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因應0050提出的變革,富邦投信的經理人曾說待明確後一定會正面回應,但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消息,網路上也有一些人建議除了調整管理費之外,還可改為不配息以便與0050做出差異化。不過,台灣的市場大多數人仍然偏愛配息(即使明知總報酬會輸市值型ETF),這點從熱門的ETF就可以看出來。

  有鑑於此,不知道未來是不是可以像國外一樣,在追蹤相同指數的前提下,更區分成「配息型」和「累積型」,讓各有所好的人可以自由選擇。特別是市值派的人總說需要錢的話自己賣股票和領配息是一樣的(不考慮人性的話)。但大家也知道,「定期自己賣股票」和「定期自己買股票」,兩者都需要克服人性,否則也不會有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出現。

  既然這樣的話,倘若未來真的區隔出「配息型」與「累積型」,或許配息方式可以從原本的半年配改為月月配0.33%(4%/12),如此一來,既符合4%法則,同時也解決需要每月自己賣股票的問題,專攻每月需要有現金流的退休族群,年輕人、有稅務考量或不喜歡配息的人則可以選擇「累積型」,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當然,必須先聲明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於本金,且收益分配不能限制每單位淨值減去預計配息後需大於發行價,避免斷炊。不過按照這種配息方式,市值型ETF的淨值會不會有一天歸零,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文章關鍵字
usdzar wrote:
前些日子,因應0050提出的變革,富邦投信的經理人曾說待明確後一定會正面回應,但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消息,網路上也有一些人建議除了調整管理費之外,還可改為不配息以便與0050做出差異化。不過,台灣的市場大多數人仍然偏愛配息(即使明知總報酬會輸市值型ETF),這點從熱門的ETF就可以看出來。

  有鑑於此,不知道未來是不是可以像國外一樣,在追蹤相同指數的前提下,更區分成「配息型」和「累積型」,讓各有所好的人可以自由選擇。特別是市值派的人總說需要錢的話自己賣股票和領配息是一樣的(不考慮人性的話)。但大家也知道,「定期自己賣股票」和「定期自己買股票」,兩者都需要克服人性,否則也不會有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出現。

  既然這樣的話,倘若未來真的區隔出「配息型」與「累積型」,或許配息方式可以從原本的半年配改為月月配0.33%(4%/12),如此一來,既符合4%法則,同時也解決需要每月自己賣股票的問題,專攻每月需要有現金流的退休族群,年輕人、有稅務考量或不喜歡配息的人則可以選擇「累積型」,不知大家覺得如何?

  當然,必須先聲明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於本金,且收益分配不能限制每單位淨值減去預計配息後需大於發行價,避免斷炊。不過按照這種配息方式,市值型ETF的淨值會不會有一天歸零,大家可以討論看看



「累積型」: +1
"調整管理費"至 0: +1000


“台灣的市場大多數人仍然偏愛配息(即使明知總報酬會輸市值型ETF)”
==> 市場大多數人是賠錢的 所以 "大多數人"的偏愛如何 不是做決定時考慮的因素
積效會不會好才是
adolphin
獲利王集團的就別做夢了 [錢]
Mavs41Forever wrote:
“台灣的市場大多數人仍然偏愛配息(即使明知總報酬會輸市值型ETF)”


「即使明知總報酬會輸市值型ETF」這句話我時常聽到,尤其是這一兩年配息ETF多如牛毛,良莠不齊,2024年中之後績效隨大盤回檔,期待的高息也後繼無力,因此人人都當嫌惡標的。

但我一直認為高息非績效好壞的主要因素,成分才是其中關鍵。

既然提到總報酬,配息和資本利得之間原本就是相輔相成,成分股能長期成長就配得出好的利息,利息也有時間價值,所以成分才是績效好壞的關鍵。

既然如此,那按市值選股、按市值加權的市值型ETF真的就是績效好壞的保證嗎?我從來不認為,不論實證或學術界都已有太多數據證明,這是CAPM完美假設下的數學推論。

台股中的0050,近年績效不錯的很大原因是台積電,剛好它又是台股市值最大、權重最高的個股,但反過來說,市值最高的公司就會是績效最好的代表嗎?很多市場已否定了這個論點。

回來說高息,以台股為例,一個老牌的高息ETF,00713,雖然選股中要滿足市值前250大的條件,但未按市值加權,因此不算市值型,但你猜猜從2017年9月19上市至今,它的總報酬有沒有高於0050?即使在台積電這段期間報酬376%的拉動下,至今0050還小輸00713。





成也台積、敗也台積,台股市值型未來績效的好壞多決定於台積電,未來我認為會有許多剛出爐的高息ETF,如果長期持有(五年以上)很有可能打敗0050,尤其是按產業選股又配得出股息的指數。

當然,我同意多數ETF是無法打敗市場,但也不表示市值型必贏高(優)息,一切端看選股邏輯!

但就如巴菲特所言,不了解個股及產業的投資者,投資市值型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
HK_Sung wrote:
一切端看選股邏輯!


如果你能選股賺錢,為何要買大盤?
Mavs41Forever wrote:
如果你能選股賺錢,為何要買大盤?


如果連ETF的成分選擇邏輯都不能了解,確實只能買大盤與其他ETF無緣!

但台灣沒有大盤ETF,0050只能算是七折大盤!
富邦 ... ?

最近認識一個,009802,是 富邦旗艦 50 ...

( 季 ) 配息型 ...

喔。

富邦 ( 以前 ) 做得最好的,指數型 ETF ... 是 ...

0058 臺灣發達 ( 發達指數 ) ...

可惜下市了 ...

「我」古早以前打字『過』...

投入 0058 臺灣發達,約略等於 ...

直接投資 臺股報酬指數 ...

如果沒有人要做 ...

不知道 中信、凱基 ... 有沒有要 發達 一下 ... ?

😉
水云 wrote:
投入 0058 臺灣發達,約略等於 ...

直接投資 臺股報酬指數 ...




以0058的生命期來比較,還是差了台灣加權報酬指數不少,畢竟它的選股方式避開了金融及科技產業。
水云
原來如此 ...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