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這個名詞是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縮寫,意思是去中心化金融。
要了解什麼是「去中心化」,可以從理解「中心化」開始:我們傳統使用、或所見所聞的金融體系,都是以中心化為主,中心化的業務如儲蓄、銀行、證券、貸款等,都仰賴一個機構和他們的員工為我們服務。
但自從比特幣和以太幣出現之後,去中心化分散式帳本和智能合約的概念被引入,從此顛覆大家對傳統金融的想像。
而「去中心化」的概念就是:沒有單獨一個人或節點可以負責所有系統的運作、也沒有能力修改。這很衝擊對吧?假如我們傳統銀行的網銀轉帳,打錯了帳號,很可能不小心轉到別人的帳戶,這時候要不請他轉回來,要不就請銀行的人找回來。
但區塊鏈上我們無法這麼做:丟失的東西無法找回?太安全了,因為沒有人可以幫你找回。
而智能合約的引入讓去中心化體系像是裝了氮氣加速的賽車...你能想像一個完全不需要人介入的體系,裡面可以進行抵押換幣、借貸服務,不同的幣之間進行匯兌...所有規則被自動執行、無需人工介入,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而且所有記錄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任何人都能查閱...
全都透過智能合約建構的完整生態完成!
但相對的,DeFi也面臨著高波動、安全性風險(智能合約畢竟還是有漏洞)以及監管問題等等!
在De-Fi領域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流動性挖礦了,「Yield farming」,在中文裡被稱作流動性挖礦,指的是當投資者向某個平台注入流動性時,作為回報,他們會收到平台發行的代幣作為獎勵。
那麼,「向平台注入流動性」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換句話說,當您決定將自己的加密貨幣借給平台,這樣平台上就會累積更多的資產,供其他投資者進行交易,這種貢獻被稱為「提供流動性」。以一些大的交易所為例,為了激勵用戶注入資產,它設計了一個獎勵機制,向那些提供資產的用戶發放代幣作為回報。這便是流動性挖礦的核心原理。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如果你願意將你的資金借給平台,作為交換,平台會以獎金的形式感謝你。」
講了這麼多理論,到底De-Fi該怎麼參與呢?
有好多種的參與方式,不論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
舉幾個個去中心化的例子:pancakeswap、uniswap等等。這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我們創好小狐狸錢包(或是任何的熱錢包)後,就可以用錢包裡面的幣在這些交易所進行交互。
中心化的也有,我們拿FTRADE當例子:

選擇我們想要的礦池類型、幣種與投資本金,就可以讓錢在池內流動,並且賺取收益了。
去中心化金融(DeFi)已經從空泛的概念驗證演變成為加密貨幣市場中一股不可忽視的推手。
透過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DeFi挑戰了傳統金融系統的運作模式,給社會普羅大眾了一個更加透明、效率高、無需中介的金融服務平台。
從簡單的借貸和交易到複雜的流動性挖礦,DeFi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財務自主權和投資機會。
然而,隨著這個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高波動性、安全性風險和監管挑戰也隨之而來,提醒著我們在追求高回報的同時也需要謹慎評估風險。
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監管的明確,DeFi有望繼續其創新之旅,重新定義全球金融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