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空有看空的理由
做多有做多的原因
只是在找能說服自己的答案

20年前無殼蝸牛運動 那些參與人員 幾乎人人買房了
只能說 別買 千W別買
用租的就好

10年後 一樣還是一堆人在喊 房價太高 買不起
20年後 還是一樣 甚麼都沒

其實 你只是怕買在最高點

但是你回頭看看 你會覺得 去年的房子很便宜 前年的房子更便宜 五年前的房子怎沒買(大台北)

很多人的說法, 我以前也有, 不要買房這種思考, 我以前也有, 我相信現在講不要買很好的人, 大概年紀都不大, 這些想法, 我以前都有過.

我的另外一些小小建議

1. 如果你要賺錢, 不要當公務員, 如果你要當公務員, 老師, 不要住台北, 因為薪水差不太多, 但房價差很多.
2. 的確台灣到處有機會, 我也沒說一定要住台北, 但是我給的建議是, 如果你在台北, 房市修正就買, 不要不買. 我也不建議大家都擠在台北,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好.
3. 沒工作的恐懼, 利率調高的恐懼, 的確是要考慮, 但是給自己壓力, 因此會努力去賺的動力, 我覺得這是一種正面的刺激, 你如過要過不給自己壓力的生活, 我也不反對. 我只能說, 我買房後沒有過得更不好, 因為我先前不買房是因為討厭有負債的感覺, 但是因為我討厭負債, 因此有了負債後反而會想更想辦法還債.

我沒有要說服所有人, 只是回首過去走過的冤枉路, 若是有人認同我的看法, 我也算是造福大眾.
waltersu01 wrote:
看空有看空的理由
做多有做多的原因
只是在找能說服自己的答案

20年前無殼蝸牛運動 那些參與人員 幾乎人人買房了只能說 別買 千W別買
用租的就好

(恕刪)


請問如何得知?

20年前無殼蝸牛運動 那些參與人員 幾乎人人買房了

幾乎? 你知道當時有多少參與人員?那又有幾位有買房?

非筆戰,誠心發問!!
hawk.kuan wrote:
很多人的說法, 我以...(恕刪)


如果你能說出台灣存活超過25年以上的公司的話(台塑除外) 我相信會更有說服力

媒體宣傳的太成功
所以談這個焦點多放在資產
把資產跟負債一起看就清楚多了

hawk.kuan wrote:
很多人的說法, 我以...(恕刪)


感謝大大分享之前走過的路...
但是,畢竟每個人處境不同~
你認為是造福大眾...
但若有人因為努力,但壓力過大...運氣不好~
結果過勞死...還不了債...你還確定是造福別人嗎!?
當初海嘯無薪假又法拍爆大量
被捲走的
應該沒時間上01
媒體也不會報

炒過 建商是股份 有限 公司
公司倒銀行不倒兄弟 關係不大
個人沒看準 可就要幫銀行打工一輩子
可能下一代也波及到

法人欠債與個人欠債不同
債務很可怕的

媒體該提這個
小弟的看法是房貸除非是公務員 不然不建議一次借20年

借10年左右就差不多要還了 一開始先買3-400萬的房子 等到10年還完之後 如果房子也增值的話

賣掉 把錢拿去再買更大的房子 之後再貸10年

如果要賺錢 穩定才是王道 因為很少有人一份工作從25歲做到65歲的
你可以去台北以外的地方買房子,這樣就不用擔心房價上漲的問題。台北市,新北市人太多,多到這個城市要爆炸了,住了一輩子的台北,真想不通為什麼大家都來這兒? 中部、南部很好啊,空氣好,路又大,為什麼要來擠台北?

假如大家都不再台北置產,那房價就下跌,市場自然運作機制,這和政府打不打房有什麼關係?

ayeteng wrote:
你可以去台北以外的地方買房子,這樣就不用擔心房價上漲的問題。台北市,新北市人太多,多到這個城市要爆炸了,住了一輩子的台北,真想不通為什麼大家都來這兒? 中部、南部很好啊,空氣好,路又大,為什麼要來擠台北?...(恕刪)


因為中央把大部份資源放在北部

以人才教育而言,台清交成政大,只有成大在南部,交大的南部校區連教授都招不到
企業為延攬人才,當然把重心放在北部,學生畢業就業方便當然也在北部謀職
再者,北部的工商產業群聚已經完成,當然公司要擴大,要建廠,也都是盡量集中在北部
(友達寧願去建在有爭議性的大浦,也不願意到沒有斷層,不會淹水的南科路竹園區
而政府似乎也不積極引導廠商往南發展,更糟的是,南部當地首長居然視若無睹,不懂得把握機會)
所以,就造成整個經濟活動族群都在北部

要人到其他地方,如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工作機會與賺錢的機會相對較少
當然沒人願意去
所以大台北,新竹等地的地價暴漲

簡單的講
中央政府是不是有意願把經濟活動中心從台北引導到其他都會區很重要
只要20-30歲族群不再往台北聚集甚至移出台北
台北房價必定應聲而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