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一樣都是在工作的人老闆說你這個月薪水少領一點可以嗎?你會說好嗎= =?用用同理心吧業務也是人阿就是有這些少部份做很久的前輩因為他們不領傭還能生活下去或許有組織進來三年以下的新人,在市場上遇到這種前輩完全是非常無言。當你是業務時,自已也不會想這樣做吧。既然自已不想做的事,我是覺得自已就別做這種事。至於看前面幾位大大,還有提到過什麼聽說這業務員沒退過佣,覺得傻眼的。我只能說會退佣的,才傻眼吧。
沙哈拉 wrote:看完以上各方的回應...(恕刪) 對妳的保單內容不清楚,但醫療險的部分請看一下保單條款中[除外責任]的內容如果妳的保單早期(92年之前),對於生產等相關內容大致如下:大多只有除外懷孕、流產或分娩。但下列情形不在此限:(略)-> 如果是這種,安胎期間有機會爭取理賠。如果是近期的保單,除外條款會多了幾個字:懷孕、流產或分娩及其併發症。-> 如果是這種,安胎期間拒賠比較多因此妳必須請醫師開立診斷書,確認妳的安胎原因是否符合除外的除外(會理賠)的內容,如果不在這些範圍,大多會視為普通早產狀況。正常的情況下,醫療險會拒賠,但婦嬰險大多有祝賀金,會理賠。少數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融通理賠。(不過妳的狀況是正常情況下的早產,醫療險拒賠比較多)
Jeff0988 wrote:這麼多年來一直跟好...(恕刪) 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爸爸為了一次買齊全家的保險特地考了保險證照,加入保險公司並在買完保險,領完佣金後離職。後續服務就直接找保險公司處理。反正跟業務員買也頂多退一次佣金
其實認真想想,我們買東西除了價錢以外,有時候感受才是我們在乎的。保險是個很有趣的商品,因為服務是從理賠才開始的,我們可能繳了好幾年的保費,日子一天過一天,直到有一天需要理賠的時候才看清楚業務和保險公司的真面目。通常那個時候大家才會注意買了甚麼保單,保單裡面有甚麼條款,原來保額只有這樣,早知道就多買一點。所以對消費者來說,有人喜歡退佣,有人喜歡收到生日卡片,有人喜歡你出國回來帶個紀念品給他,有人認為這就是你該賺的,世界上本來就是甚麼人都有,這都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如果客戶在乎佣金,那就徵員他來加入保險業就好啦!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客戶買了甚麼保險,是不是符合客戶的需求,這就要靠業務的專業了。
退佣或者是不退佣,其實在這裡說破嘴也是沒有用。會要求退的就是會要求,不會要求退的也是不會要求,只能說太多人得了便宜還賣乖。只要記得,羊毛出在羊身上,客戶希望退佣,可能花大錢買到爛保單的機率就很高。客戶希望服務,那麼自己支出的成本就要到位,不然誰會甘心免費處理事情呢?(當然有更多的業務員是出事了就不見了)至於我自己是不退佣的業務員一來本來就沒有退佣的習慣二來金管會禁止業務員以退佣做為招攬手段退多了,自己做純服務,不如請客戶自己服務自己退少了不夠到位,退不上心,改天收到金管會的匿名申訴函,無薪假放下去,日子還要不要過啊~ 為了退不到位的佣金,損失三個月以上的薪水,還是服務老實又熱誠的客戶們比較實在。
看完各位的討論我有一個既不做奧克又可以合理要求退佣的好方法1先要求退佣2和業務講好 一旦有理賠 就提撥一部分給該業務作為獎金 該業務只要有服務 能幫我爭取理賠 就有收入3其他時候不需要來往 讓業務去拓展他的客人