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鑑於此,不知道未來是不是可以像國外一樣,在追蹤相同指數的前提下,更區分成「配息型」和「累積型」,讓各有所好的人可以自由選擇。特別是市值派的人總說需要錢的話自己賣股票和領配息是一樣的(不考慮人性的話)。但大家也知道,「定期自己賣股票」和「定期自己買股票」,兩者都需要克服人性,否則也不會有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出現。
既然這樣的話,倘若未來真的區隔出「配息型」與「累積型」,或許配息方式可以從原本的半年配改為月月配0.33%(4%/12),如此一來,既符合4%法則,同時也解決需要每月自己賣股票的問題,專攻每月需要有現金流的退休族群,年輕人、有稅務考量或不喜歡配息的人則可以選擇「累積型」,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當然,必須先聲明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於本金,且收益分配不能限制每單位淨值減去預計配息後需大於發行價,避免斷炊。不過按照這種配息方式,市值型ETF的淨值會不會有一天歸零,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