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怕踩到雷
可能是奇怪的債券標的
或是規模根本不大 還需要觀察的新基金

所以只要找規模、成立時間
都排在前面的標的就不怕踩雷了吧?
這麼多基金、ETF其實不用怕踩雷?

這張表雖然還沒有今年的資料
但從2014回測到2024也很有代表性了
規模大、時間久的基金標的
平均下來都有不錯報酬 有目共睹
這也已經把內扣費用都算進去了
還可以勝過ETF

現在的TISA制度 是由專家篩選出適合長期投資的主動式基金
來成立更低經理費的TISA級別
基本上也是要先有規模、成立時間都要達到標準
另外再加上特定風險指標也要合格才能入選
以目前基富通的TISA基金名單來說
裡面都是有一定水準的台股基金

所以一般人選這種長期投資標的
其實也不用太苦惱
規模、成立時間、報酬這些資料現在也都很公開透明
ulalaolala wrote:
還可以勝過ETF


1) ETF 本身就是一種基金
2) 績效比較的標準是拿大盤比(或該基金的投資目標國別與類股),不是和 ETF 平均比。

ETF 平均?哪些 ETF?什麼算法下的平均?
ulalaolala wrote:
投資最怕踩到...(恕刪)

肯定是用2024年的規模,而不是2014年的規模來計算比較的
pigstand wrote:
肯定是用2024年的...(恕刪)


2025年10月貼文,貼的比較基準不正常、然後還只比到 2024年10月。
這比較文本身就是各種畸型。
基金就是撒尿牛丸
台積電是牛肉
用了壞掉的牛肉牛丸也不會好.
一般人真的不用去碰一些冷門的基金跟ETF
市場上那些前幾名的穩定投個大半生也就夠了
你要買ETF只要選歷史夠久,前五大的就好了
台灣不知道是為了吸金發行過多的ETF,這裡面除了少數有連結國外的股票
9成都是國內的,你就直接買0050,或是自己組一支自己的台灣50就好了
你要不要去把25年前的基金跟現在的基金比較一下
ulalaolala wrote:
這麼多基金、ETF其實不用怕踩雷?

投資最怕踩到雷
可能是奇怪的債券標的
或是規模根本不大 還需要觀察的新基金

所以只要找規模、成立時間
都排在前面的標的就不怕踩雷了吧?

... ( 恕刪 ) ...

這件事是這樣的 ...

與其相信,說,哪一家,

是大到不能倒,歷史悠久到不能倒 ...

不如相信,說,

因為產品足夠優秀,所以 ...

就算是 有需要 與 金融主管機關 交涉 ...

也會被 好價錢、大價錢,併購 或 購併。
這年代討論板早已經不是愚民充斥的年代了,業配基金只會被噴爆啦。
基金績效等同經理人績效,那些十年二十年贏大盤的基金=經理人即將退休。要賭接班經理人未來二十年一樣有贏大盤的本事?賭這個只有2-3%的機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