ETF費用低很多更不用說美國的ETF低到爆炸, 主動基金費用就吃掉一部份獲利,沒獲利時不斷吃本金, 邏輯思考怎麼都不會去買基金
看起來都是一堆不懂裝懂的留言 投資型保單
1.他不是投資
2.他是保險
3.你還活著所以覺得領的少 如果掛了 你的想法只有為什麼賠這麼少
4.走到哪裡買基金都一樣 上個月 44元 這個月掉到36元 沒甚麼好驚訝的
5.他是保險 保險扣掉前置費用 天經地義 但是現在有幾檔保單 會返還前置費用 算是比較特殊
6.投資跟保險本來就分不開 你決定買傳統保單 就是拿錢給保險公司投資 保險公司給你比較少的固定報酬
保險黑傑克---買對保險,百倍奉還
zxcpk
因為你在賣投資型保單時跟客戶說這是用來壽險保障+承擔風險有機會獲利來付保費,這種正確說法跟本賣不出去, 因為這樣我幹麼不多附一點點費用直接買定期壽險 然後其他錢去投資真的有更大機會獲利產品
dajenwang
有真的去了解投資型保單的才會知道這些,保險員可不會這樣說,所以才一堆人解約出險才發現不一樣.
投資型保單?
內行的都知道,保險只有意外險與實支實付可以買,其他都是幫保險公司賺EPS。
同事前幾年生了一場大病,年輕到老每年繳的3萬垃圾保險只賠一點,

還是每個月繳300 的公司的團保cover了200多萬實支實付,他的私人保險專員也是很不好意思。平心而論賣保險的也很慘,每當業績不夠,她還得拿自己的錢去買一些沒用的險維持下去。
dajenwang
你錯了,還有防疫險~好賺.真心不騙.
jerryick
要看買的保險保障內容是什麼 不是這樣比較的好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